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王菩薩是誰?地藏經4瞭解光目救母由來

地藏王菩薩是誰?本文介紹《地藏經》第四篇的光目救母為核心,說明如何由孝心轉為大悲願的歷程,帶你認識這位活菩薩,閱讀原文經典與白話文摘要。

一、地藏王菩薩是哪裡人

地藏王菩薩是哪裡人?在佛教信仰的傳說中,菩薩曾化身為古朝鮮新羅王子金喬覺,自幼出家,法號「地藏」。他於唐朝渡海來華,最後選擇在中國安徽九華山修行,以苦行與慈心廣度眾生,成為後世尊敬的地藏應化身。

九華山成為地藏菩薩道場的緣起來自「袈裟覆山」的傳說。當地長者閔公請金喬覺選擇一塊建道場的土地,他回答只需袈裟所覆之地。展開後卻覆蓋整座九華山,閔公深知其聖德,便將全山布施,成就今日的地藏道場,於是地藏菩薩的故事廣為流傳。

據傳金喬覺99歲圓寂後,肉身竟不腐壞,面貌安詳莊嚴,被視為與典籍所述地藏菩薩形相相符。弟子因此確認他是地藏王菩薩的化身,將其肉身供奉於九華山肉身寶殿。這份不壞之身的傳說,更加深了世人對地藏菩薩的敬仰。

一、地藏王菩薩是哪裡人

二、金喬覺故事由來

金喬覺故事由來並不是出自《地藏經》本身,而是源於唐宋以降流傳的地方志、寺院志與佛教筆記。最早記載他的生平,是一部名為《金地藏傳》的傳記,裡面描述他是來自古朝鮮新羅的王子,自幼出家,法號「地藏」,並在唐朝時遠赴中國安徽九華山苦修多年。

後來,明清時期的大量《九華山志》《九華山古今志》《佛祖統紀》等史籍又陸續補充許多細節,使金喬覺的形象更鮮明,包括袈裟覆山的道場傳說、閔公供養整座九華山,以及他圓寂後肉身不壞的瑞相。這些記錄逐漸被民間視為地藏菩薩在人間的應化故事,於是形成今日廣為流傳的「金地藏」信仰,在一次又一次的誦經儀軌以不同形式再現。

總的來說,金喬覺的傳說不是經典原文,而是歷史人物、地方文化與佛教信仰交織後的成果。正因如此,他的故事不只是一段修行記錄,更是九華山成為地藏道場的重要文化象徵,列為四大佛教名山的原因。

二、金喬覺故事由來

三、地藏王菩薩是誰

地藏王菩薩是誰?在《地藏經》第四品中,佛陀揭示了兩種前世因緣:一是以「兩王發願」揭示地藏菩薩的遠古大願;另一則以「光目救母」展開菩薩慈悲的具體示現。兩種故事共同說明,地藏願力源於深長悲心與無盡救度的決心。以下分別說明:

首先,在久遠劫前,有二王同行十善,見眾生迷惡受苦,便各自立誓。一王發願早成佛道,以智慧度眾;另一王則發願先度盡罪苦眾生,待地獄空後再成佛。這位立下「先救後成」大願者,即是後來的地藏菩薩,展現願力如何引領一生又一生的修行方向。

再者,光目女為救母脫離因殺生、毀罵而墮落的地獄苦報,透過念佛、塑像與修福供養懇切祈願。最終母親藉其願力脫離惡道,轉生為梵志,後得成佛。光目女因此發下宏願:「地獄罪苦眾生盡成佛,我方成佛。」這段因緣成為地藏菩薩願力的核心象徵,也是佛教無間地獄意思的最佳詮釋。

地藏王菩薩是誰?地藏經4瞭解光目救母由來

四、經典譯文註解

《閻浮眾生業感品》是《地藏菩薩本願經》中的重要篇章,主要通過地藏菩薩與佛陀的對話,闡述眾生業力因果的運作規律,以及地藏菩薩累劫發願度化眾生的宏大誓願。

以下提供《地藏經》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品摘錄原文,加上白話逐段譯文和重點註解,幫助讀者更容易閱讀經典原文,瞭解地藏王菩薩的故事及由來。

〈閻浮眾生業感品〉結構總覽
編號 主題 內容摘要
1 地藏菩薩自述願力 地藏菩薩承佛威神力救度六道,直到彌勒成佛之前,負責度脫一切眾生。
2 眾生輪迴之苦 未解脫眾生心念無定、遇境造業,如魚入網,在五道中輪轉不休。
3 定自在王請問 定自在王菩薩請佛說明地藏菩薩過去累劫所發大願因緣。
4 兩王同行十善 過去有二王同行十善,一王願先成佛,一王願先度盡罪苦眾生(即地藏)。
5 光目女救母 光目女為救墮惡道的母親,以供養、念佛、塑像、發願而啟動地藏大願。
6 母轉生人間 光目的母親因修福得脫地獄,轉生為婢子之子,三日能語,自述前世罪因。
7 光目大願 光目發願:「罪苦眾生盡成佛後我方成佛」,成為地藏菩薩大願核心。
8 佛解角色示現 佛說羅漢是無盡意菩薩、光母是解脫菩薩、光目即地藏菩薩示現。
9 歸依地藏利益 一念歸依或供養地藏菩薩,可脫三惡道,享天福,來生為帝王。
10 四天王疑問 四天王問何以度眾未盡;佛答因罪業眾生無量無盡,故地藏再發重願。
11 惡行與果報 佛詳列各種惡業與果報,是本品最重要的因果警策內容。
12 結語 四天王聞法悲泣發願護世,不使眾生再造重罪,大眾隨後退座。

1. 地藏菩薩自述願力

原文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白話
當時,地藏菩薩向佛說:「世尊!我能化現在百千億世界中,分身去救度受苦的眾生,全靠佛的大慈大力。如果沒有佛陀的威德,我自己無法做到。如今又承受佛陀嘱託,要一直到未來彌勒佛成佛之前,負責救度六道一切眾生。請世尊不要擔心。」

註解
地藏菩薩強調:自己度眾的力量來自佛陀加持。
佛給地藏的任務:在彌勒佛預言實現之前,由地藏菩薩守護六道眾生。


2. 佛說眾生輪迴之苦

原文
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如魚遊網……」

白話
佛陀告訴地藏菩薩:「一切還沒解脫的眾生,心念不固定,遇善境就造善業,遇惡境就造惡業,跟著外境起善惡,造業受報,在五道中輪轉不休。就像魚游入網中,一時脫出又再落入,無有休止。我對這些迷惑的眾生,一直深感憂念。」

註解
核心思想:眾生善惡無定,因此不停輪迴,難以自主解脫。
佛憂念眾生,所以需要地藏菩薩代為救度。


3. 定自在王菩薩請問地藏過去願力

原文
「世尊!地藏菩薩累劫已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殷勤讚歎,唯願略說。」

白話
定自在王菩薩問佛陀:「世尊!地藏菩薩過去無量劫來,究竟發了哪些大願?今日佛如此讚歎,願請為大眾簡要說明。」

註解
本章重點:說明地藏菩薩大願的起源。


4. 佛說兩位國王同行十善的本願

原文
過去久遠劫,有佛名「一切智成就如來」。未出家前為小國王,與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鄰國人民多作諸惡,二王商議救度。
一王發願:「我先成佛,度脫眾生。」
一王發願:「我若不先救所有痛苦眾生,不成佛道。」

白話
佛說:在不可思議的久遠劫以前,有位佛名「一切智成就如來」。他在出家前是一位國王,與鄰國王交好,兩人都行十善。然而鄰國人民多造惡業。兩王討論後發願救度:

一位願「先成佛,再度眾生」;
一位願「不先救盡罪苦眾生,決不成佛」。

第一位即後來的「一切智成就如來」,第二位就是「地藏菩薩」。

註解
地藏菩薩的願:不救盡眾生,不成佛,即後來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5. 光目女救母的因緣(最重要故事)

原文(摘要)
像法時,有羅漢度眾,遇一女子名光目供食。
羅漢問願,光目說:「母亡,不知所生,願救拔。」
羅漢入定觀見其母墮惡趣,因殺生食魚,其魚多食子,罪重無量。
光目悲痛,羅漢勸她念「清淨蓮華目如來」並塑畫形像。

白話
在過去某佛的像法時期,有一位羅漢度眾,遇見一位名為「光目」的女子,供養食物。羅漢問她有何心願?光目說:「我母親過世了,不知往生何處,希望能救她脫苦。」
羅漢入定觀察,發現光目的母親墮在地獄,因為生前愛吃魚鱉,且常吃帶子的小魚,造下殺生重罪。
光目聽後悲痛欲絕,在羅漢建議下,誠心念佛並雕畫佛像供養。

註解
光目女=地藏菩薩前身
母親墮惡道的原因:殺生與惡口
修福方式:念佛、塑像、供養、發願


6. 光目女夢見佛,母親轉生

原文
光目夜夢佛金身放光,預言:「汝母不久將生於汝家。」
後來家中婢女生子,三日便會說話,自述:「我是汝母。」
並說自己因殺生與毀罵之業而受地獄苦,今得福轉生,但仍短命十三歲後再墮惡道。

白話
光目哭求後某夜夢見佛,放大光明,告訴她:「你的母親不久會投生到你家中。」
果然,家裡的婢女生下一個孩子,三天後就能說話,哭著說:「我是你的母親,我因殺生、毀謗等業墮在地獄,如今靠你的功德暫時投生此身,但只活十三歲,之後還會落入惡道。」光目聽後悲痛。

註解
地藏經中最戲劇性的情節
顯示因果真實不虛,造罪者即受報


7. 光目大誓願(地藏大願的來源)

原文
光目發願:「願我母永離三惡道、下賤、女身。
從今日起至無量劫中,一切世界所有地獄及罪苦眾生,我皆誓願救拔。
如是罪人度盡,我方成佛。」

白話
光目女向宇宙發下大願:「願我母永遠不再墮惡道,也不再受卑賤與女人身。從今天起直到無數劫後,在所有世界的一切地獄、餓鬼、畜生界,只要有罪苦眾生,我都願意救拔。所有罪苦眾生成佛之前,我絕不成佛。」

註解
這就是地藏菩薩的核心大願: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


8. 佛再述地藏願力

原文
佛說:光目母後生為梵志,壽百歲,再往「無憂國土」,最後成佛。
羅漢即無盡意菩薩,光目母即解脫菩薩,光目即地藏菩薩。

白話
佛說:光目的母親短命後生為梵志,百歲壽命,再生到殊勝清淨國土,之後成佛。
羅漢是無盡意菩薩,光目母是解脫菩薩,光目本人就是地藏菩薩。

註解
故事中的角色皆是菩薩示現
地藏菩薩的願來自於「孝心」與「悲心」的極大結合


9. 地藏救度惡業眾生的利益

原文(摘要)
若有人造惡、邪淫、妄語、不信因果等,只要能一念歸依地藏菩薩,或供養、禮讚,即能脫離三惡道。
福盡後再生人間,百千劫為帝王,並能憶宿命。

白話
佛說:未來世中即便有人造種種惡業,只要在某一刻遇到善知識勸導,能在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他們就能脫離三惡道受苦。若能供養、禮拜、讚歎,更能在無量劫中享天福,人間生為帝王,還能憶起前世因果。

註解
地藏法門核心:以悲願攝受極重罪苦眾生


10. 四天王請問:為何地藏尚未度盡?

原文
四天王問:地藏菩薩久遠劫來已度無量眾生,為何到現在還未完成?
佛答:因罪業眾生無量無盡,業力流轉不斷,所以地藏再發重願,百千方便救度。

白話
四天王問佛:「地藏菩薩度眾這麼久,為何還度不完?」
佛說:「因為眾生造業不斷,輪迴源源不絕,所以地藏菩薩一直發新願,用無數方法救他們。」

註解
眾生造業「如波浪不絕」,因此菩薩度眾「長劫不息」。


11. 佛詳列惡行與果報(地藏經最重要因果表)

原文(節錄)
殺生→短命
偷盜→貧窮
邪淫→受雀、鴛鴦報
惡口→眷屬鬥諍
毀謗→口瘡、無舌
瞋恚→醜陋
慳吝→所求違逆
飲食無度→飢渴病
獵捕→驚狂喪命
不孝→天地災殺
燒山→短命速亡
毀三寶→盲聾瘖瘂
破常住→地獄億劫
污梵誣僧→永為畜生
湯火斬斫→輪迴相償
破戒犯齋→飢餓禽獸
邪見→生邊地

白話摘要
佛陀逐一說明:
每種惡業都有相應果報,從家庭不和、短命貧窮,到墮入惡道、地獄長劫,各有因果。
眾生先在人間受報,後又墮地獄,長劫難出,所以必須戒行惡業。

註解
這段是地藏經最具警策、最重要的「因果報應總表」。
目的是:警醒眾生守五戒、修十善。


12. 章末:四天王悲泣奉行、讚歎佛德

白話
四天王聽完佛陀開示,悲傷流淚,深受震動,發誓護持世間,不讓眾生因惡業受苦。最後讚歎佛陀與地藏菩薩,大眾退座。

五、《地藏經》原文

地藏菩薩本願經》閻浮眾生業感品第四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故,遍百千萬億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業報眾生。若非如來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變化。我今又蒙佛付囑,至阿逸多成佛已來,六道眾生,遣令度脫。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以是等輩,吾當憂念。汝既畢是往願,累劫重誓,廣度罪輩,吾復何慮?」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累劫已來,各發何願?今蒙世尊,殷勤讚歎。唯願世尊,略而說之。」

爾時,世尊告定自在王菩薩:「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乃往過去,無量阿僧祇那由他不可說劫,爾時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萬劫。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一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其鄰國內,所有人民,多造眾惡。二王議計,廣設方便。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

佛告定自在王菩薩:「一王發願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來是。一王發願永度罪苦眾生,未願成佛者,即地藏菩薩是。復於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名清淨蓮華目如來,其佛壽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羅漢,福度眾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設食供養。羅漢問之:『欲願何等?』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資福救拔,未知我母生處何趣?』羅漢愍之,為入定觀,見光目女母墮在惡趣,受極大苦。羅漢問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業?今在惡趣,受極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習,唯好食噉魚鼈之屬。所食魚鼈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噉。計其命數,千萬復倍。尊者慈愍,如何哀救?』羅漢愍之,為作方便,勸光目言:『汝可志誠念清淨蓮華目如來,兼塑畫形像,存亡獲報。』」

「光目聞已,即捨所愛,尋畫佛像,而供養之。復恭敬心,悲泣瞻禮。忽於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耀,如須彌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纔覺飢寒,即當言說。』」

「其後家內,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稽首悲泣,告於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吾是汝母,久處暗冥,自別汝來,累墮大地獄。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人,又復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汝有何計,令吾脫免?』光目聞說,知母無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墮於惡道?』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百千歲中,卒白難竟。』」

「光目聞已,啼淚號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歷惡道。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若得我母永離三塗,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却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眾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

「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吾觀汝母,十三歲畢,捨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恒河沙。』」

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恒河沙願,廣度眾生。」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眾生,必墮惡趣。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眾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若能志心歸敬,及瞻禮讚歎,香華衣服,種種珍寶,或復飲食,如是奉事者,未來百千萬億劫中,常在諸天受勝妙樂。若天福盡,下生人間,猶百千劫,常為帝王,能憶宿命因果本末。定自在王,如是地藏菩薩,有如此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廣利眾生,汝等諸菩薩,當記是經,廣宣流布。」

定自在王白佛言:「世尊!願不有慮。我等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必能承佛威神,廣演是經於閻浮提,利益眾生。」

定自在王菩薩白世尊已,合掌恭敬,作禮而退。

爾時,四方天王,俱從座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地藏菩薩於久遠劫來,發如是大願,云何至今,猶度未絕,更發廣大誓言?唯願世尊,為我等說。」

佛告四天王:「善哉!善哉!吾今為汝,及未來現在天人眾等,廣利益故,說地藏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內,生死道中,慈哀救拔,度脫一切罪苦眾生方便之事。」

四天王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四天王:「地藏菩薩久遠劫來,迄至于今,度脫眾生,猶未畢願。慈愍此世罪苦眾生,復觀未來無量劫中,因蔓不斷,以是之故,又發重願。如是菩薩,於娑婆世界,閻浮提中,百千萬億方便,而為教化。」

「四天王!地藏菩薩若遇殺生者,說宿殃短命報。若遇竊盜者,說貧窮苦楚報。若遇邪淫者,說雀鴿鴛鴦報。若遇惡口者,說眷屬鬪諍報。若遇毀謗者,說無舌瘡口報。若遇瞋恚者,說醜陋癃殘報。若遇慳悋者,說所求違願報。若遇飲食無度者,說飢渴咽病報。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瘖瘂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迴地獄報。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迴遞償報。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飢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闕絕報。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若遇兩舌鬪亂者,說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如是等閻浮提眾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如是等閻浮提眾生,業感差別,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是諸眾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墮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眾業,迷惑眾生。」

四天王聞已,涕淚悲歎,合掌而退。

如來慈愍,轉大法輪,婆羅門女救慈親,覺華度迷津,摩耶夫人,請問地藏因。

南無地藏菩薩摩訶薩(三稱)


贊贊小屋讀書的好處

地藏經全文笛卡兒演繹法蘇東坡人生態度西遊記線上看封神演義線上看白蛇傳小說線上看妙法蓮華經功效

讀書的好處2025:學習是為了更美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