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經儀軌:地藏經前言5大部瞭解佛門儀軌意思
誦經儀軌是正式唸讀佛經的準備事項,包括前行、正誦、迴向三個階段,本文以《地藏經》前言5大部為例,帶你瞭解佛門儀軌意思,開始閱讀佛教經典。
一、佛門儀軌意思
佛門儀軌意思是佛教中各種儀式、法事、修法所遵循的標準程序與規則,相當於一本詳細的操作手冊或指導法則,主要目的在於:透過規範化的身、語、意行為,來達到相應的修行效果。具體核心精神是身口意三業相應,所有儀軌的設計,都圍繞著清淨和統一修行者的「身、口、意」三業:
- 身業:身體的動作,如合掌、禮拜、打坐、手印、繞佛等。
- 口業:語言的念誦,如誦經、持咒、唱讚、念聖號等。
- 意業:內心的觀想,如觀想佛菩薩的形相、光明、淨土場景,或思惟法義等。
透過這三者的高度統一和專注,修行者能夠收攝散亂的心念,與所修的法門或所祈請的佛菩薩相應。換句話說,當三業清淨時,與法相應,這才是儀軌真正的生命力所在。
儀軌英文
儀軌英文通常是Ritual,這是比較口語化的講法,在正式的佛教經典中,「sadhana」是更專業術語,另外也可以使用rite或ceremony,可考量使用場合選擇合適的英文單字。

二、儀軌儀式流程
儀軌儀式流程通常包含前行、正行、結行,具體必須以莊嚴道場、淨化身心、迴向發願為宗旨,具體說明如下:
- 莊嚴道場:佈置佛堂、擺設供品(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等),營造一個清淨莊嚴的物理環境。
- 淨化身心(前行):
- 誦讚:如〈爐香讚〉,讚歎佛菩薩功德,令心專注。
- 持咒:如淨三業真言、安土地真言等,清淨自身與環境。
- 禮拜/歸依:表達對佛、法、僧三寶的至高敬意與信賴。
- 發心:發菩提心,明確自己修行的目的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
- 核心修法(正行):
- 這部分是儀軌的主體,根據不同法門而定。
- 可能是誦經(如誦《地藏經》)、持咒(如持〈大悲咒〉)、念佛(如念「阿彌陀佛」佛號)、修懺(如拜《梁皇寶懺》)或禪坐觀想。
- 迴向與發願(結行):
- 迴向:將前面修行所積累的一切功德,不自己獨享,而是「迴轉歸向」給特定的對象(如父母、師長、亡者)或普遍的目標(如法界一切眾生,同生極樂淨土)。
- 發願:許下善願,如地藏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淨土行人的「願生西方淨土中」等。
- 三歸依:最後再次皈依佛、法、僧,圓滿結束。

三、誦經儀軌說明
誦經儀軌說明在此以《地藏菩薩本願經》為例,介紹一套完整的地藏法會或者誦讀經文前的佛門儀軌,包含了讚頌、真言、偈頌和發願文,有助於誦經者收攝身心和清淨三業,營造整體清淨莊嚴的道場,更能夠達到誦經目的。以下逐段解釋儀軌內容和意義:
第一部分:爐香讚
原文:
爐香乍爇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解釋:
這是法會開始時唱誦的讚偈。
-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香爐中的香剛剛點燃,其香氣就遍熏整個法界(整個宇宙)。
- 諸佛海會悉遙聞: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聖眾,都能遙聞到此香氣。
- 隨處結祥雲:香氣在所到之處結成吉祥的雲蓋。
- 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當眾生的誠意達到至誠時,諸佛就會完整地顯現其清淨法身。
-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皈依能形成香雲寶蓋的菩薩(通常認為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念三遍以示虔誠禮敬。
作用: 通過供香,表達對佛菩薩的供養,並象徵著將自身的誠心與祈願上達諸佛。
第二部分:淨三業真言與安土地真言
這是一系列的真言(咒語),目的是清淨身心,並祈請護法神護持。
- 淨口業真言:清潔由口所造之業(妄語、惡口等)。
- 淨意業真言:清潔由意所造之業(貪、瞋、痴等惡念)。
- 淨身業真言:清潔由身所造之業(殺生、偷盜等)。
- 安土地真言:祈請所在地方的土地神、護法神,令其歡喜護持此次法會,使道場清淨無擾。
- 普供養真言:以真言的力量,將簡單的供養(如香、水)化為無量無邊的供養,普供十方諸佛菩薩。
作用: 為誦經創造一個「內清淨」(身心清淨)與「外清淨」(道場清淨)的條件。
第三部分:覺林菩薩偈
原文(節選核心):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解釋:
此偈出自《華嚴經》,是誦《地藏經》前非常重要的準備。
- 核心思想:闡明「萬法唯心」的道理。整個世界如同一個工畫師畫出的圖畫,而這畫師就是我們的「心」。
- 一切唯心造:地獄、天堂、佛國、眾生,所有境界都是由我們的心所變現、造作出來的。
- 與《地藏經》的關聯:《地藏經》詳細描述了地獄的恐怖景象,容易讓人生起恐懼和執著。誦此偈意在提醒我們:地獄也是唯心所造。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能從根本上了解因果,不僅畏懼惡果,更能積極地從心念上斷惡修善,並生起度盡眾生(自心的眾生)的菩薩願力。
作用: 建立正確的般若知見,避免在誦經時對地獄景象產生執著與恐懼。
第四部分:地藏讚
原文(節選):
稽首本然清淨地…慈因積善,誓救眾生,手中金錫,振開地獄之門。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本尊地藏菩薩摩訶薩。
解釋:
這是專門讚頌地藏菩薩功德的偈文。
- 手中金錫,振開地獄之門:菩薩手中的錫杖,能震開地獄之門,救拔受苦眾生。
- 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菩薩掌中的明珠,放出的智慧光明能遍照三千大千世界,照亮眾生的痴暗。
-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總結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願與慈悲。
作用: 通過讚歎地藏菩薩的功德,生起對菩薩的無比信心與皈依之心。
第五部分:皈依與開經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正式皈依我們佛教的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是釋迦牟尼佛在《地藏經》中宣說了地藏菩薩的功德,故誦經前應感恩佛陀。 - 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這是對即將聽聞/讀誦的經典表示珍重和希求。
- 感慨佛法(此處指《地藏經》)是無上甚深、百千萬劫難遇的。
- 發願不僅要讀誦,更要理解佛陀宣說此經的真實義理。
作用: 端正聞法動機,以最珍貴難遇之心來領受佛法。
總結
這個儀軌是完備的誦經前行,簡短次第如下:
- 供養讚歎(爐香讚)→ 營造氛圍,與諸佛感應。
- 清淨身心(淨三業真言)→ 準備一個清淨的法器來容納佛法。
- 安頓道場(安土地、普供養真言)→ 祈請護法,令修行無礙。
- 樹立正見(覺林菩薩偈)→ 以般若智慧為指導,不執相修行。
- 專注主尊(地藏讚)→ 生起對地藏菩薩的信心。
- 感恩發願(皈依本師、開經偈)→ 圓滿發心,正式進入經文。
完成這一系列前行後,便可以開始誦讀《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經文正文了,這體現了漢傳佛教修學的嚴謹與虔誠。

四、地藏經誦經文
爐香讚
爐香乍爇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淨口業真言
唵。修俐修俐。摩訶修俐。修修俐。薩婆訶
淨意業真言
唵。縛日囉。怛訶賀斛。
淨身業真言
唵。修哆俐修哆俐。修摩俐修摩俐。薩婆訶
安土地真言
南無三滿哆。毋馱喃。唵。度魯度魯。地尾薩婆訶
普供養真言
唵,誐誐曩,三婆嚩,伐日囉,吽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讚佛。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
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
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
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
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
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地藏讚
稽首本然清淨地 無盡佛藏大慈尊 南方世界湧香雲 香雨花雲及花雨
寶雨寶雲無數種 為祥為瑞遍莊嚴 天人問佛是何因 佛言地藏菩薩至
三世如來同讚歎 十方菩薩共皈依 我今宿植善因緣 稱揚地藏真功德
慈因積善,誓救眾生,手中金錫,振開地獄之門。掌上明珠,光攝大千世界。智慧音裡,吉祥雲中,為閻浮提苦眾生,作大證明功德主。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本尊地藏菩薩摩訶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贊贊小屋讀書的好處:
地藏經全文、笛卡兒演繹法、蘇東坡人生態度、西遊記線上看、封神演義線上看、白蛇傳小說線上看、妙法蓮華經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