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祠歷史有一百多年,具有祠堂書院雙重意義,建築特色被譽為嶺南藝術七絕。本文帶你瞭解這個廣州旅遊景點,認識中國最精雕細琢的1間祠堂書院。
目錄
Toggle一、廣州陳家祠介紹
「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郭沫若於1959年寫下這首詩,讚美陳家祠的巧奪天工,有幸參觀這座建築的話,勝於讀十年書的閱歷。陳家祠這座建築是由民間集資興建的典範,原本是一座傳統的宗族祠堂,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它承載著歷史文化的璀璨,延續著對於後代的期許。
有興趣前往參觀的讀者,請參考以下陳家祠的旅遊基本資訊:
陳家祠廣州開放時間
開放時間為早上九點至下午五點,建議安排早上時段前往,以免時間匆忙,無法盡興,下午可以安排其它市區行程,例如廣州北京路步行街的城市之旅。
陳家祠交通
現今作為廣州熱門景點的陳家祠位於市中心,交通十分方便。搭乘地鐵至陳家祠站,具體地址是廣州市荔灣區中山七路恩龍里34號。
陳家祠地鐵出口
廣州地鐵1號線或8號線,陳家祠站下車,請依照指示前往D出口,這是距離陳家祠正門最近的出口,出站後步行約2-3分鐘,即可到達售票處和入口。
陳家祠門票
票價十分親民,只需人民幣10元,有意前往者建議提前一天於微信上預約,台灣旅客使用台胞證也可登記入場。
陳家祠英文
陳家祠英文有幾種稱呼,官方網站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是直接拼音「ChenJiaCi」,廣州地鐵陳家祠站是「Chen Clan Academy」,涵義貼近於歷史上作為陳家書院的作用,另外也可以是「Chen Clan Ancestral Hall」,屬於陳家祖先祠堂的英文字義翻譯。


二、陳家祠歷史緣由
清朝,陳姓成為廣東省的第一大姓。到了清末1888年,48位有頭有臉、德高望重的陳姓大人物,共同倡議成立一間最大的陳家祠堂,號召全省宗親共同加入,一起做這件偉大的事情。只要出錢樂捐,可以把自己的祖先牌位供奉在祠堂裡面。從後來楹聯上的72縣城與一萬多個牌位記錄,可想見當時的盛況。
不過有利就有弊。廣東省第一大姓是陳家,接下來也會有第二大姓跟第三大姓。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子操作,顯然有可能結黨營私,成為一股地方勢力,這讓身為滿清外族的朝廷所不樂見。因此皇帝一道聖旨,不准成立祠社祠堂。陳家祠為了避免引起爭端,乾脆改名叫陳家書院,以振興教育、資助鄉人參加科舉考試為目的,為民盡一點心力,避免捲入政治是非。
後來也是湊巧,興建陳家祠或者陳家書院的過程中,果然廣東省有位陳姓考生殿試高中探花,封為翰林院編,運勢正好,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讓陳家祠更為順理成章地成為陳家書院。
總結而言,陳家祠歷史有一百多年了,和廣州沙面島同樣是地方發展和大時代背景的縮影,從宗族祠堂到科舉書院,從建築藝術到觀光景點,難能可貴的,這座古蹟完整保留下來了,值得珍貴的,它所代表的意涵至今仍煥發著光輝。
年代 | 事件摘要 | 說明 |
---|---|---|
1888年 | 開始籌建 | 陳氏族人集資興建書院。 |
1894年 | 建成落成 | 嶺南建築藝術巔峰。 |
1905年 | 科舉廢除 | 書院功能轉宗祠用。 |
民國時期 | 用作學校 | 曾設廣東體育專科校。 |
1950年代 | 公用佔用 | 各單位進駐造成損害。 |
1959年 | 修復轉型 | 成立廣東民間工藝館。 |
1983年 | 全面修復 | 依德國照片重現原貌。 |
1988年 | 國家保護 | 列入全國重點文物。 |
1996年 | 旅遊名勝 | 評為廣州十大景點首。 |
2002年 | 入選八景 | 古祠留芳列羊城八景。 |
近年 | 國際認可 | 入英國世界藝術史書。 |



三、祠堂佈局與門神
陳家祠整體的佈局是一個方正的格局,類似於傳統的三合院,垂直有三進,分成三個大區塊,每個垂直區塊又有水平分佈的幾個房間,如此劃分成九個大堂、六個庭院,大大小小的廂房作為使用場景,非常足夠的空間,可以發揮很好的功能。
還沒進門,會被門口兩幅門神的畫像所吸引。這兩幅門神高達4公尺,用傳統風格的畫法和色澤,栩栩如生描繪兩位大將軍。
讀者對於門神的典故有興趣,可以參考四大名著中的《西遊記》。它的來源和上個段落陳家祠改名陳家書院一樣,都是跟皇帝有關。唐朝的時候,唐太宗睡不著覺,半夜做惡夢,於是請兩位大將軍尉遲恭跟秦叔寶幫忙,整夜在皇宮的寢室外門前守著,不讓妖魔鬼怪接近。後來唐太宗病好了,這個故事流傳到民間,大家都覺得非常神奇,但是又沒有辦法請大將軍到自己門口守護,因此畫了兩位大將軍的畫像,家家戶戶充當門神,所以它不像廣州聖心大教堂那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是單純民間信仰。


四、嶺南建築聚賢堂
進入大門之後,很快會走到整個陳家祠的中心——聚賢堂。它是祭拜祖先、舉行宗族儀式的場所。除了廳堂內部的柱樑宏大、擺設精緻之外,在前面的樓台上有堪稱藝術品的雙面通花欄板,有石獅、麒麟、玉書、鳳凰、二龍戲珠、三陽開泰、金玉滿堂、年年有餘等石雕欄杆,裡面有內嵌鐵柱圖案,彰顯祥瑞之氣。
走到聚賢堂的後方,廳堂後三間相鄰的十二扇木雕屏風,木頭雕刻出繁複生動的圖案,更顯這間廳堂的莊嚴。
清朝乾隆之後實行鎖國政策,廣州是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在鴉片戰爭之後,又是五口通商的其中之一。因此在廣州向來有很多的外國人,從清朝時期開始,有許多想研究中國文化與建築特色的學者到了廣州。陳家祠是嶺南建築藝術的極大成就,因此除了一開始提到的郭沫若詩句之外,日本、英國、德國在介紹中國建築特色時,都會將陳家祠列入其中。
在聚賢堂內可以看到一張老照片,那是德國學者在書中留下的珍貴影像。1983年,當地文物保護單位大規模重建修復陳家祠,其中的聚賢堂就是參考這張照片進行復原。從這裡也可以體會到廣州魅力所在,有很現代化的廣州塔夜景,也有這裡看到的傳統歷史的陳家祠


五、三雕兩塑七絕
參觀陳家祠,每走一步,都會被精心雕琢的建築細節所吸引,作為廣東省第一大宗族,當初是集華南地區所有藝術形式的大成,一磚一瓦,凝聚著千百年來的工匠巧思。學者將陳家祠的建築特色簡單區分為「三雕二塑一鑄一畫」,被譽為其風格典範的「七絕」,三雕:木雕、石雕、磚雕,二塑:陶塑、灰塑,一鑄:鐵鑄,一畫:彩畫,每一絕都代表了嶺南民間裝飾的巔峰。這種巔峰不像北京故宮特色的皇朝大氣,它是來自底層的力量,聚沙成塔,沒有官方息氣,只有百姓間的勤勤懇懇。
下面列表說明這七種絕藝:
類別 | 位置 | 代表作品或位置 |
---|---|---|
木雕 | 門窗、屏風、樑架、神龕 | 大門《五福捧壽》、聚賢堂樑架屏風 |
石雕 | 欄柱、牆基、台階、門框 | 《龍王借寶》欄杆、台基書卷寶鼎紋 |
磚雕 | 牆壁、簷牆、墀頭 | 東側《劉慶伏狼駒》、西側《水滸傳》 |
陶塑 | 廳堂屋脊 | 聚賢堂屋脊「群仙賀壽」「八仙祝壽」 |
灰塑 | 屋脊、牆頂、窗楣 | 《五福臨門》蝙蝠灰塑、牆頭獅子鰲魚 |
鐵鑄 | 走廊欄杆、庭院月台 | 「三陽開泰」「金玉滿堂」欄杆 |
彩畫 | 樑架、斗拱 | 各廳樑枋彩畫,山水花鳥圖 |



六、純手繪廣彩瓷器
先前介紹了陳家祠七絕令人嘆為觀止,可能會想說,一百多年前究竟是怎麼樣被創造出來的?雖然現在只留下固定古蹟和黑白老照片,但民俗技藝本是持續傳承,透過現在仍然持續不懈的創作,也許能找到那份從未消失的光芒。
在參觀陳家祠的時候,很容易會被一個小角落所吸引,仍有年輕師父以一筆一畫、一勾一勒的巧手,形塑出活生生的陳家祠之美,續寫閩南藝術的奧秘。不必評比能否超越古蹟,只要還有那份心,還有人願意承擔文化重任,這是參觀陳家祠時能得到的最大啟發與收穫。所以在廣州,不但在華南植物園看到自然界的神奇生物,也能在這裡欣賞巧奪天工的民俗技藝。



七、數不完的蝙蝠
前面介紹陳家祠有七絕這麼多不同的藝術形式,實際現場參觀,它們以不同的民間故事或傳說表現出來,裡面有一大部份是真實存在且具象徵意義的動物,在此要介紹其中一個陳家祠最具代表性的蝙蝠。
有句民間俗語:「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陳家祠的蝙蝠(福)數不完。」雖然多少帶有些誇飾成分,但也足以認識到蝙蝠在陳家祠中的重要性。
到過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看過許多動物,單純從外表和生活習性來看,蝙蝠很難說得上具有任何美感,但在所有動物裡,它的名字卻取得極好,帶著一個「福」字——福氣、福運、福祿壽,這個字涵蓋了老百姓對於美好生活的所有想望。所以,陳家祠的蝙蝠數量眾多,象徵著宗族祠堂對於後代子孫「永享福祿」的祝願,同時契合了陳家書院鼓勵後人以讀書砥礪、提升自我、貢獻家國的精神。
瞭解蝙蝠在陳家祠的特殊地位,到場實際尋找蝙蝠的蹤跡,可能覺得疑惑,好像找不到。其實,正如前面提到的,蝙蝠外型不討喜,因此在陳家祠的雕刻、繪畫、石雕中所見的蝙蝠形象,多是經過藝術化修飾處理,圓潤化、溫和化、可愛化,顯得更加吉祥。
最後分享旅遊中小插曲。由於陳家祠的典故與淵源極為豐富,當時特地付費請景區的管理人員擔任嚮導。贊贊小屋一開始為了引起女兒興趣,大言侃侃:「陳家祠有三千多隻蝙蝠喔!」後來寶貝女兒贊贊好奇地問嚮導:「真的有三千隻嗎?」解說人員聽了忍不住笑了出來。



廣州最推薦旅遊景點
文章內提到陳家祠被列為廣州最推薦的旅遊景點。贊贊小屋在大陸陸續去過蘇州、南京、杭州、上海、北京,相較之下,沒看過像陳家祠這樣獨具特色的祠堂書院。況且就藝術作品而言,走過南京博物館、北京國家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等三大博物館,確實看不到像陳家祠如此繁複多彩的石雕畫廊。讀者有到廣州,推薦不要錯過這個地方。
最後補充參觀完之後,可以接著規劃的地方:
陳家祠附近景點
利用地鐵1號線或8號線,可以在幾分鐘內到達以下廣州最核心的西關景點。
永慶坊 & 粵劇藝術博物館:地鐵1號線/6號線 「黃沙站」 或1號線 「長壽路站」,下車後步行約5-10分鐘,很熱鬧的「網紅」歷史文化街區,舊城改造的創新典範。
上下九步行街:地鐵1號線/6號線 「黃沙站」,下車後過天橋即達。曾是英法租界,島上有150多座歐洲風格建築,是開放的建築博物館,也是環境清幽的公園。
陳家祠美食
陳家祠內部是沒有餐廳,但它位於廣州美食的核心地帶——荔灣區(西關),周邊有許多老字號和地道小吃,是品嚐廣州美食的好地方。建議到附近的西華路或寶華路走走,這兩條街正是廣式餐廳聚集地,凌記的招牌瀨粉、芳記小食店的傳統布拉腸、寶華麵店的鮮蝦雲吞麵、陳添記的爽魚皮,讀者可以實際到了現場再評估決定。另外週邊有各種紅豆沙、綠豆沙、雙皮奶、薑撞奶等,都是值得嘗試的甜點。
贊贊小屋旅遊攻略指南:
台北景點排名、高雄景點排行、日本東京旅遊、上海旅遊攻略、蘇州景點地圖、昆山古鎮、南京自由行攻略、杭州景點特色、廣州景點地圖、台北住宿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