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三寶是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現場展覽人氣最高的珍藏,本文分享2025年參觀心得,介紹各個主題特色文物,最後補充鎮院三寶相關資訊。
目錄
Toggle一、交通資訊與票價
台北故宮博物院位於士林區,算是比較偏遠的地方,並沒有直接到達的捷運站,必須先坐到劍南站附近再轉乘公車。而其實臺北市車非常密集方便,可以考慮坐直達的公車。
以贊贊小屋為例,當初是要從中山車站到故宮,Google地圖建議是搭捷運,中途得轉換路線還要轉乘公車。後來選擇次要選項,搭乘藍7公車直達只要45分鐘,比首選捷運路線一個小時還要快,不用勞累換兩次車。如果是外縣市到達台北車站的話,不用換車也許可以考慮坐捷運。
故宮開放時間是週二到週日的上午9點到下午5點,週一正常休館,不過也會配合國定假日或春節開放。讀者遇到比較特殊的日期建議先查詢看看,票價350元,憑身份證可購買國人參觀優惠券是150元。


二、大時代的歷史
臺北故宮、北京故宮、南京博物院合稱為三大博物館,同樣收藏了很豐富的中華五千年歷朝各代文明古物,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館幾十年的由來淵源,本身就是一段動盪的大時代歷史。
宋元明清以來,歷代皇帝所收藏珍品越來越多,到最後都集中於紫禁城。封建王朝到最後兩百多年的大清帝國氣數已盡,當時北方軍閥要求末代皇帝傅儀退位,接管後首次以新時代的心態開啟那道諱深大門,發現紫禁城內數不清的寶藏文物。為了滿足廣大老百姓的好奇心,呼應民主政治的新潮流新思想,開始把聖上紫禁城當做是對一般民眾開放的博物館。
後來對日抗戰開始,預期北方戰事不利,大批文物在峰火危急之際運到上海,不久又遷到大後方重慶,好不容易對外戰爭結束了,緊接著國共內戰,於是又把大批文物用軍方的海運空運方式寄到臺灣臺北,成為目前故宮博物院主要的館藏內容。


三、翠玉白菜國寶
從故宮數以百千計的品項中挑選出一個最珍貴文物,大家都喜歡、人氣最高,無疑應該是翠玉白菜。
中國自古喜歡美玉,所有的玉蘊涵特有的晶瑩光澤,一般是溫和、低調、內斂,宛如謙謙君子。這塊玉卻是天生與眾不同,一頭是嬌豔蒼翠的綠色,另外一頭則是素淨光亮的白色。先天質地已是珍稀無比,後天工藝又是巧奪天工。
層層包覆的白菜,每天廚房餐桌上看到不覺得稀奇,但是當它以一整塊玉的形式呈現在眼前,光芒耀眼,那是可以被稱之為國家珍寶的讚歎。
蔬菜貴在新鮮,放一兩天萎靡爛掉了,當它被雕琢成一塊美玉,永保數百年的嬌嫩欲滴,寓意人們最平凡實在、永恆追求的幸福感。
單純的翠玉白菜也許還不能夠引起驚呼讚歎,仔細端詳白菜頂端,一隻栩栩如生的小蚱蜢,細膩程度連腿邊細毛都是宛如真實,原來這白菜並非餐桌佳餚,是田園邊上活生生富有生命力的野菜。
這件無價珍寶如同許多故宮文物,原本只是紫禁城皇宮內收藏,某皇帝一時龍心大悅贈給某嬪妃放在房裡當做盆栽擺飾。文章一開始所述故宮由來,沒有民國推翻滿清封建的千年大變革,也許一般人永遠不知道有這麼一件稀世國寶,更不用說隨時能找個時間欣賞,所以也可以想見為何南京中山陵如此尊重國父孫中山。


四、蘇東坡肉形石
肉形石是另外一件和翠玉白菜同樣最高人氣的珍玩,兩者都是放在3樓一間特別的展覽室,恰好皆以食物為主題。
翠玉白菜擺在那裡,不說也知道是一件雕刻過的美玉裝飾,並非真實東西。這塊肉形石有所不同,把它跟幾塊剛煮好的東坡肉放在大盤子呈上來,沒有特別說也許會有些疑惑,這一塊長得稍微有點特別,可以吃嗎?
其實玉有分很多的種類,這一塊非常奇特的肉形石,其原始材質為瑪瑙,其名稱有點特別,勉強跟玉沾邊,叫做玉髓類碧石,
既然材質是石頭,拿起粉筆可以輕鬆在石頭上畫畫,沾染顏色,也許能理解這塊肉形石是怎麼做出來的。難,難在於這是五花肉,具有一定的層次感。肉塊跟蔬菜一樣具有生命力,但更具有組織動力組織,因此那層次機理有既定規則,卻又不是很明顯,說不出個所以然。而我們三天兩頭在吃五花肉,一看能分辨出來那是五花肉該有的色澤形狀,所以要在石頭上塗色可以,要塗成真假難辨的五花肉,那是國寶等級的功夫了。
最後有個值得注意之處,新鮮的蔬菜和煮熟的蔬菜看起來無甚差異,但是肉煮熟了之後,顏色外觀有明顯變化,甚至是看得出來的香味。從這個角度看肉形石,那皮膚肌里的皺紋、光滑彈Q的可觸摸感,不禁懷疑究竟是打磨出來的,還是孫悟空戲法變出來的。
題外話,讀者對於五花肉有興趣,有機會可以到浙江西塘古鎮品嚐道地的東坡肉,那是千古大文豪所留下來的美食。


五、東漢王玉辟邪
中華民族自古喜歡玉,頭上戴的、耳朵穿的、腰間掛著、腳底踩的,全身上下看得到玉的蹤跡,在各個博物館出現頻率最高,幾乎每次都會有展區便是玉了,贊贊小屋這次到台北故宮也不例外。
當時展出的作品中,印象最為深刻的,同時也是人氣比較高的文物是這裡要介紹的玉辟邪。它是東漢時期的作品,距今兩千年,雕刻的動物似龍非龍、似虎非虎,或者剛好以成語如虎添翼形容。
作品特色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讀者家裡有養過貓咪,在路上看過流浪貓的話,會知道這種小動物非常厲害,前一秒還蹲在地上,下一秒跳到幾公尺高的臺階。看過幾次之後,能揣摩出當牠快要跳起來的那一瞬間,有個說不清楚、但是非常特定的姿態。贊贊小屋個人猜想,這裡的玉辟邪嘗試將蓄積巨大能量的那一瞬間雕刻出來,仿佛下一秒,這幾個玉器會從展覽廳的玻璃櫃跳出來。
前面提到故宮裡的文物原本都是皇城裡的收藏,翠玉白菜是嬪妃房裡的擺飾,這裡的玉辟邪是東漢以來相傳的神獸,象徵無比尊貴的神龍,因此深受皇帝喜愛。
清朝乾隆皇帝就特地為它打造了一個底座,這位幾次南巡喜歡到處在名勝古蹟留下墨寶的乾隆,在靈隱寺大陸西湖御筆題詞,在這個千年古物的胸部刻下了自己的御製詩,專門配有雙層紫檀木座,上頭鐫印「乾隆御玩」,下座是和胸前相同的詩作,嵌以尊貴銀絲。昔為皇上珍玩,今是大眾鑑品。


六、毛公鼎的價值
除了玉之外,鼎是另一個博物館必定有的展覽物,跟先前兩樣國寶翠玉白菜與肉形肉相同,鼎最初的用途也是吃,早期是一個大型炊具,下面添柴火燒料理,後來越做越大,當作放置食物的容器。民以食為天,古代統治者是全天下百姓的大地主,百姓豐年足食,上繳糧食,這是天子獨一無二的權利,也是不能搞砸的義務,所以後來大鼎意象化,成為皇帝權位的象徵。
說起這裡要介紹的毛公鼎,它並不是故宮歷朝各代珍藏中最大最重,以贊贊小屋這次參觀為例,特別展區入口處就有一尊非常雄偉的乃孫作祖己鼎,那是全故宮裡面第二重的文物。不過既然是古物,館藏價值並非以重量計,其所代表的歷史意義才是無價,就這一點而言,即使跟翠玉白菜和肉形石相比,毛公鼎一點也不遜色,有過之而無不及。
仔細看,毛公鼎內部密密麻麻有一整篇文字,大意是當時天子年幼,國家大事交給叔父幫忙輔助,和周公輔佐少主相同意思。叔父非常感動,把這篇文章刻在毛公鼎上,流傳兩千年至今。
可以從兩個角度解讀這裡的文字。
首先,多多少少有接觸過春秋戰國時期所留下來的記載,詩經、論語、左傳,那些文字本身是留下來了,文字載體也許是絲帛,也許是竹簡,早已不復存在。只有這碑文隨著這口鼎歷經了千年仍然字跡工整,雄渾有力刻在上面。
另外,這口大鼎上文字背景雖然是兩千多年前的封建周朝,但希望政治平穩、百姓生活安定的期望,不管時光穿越了多久到了現代,相信每個來到故宮博物院的人們仍然有相同願望。
因此,這個被珍貴收藏的毛公鼎,本身就寓意著國泰安的祈求,和無錫東林書院對聯一樣,講究的是所代表的寓意,而非文物本身。


七、文徵明自書詩帖
前面毛公鼎提到文字載體與文字力量,將文字雕刻在鼎上可以歷經千年沒有磨損,畢竟耗費許多人力物力,不是真正可長可久的文字載體,從商代甲骨文開始,聰明的古代人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書寫形式,
直到漢代造紙術出現,中華民族終於找到了方法,用垂手可得的材料做出容易書寫且能長時間保存的文字載體。
除了文字載體,另一個可以深討的是文字形狀。
目前全世界正在使用中的主流語言,唯有中文是象形文字,西方文明從希臘羅馬以來就是拼音文字,中華文化在幾千年之後,仍然保留了原始毛公鼎那樣的文字特色,隨著朝代進展也有些變化,但基本核心是一脈相傳,當我們在故宮看毛公鼎上的鐫刻文字,仍然覺得有種親切的熟悉感。
象形文字寫起來麻煩,但也因此具有獨特美感,幾千年下來形成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美學範疇,也就是這裡要介紹的書法展。
贊贊小屋當時看的是明朝江南四才子之一文徵明晚往年的成熟作品,內容是焚香和燈花兩首詩。老實說沒有這方面的鑒賞能力和經驗,不清楚屬於什麼字體,哪個流派,運筆如何,只能說不管在哪間博物館美術館,每次看到書法作品都是讚歎,甚至於在圓山捷運站附近看到的臺北美術館裡日本書法作品,同樣也是如此驚豔。


八、沈周寫生冊國寶
古代人發明造紙術,同時也發明配套的筆墨紙硯文房四寶,其中的毛筆不僅可以用來寫書信、寫詩詞、寫毛筆字書法,還能用來畫畫。
前面提到翠玉白菜跟肉形石這兩項國寶,很可惜贊贊小屋到的時候翠玉白菜剛好外借到故宮南院 無實物展出,只有照片。正因為故宮館藏太豐富,很多國寶沒辦法一次全部展出,目前採取分批逐次展出的形式。贊贊小屋輪到的國寶是沈周寫生冊繪畫作品。說來也是恰巧,沈周跟上個段落所提到的文徵明同一時代,同樣都是江南四才子之一。
此次畫展主題是寫生冊,自然聯想到西方美術基礎中的素描寫生。西方畫家用軟硬不同的鉛筆描繪物體樣貌,強調遠近立體透視法與光影變幻。中國畫家則是使用大小粗細不同的毛筆,沾染濃淡粗淺不一的墨汁。一方紙硯,天地山水人間物。
其實不需要任何美術基礎觀念,毋須講究畫法技巧,畢竟是寫生,那些植物動物在生活中再熟悉不過了,所以在此觀畫,看那只要簡單幾個毛筆痕跡,竟然足以畫出生動活潑的貓咪螃蟹蝦子,古代人沒上過西方的透視法和光線陰影課程,究竟怎麼畫出來的?在這一幅幅畫作背後,是如何的先天悟性與後天努力。其實就跟到蘇州誠品書店看畢卡索美術展一樣,沒有學術背景,也可以單純讚嘆和欣賞。
贊贊小屋家裡養了四隻貓,每天會去大樓庭院照看幾隻流浪貓,對於沈周畫的這隻貓特別感興趣。仔細閱讀畫作介紹,原來這是一代江南才子所養的貓,後來走失了,文人畫家寫了一首紀念詩,這首詩跟著這幅畫,成為故宮裡的國寶,輪流展出給前來一睹風采的後代觀眾。


故宮博物院三寶
內文提到這次沒看到翠玉白菜,原來是到南院展出,後來跟朋友聚會聊天,朋友恰好也是最近到故宮,去之前先上網查了,事先知道沒有展出,因此比較不會失望。讀者有特定想要看的文物,建議去之前確認是否有展出。
故宮博物院網站做的非常好,雖然在現場只能能看到一部份展覽品,有興趣可以到網站線上觀看,如此閱覽範圍會更加豐富。例如除了本篇文章介紹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的人氣三寶之外,尚有被官方認為故宮博物院鎮館三寶的三幅北宋山水畫:范寬〈谿山行旅〉、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他們曾經在1961年一起到美國展出,引起轟動,但因為絹畫本質脆弱,為避免過度陽光照射造成損害,每次展出要間隔三年以上,也不能展出太久,因此不容易現場看到,也許考慮線上觀賞。

本文章相關影片:

贊贊小屋旅遊攻略指南:
日本東京旅遊、上海旅遊攻略、南京自由行攻略、蘇州景點地圖、杭州景點特色、台北住宿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