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發白帝城解釋:4大中心思想賞析千古佳作

早發白帝城解釋以詩句作為順序,介紹李白此詩4大中心思想,體會三峽中飛快行舟的心情,賞析詩境中的朝霞、猿聲、萬山,領悟這首熟悉的千古佳作。

早發白帝城白話文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朝辭白帝彩雲間
清晨告別雲霧繚繞的白帝城。白帝城位於今重慶奉節的山巔,常被雲霧籠罩。彩雲間不只是寫景,也暗示詩人心境明麗,像晨霞般舒展。

千里江陵一日還
詩人誇張地說千里江陵一日便可到達,實際距離約350公里。這裡的「還」字帶出歸心似箭的喜悅,也呈現旅程的飛快感。

兩岸猿聲啼不住
沿途長江三峽猿聲不絕於耳。古時三峽多猿,《水經注》有「猿鳴三聲淚沾裳」的記載。李白將悲涼猿鳴化為歡快的交響,和輕舟疾行相互呼應。

輕舟已過萬重山
小舟輕快,已經穿越千山萬壑。「輕」字既形容舟速,也表達詩人心情輕快。萬重山和千里江陵形成強烈空間張力,讓《早發白帝城》的整段旅程既壯麗又流暢。

早發白帝城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後世尊稱為詩仙。出生於西域碎葉,年少即才情洋溢,遊歷南北,胸襟豪放。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漂泊,遍訪名山大川,以酒寄情,以詩抒懷。他的詩作想像瑰麗,風格奔放,擅長描繪壯麗山河與抒發豪情逸興,帶有濃厚的道家浪漫主義色彩。

開元年間受唐玄宗召見,短暫長安入仕,後因遭讒去職,繼續自在漫遊。晚年因戰事卷入永王之亂而受牽連,流放夜郎,幸得中途遇赦,才能返回故居,也因此才早發白帝城李白的這首詩。

李白留下來的詩歌近千首,內容廣闊,從山水歌行到友情贈答,皆是飄逸縱橫的佳作,開創浪漫抒情的詩品高峰,同時深刻影響當代及後世文人,與詩聖杜甫並稱「李杜」,在中國文學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讀者對於這位詩人有興趣,建議觀看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會更加瞭解其生平,裡面也有提到本文詩作的創作背景。

早發白帝城李白

早發白帝城解釋

早發白帝城解釋最好方式是理解創作背景,這首詩源自於一次突如其來的解脫。乾元二年,李白因為永王之亂被判流放夜郎,生命一下子陷入幽暗。當時行舟至白帝城,忽然接到大赦天下的消息,命運的方向由沉重轉為輕盈。於是,詩人在清晨啟程,江水翻湧,群山聳立,景色依舊,卻一夕改觀,不再是阻礙,而是襯托。

因此李白這首詩,沒有像《登鸛雀樓》那樣積極陳述昂揚向上的人生觀,僅僅是透過描繪行舟的速度,抒發心靈的驟然釋放。白帝城高峙於瞿塘峽口,本是雄險之地,詩人的筆觸卻讓它披上彩霞。這種由困厄到自由的轉換,讓短短二十字成為詩史上最明快的樂章。

早發白帝城解釋:4大中心思想賞析千古佳作

早發白帝城心情

詩中意象各自獨立,卻又彼此重疊交互。「彩雲間」是開篇的光影,清晨的霞彩本來令人神往,而在當時的詩人心中,更是命運轉折象徵;「千里一日還」以誇張的速度前進,雖然超越現實,但其實是內心精神的感觸,舟行已不是水上飄舟,而是心境轉折的奔騰;「兩岸猿聲啼不住」,聲音的延綿與舟行的疾速加深對比,多舛命運的迴響尚未結束,人是早已走出糾纏不清的厄運漩渦;「萬重山」是險阻象徵,但輕舟一過,縱然萬山也俱在身後,這正是詩人胸臆的寫照。

整首詩的意象,如同一幅山水長卷,並非是靜觀,而是急行,情景彷彿應和,印襯著人心的澎湃與解脫,因此論早發白帝城心情,是一種與對命運對抗、戰勝命運的歡呼之情,毋須說明是何厄運,也不用直接解釋曲折,只是描述客觀山水與猿聲行丹,已經足以想像詩人心境是如何豁然開朗。儘管同樣人生困頓,作品仍然煥發光彩,相較於詞帝李後主以哀思悵惆為基調,更能對比出李白個性之瀟灑。

早發白帝城心情

贊贊小屋讀書的好處

西遊記線上看封神演義線上看白蛇傳小說線上看妙法蓮華經功效

讀書的好處2025:學習是為了更美好的自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