統一發票種類先從法規制度開始,帶你瞭解台灣制度發展脈絡,認識一般常見的3種發票格式範例,進而介紹最新電子發票的使用,幫助你建立基本概念。

一、發票種類介紹

統一發票的故事,要從1950年說起。那是戰後不久,百業待舉,政府設下獎項來喚票,一紙小小的發票,竟能牽動人心。1951年,它走進尋常百姓家,防止逃漏稅成了一場全民參與的遊戲。到了1980年,管理權歸入中央財政部,制度漸趨嚴整,秩序一步一步建立起來。讀者對這個過程有興趣,請參考財政部統一發票重要史料的介紹。

九〇年代,商家可以自行印票,經營與廣告交織,發票成了另一種社會風景。2011年,特別獎出現,在沉穩的制度裡添上一抹興奮。2018年,雲端發票啟動,2019年境外電商也被納入規範。發票不再只是紙張,而是稅務脈絡裡的一條清晰線索。科技推著它前行,也推著社會邁向另一個時代。

一、統一發票的由來

二、統一發票種類

目前法規中將統一發票種類分成五項:三聯式統一發票、二聯式統一發票、特種統一發票、收銀機統一發票、電子發票,在此針對其中三種主要發票說明如下:

三聯式統一發票,是營業人與營業人之間往來的正式憑據。三張紙,三份責任:自己留存的,是紀錄;交給客戶的,是憑信;留給稅務的,是制度。每一個名字,每一個統一編號,都得寫得清清楚楚。因為這不是一張紙,而是稅制秩序的一環。

二聯式統一發票,則面向個人與無編號的單位。少了一聯,也少了一層繁複。兩張紙,一張自留,一張交付。有人說它簡便,有人說它隨和。但規矩裡仍有分寸,買受人若開口要名字和地址,營業人仍得一一補上。這是一種妥協,也是一種周全。

收銀機統一發票,是時代的聲音。叮叮噹噹之間,一張紙從機器裡吐出。它遵循《營業人使用收銀機辦法》,是技術進入制度的象徵。九〇年代中期,商家得以自行印製,那是一個新的自由。發票,從此不只是紀錄交易,而是社會變化的注腳。

注意到如果符合小規模營業人定義,是可以免開立統一發票的。

統一發票種類:3種發票格式範例與電子發票

三、發票格式範例

紙本發票的開立需遵循嚴謹規定,以下是二聯式與三聯式發票的共同填寫要點,以及各自的特殊要求。

共同填寫要點

二聯式發票

三聯式發票

備註欄用途

電子發票開立,可以參考三聯發票怎麼開的說明文章。

三、發票格式範例

四、手開發票注意事項

在上個步驟瞭解發票格式範例之後,對於怎麼開發票應該已經有所瞭解,雖然目前電子發票已逐漸普及,但有些時候可能還是需要手寫開立紙本發票,通常會有使用複寫紙協助三聯式或二聯式發票,有些公司還會特別添置點陣式印表機,它特殊擊打方式可以套用複寫紙,幫助更快速列印紙本發票,在此提出一個常見的手開發票注意事項:是否一定要使用複寫紙開立發票?

其實答案很清楚,只要符合上個步驟的發票格式規範,即使是手寫三張同一份的三聯式發票,或者用目前一般的雷射印表機印出三張三聯式發票,也是可以的,不一定要使用稍微有點落伍的點陣式印表機(針式印表機),這部份請參考《統一發票使用辦法》及稅局相關說明:

台北國稅局:手開三聯發票-複寫問題

高雄國稅局:手開式發票有一定要使用複寫的規定嗎?

四、手開發票注意事項

五、免用統一發票收據

基於公平原則,原則上只要銷售就要開立發票,不過有原則就有例外,主要是對於小規模營業人以及交易零星、單筆金額較小的行業,稅務機關因此明定是每月營業額少於20萬不用開發票,如此不但減少經營業務負擔,也是符合稅務稽徵的成本與難度。相關操作請參考小規模營業人申請流程的說明文章。

符合條件的營業人不用開發票,為了要給予消費者憑證,有需要是開立免用統一發票收據。

除了小規模營業人,立法者考慮行業特性、社會公益以及行政成本,以列舉方式明確列出某些行業也是不用開立發票。此外,對於像豆漿店、冰果店、甜食館、麵食館、自助餐等零售業,這些商品多屬日常必需品,交易量較小,開立統一發票的成本與效益不成正比,因此也是可以免開發票。

具體法律規定請參考《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四條,分類及列表如下:

收入成本考量 – 如小規模營業人(平均每月營業額未達20萬元)

社會福利考量 – 如視障按摩業、醫療機構、教育機構

交易特性 – 如計程車業、理髮沐浴業等零星交易

經營規模 – 如攤販等小規模經營

特殊行業性質 – 如金融業、娛樂業門票收入

公益性質 – 如慈善救濟事業

行業別 免用發票條件
小規模營業人 每月營業額未達20萬元
按摩業 視障者經營,提供勞務
計程車業 客票收入部分
醫院、診所 提供醫療、藥品、住宿與膳食
學校、幼稚園 提供教育勞務
攤販 經主管稽徵機關核准
理髮、沐浴業 服務性質
特種飲食業 經稽徵機關查定課徵
金融業 服務性質
娛樂業 門票收入
慈善事業 義賣或義演收入全供事業本身用
五、免用統一發票收據

六、雲端電子發票

依照《統一發票使用辦法》第7條第一項第五款,電子發票定義:以網際網路或其他電子方式開立、傳輸或接收之統一發票。然而,根據是否印出紙本,它又可進一步細分為雲端發票與電子發票證明聯兩種形式。兩種形式反映了政策推動的過渡階段,從B2B到B2C,從企業逐步擴展至消費者,考量到使用者習慣,降低民眾接受門檻,讓電子發票系統得以平穩過渡。況且,財政部還特地開發了統一發票兌獎App,更是非常方便先進的工具。

最終雲端發票的發展達到了無紙化目的,不再依賴紙本,將所有資料儲存在數位載具中,極大地降低了資源消耗。電子發票證明聯雖然只是過渡型態,仍然保留了紙本發票的形式,也是有其用處,而它結合了QR Code功能,便於查詢交易明細,使用上也是比傳統發票更方便。

三種發票形式比較如下:

面向 電子發票(雲端發票) 電子發票證明聯 傳統發票(紙本)
發票形式 數位形式,儲存載具 紙本憑證 紙本
成本 節省紙張與郵寄成本 需紙張與列印成本 需紙張與郵寄成本
保存方式 存證於財政部平台 列印後保存五年 保存五年
查核便利性 可即時匯入查核 需紙本與QR Code查 需人工整理與核對
兌獎方式 自動對獎,獎金匯款 需自行對獎領獎 需自行對獎領獎
環保效益 減少紙張消耗,符合ESG 減少郵寄,仍消耗紙張 高度依賴紙張,碳足跡大
六、雲端電子發票1
六、雲端電子發票2

七、電子發票載具

在電子發票的生態系統中,載具是實現無紙化的核心機制。它作為儲存雲端發票的工具,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根據功能的不同,載具可分為兩大類型:共通性載具與非共通性載具。這些載具不僅提供了便捷的發票存儲方式,也讓消費者能夠更高效地管理發票資料。

共通性載具

在電子發票生態系統中,共通性載具是實現無紙化發票的基石。它們經財政部核准,能在所有商家間通用。手機條碼便是其中之一,由手機號碼與電子信箱生成,格式以「/」加七個英數字元組成。根據規定,商家必須具備讀取此載具的設備,並不能拒絕消費者使用共通性載具索取發票,保障了消費者的便利與選擇權。

非共通性載具

相比共通性載具,非共通性載具則更具特色。它們通常由特定商家或機構發行,並僅在指定的消費場景中使用。例如,悠遊卡、一卡通、icash卡等常見載具,都能在超商或交通系統中用來儲存發票。這些載具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選擇,使他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輕鬆處理發票管理。

載具歸戶

為解決多重載具分散管理的困擾,載具歸戶機制應運而生。它將不同的非共通性載具如會員卡、悠遊卡或信用卡,綁定至一個共通性載具上,通常是手機條碼。這樣一來,消費者只需透過手機條碼便可查詢所有發票,實現集中管理。不僅提升了使用者體驗,也讓財政部在大數據分析中發揮了關鍵作用,為未來的數據應用奠定基礎。

七、電子發票載具

八、發票教學文章

贊贊小屋統一發票教學文章,具體介紹相關觀念及實際流程。


法律知識百科:職場生活必須瞭解的3大法規

營所稅網路申報營業稅教學統一發票人資工作補給站

法律知識百科:職場生活必須瞭解的3大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