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夜市必吃TOP 5在此分享體驗報告,它位於中山捷運站出口附近,交通方便,十幾年來都是很熱鬧的小吃一條街,本文介紹連米其林推薦的老字號美食。
目錄
Toggle一、捷運交通資訊
寧夏夜市位於捷運淡水線中山站和雙連站附近,坐到這兩個站再走大約10分鐘就可以到達。以中山站為例,5號出口上來右轉,沿著熱鬧的南京西路一直走到建成圓環,轉個彎接下去就到了寧夏路,也就是寧夏觀光夜市所在的街道。
寧夏夜市在台北歷史悠久,人氣一直很高,舉辦票選通常都是前三名或者冠軍。最近熱門的AI教父黃仁勳幾次來台北,到了晚上一定會出沒在寧夏夜市大啗美食,由此可見這裡名氣之高,就跟台北前三名麵線一樣,很多人都知道,大家都喜歡。


二、小朋友遊樂區
寧夏夜市其實不算長,和另外一條齊名的饒河街夜市比起來更是如此。不過雖然短,因此美食相對集中,每攤都是強檔,還有一項最大特色,開頭有一小段兒童活動區域:射氣球、彈珠台、還有一兩個釣金魚跟丟圈圈。
現在很習慣到夜市就是吃吃喝喝,大多是美食一條街,其實贊贊小屋在南部高雄長大,小時候家裡附近有條街道固定每個星期幾會有夜市,例如後勁夜市是禮拜五禮拜六,右昌夜市是禮拜二禮拜四這樣子,此外還有每天都有、一整個大空地非常熱鬧的路竹夜市。
那時候這些夜美食攤位很少,主要是牛排、鍋燒意麵等填飽肚子當晚餐的為主,或者是紅茶、冬瓜茶、楊桃湯的古早味飲料,大概一整個夜市走下來,只有1/5是吃的,1/3是襪子水桶等生活用品。1/3是套圈圈撈金魚等小孩子遊戲,還有一小部分是海關法院叫賣拍賣之類比較特別的攤位。
依照贊贊小屋小時候情況,再回到寧夏夜市的遊戲攤位,剛開始看到有點訝異,馬上又覺得很熟悉,很有懷舊的古早味。


三、林振櫂燒麻糬
走一小段路馬上會看到夜市招牌:林振櫂燒麻糬。簡單的花生芝麻兩種口味,沒有特別偏好點個綜合的吧。雪白麻薯與配料各占一半,還沒入口先捧著小碟子找個地方坐下,視覺上光是看那兩顆可愛的小丸子就很有滿足感。
麻薯本身如同白玉般光滑油亮,沒有任何瑕疵,吃的時候很容易牽出一條長長絲鍛,緊實濃密,絲亳沒有一點點的黏口,無論沾上花生或者沾上芝麻,均勻顆粒帶來清脆的口感與淡淡清香。嘗了幾口,很快會瞭解為何店家沒有把麻薯跟配料混在一起,因為忍不住會想要單吃幾口芝麻花生,然後再單純吃一口麻薯,沒有主料、沒有配料都是非常可口,很快把兩一小碟都吃完了,意猶未盡。可惜它不像義美芋頭堅果饅頭那麼方便,不然也許能當作一小頓的溫暖早餐。


四、爆漿脆皮魷魚
吃完燒麻薯之後胃口大開,旁邊好幾攤台灣夜市經典必吃:炒魷魚,贊贊小屋選擇其中一家「爆漿脆皮魷魚」。
也是要排隊,好不容易眼看著排到了,很快會陷入選擇困難:蒜味、泰式醬、海苔、五味醬、檸檬芥末、美乃滋、檸檬、椒鹽,完全不知道要選怎麼選,每一種都想吃呀。
後來在椒鹽和蒜味之間,贊贊小屋因為有研究過大蒜的功效和副作用,特別喜歡這個抗癌之王食材,每天吃兩顆,所以最後選擇了蒜味。
完全沒有選錯,拿根小竹籤先戳起大蒜碎片,再刺穿一小段魷魚,頗有動手戳戳樂的樂趣。刺鼻蒜味和脆嫩魷魚混合在一起並無違和感,老實說沒有任何爆漿,不過魷魚特有的氣味一直留在嘴巴裡面,一口一口饒有嚼勁咬著,那滋味一層一層化開,也許爆漿形容的正是這種感覺。
這個攤位沒有可以坐下來的桌椅,贊贊小屋站著稍作休息,就這麼直挺挺站著吃,沒想到很快把一大盒都吃完了,絲毫不覺得疲憊。


五、圓環邊蚵仔煎
夜市人聲鼎沸,一擠進去只能跟著人潮走,怎麼判斷哪個攤位哪家店最好吃,不一定要看攻略或者票選,只要從頭到尾走一遍,看哪裡排隊人潮最多,那就是肉眼可辨識的熱門指標。
饒河街夜市第一招牌胡椒餅,攤位前跟機場安檢一樣有幾排彎彎曲曲的排隊通道,雖然壯觀但其實那幾排並不會很長,胡椒餅出貨速度快,排十幾個人大概也只要幾分鐘就能輪到了。論排隊,晚上到了寧夏夜市的招牌圓環邊蚵仔煎,才能完全體會到何謂夜市排隊人潮的決心,比起機場報到劃位那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贊贊小屋實際排了一次,剛好隔壁有間鬍鬚張,排了大概20分鐘,從鬍鬚張店面右邊終於排到了左邊,此時往前看長長的排隊人群,粗步估計至少要一兩個小時,於是悻悻然放棄了
隔天下午五點講完課立刻趕赴現場,人是有比晚上八點少,但仍然是一大長排,等了大概半個小時,終於能坐下來好好品嚐這得來不易的美味,當時沒有猶豫點了店家招牌:排骨酥湯跟蚵仔煎。
首先喝湯。
白蘿蔔熬的非常熟爛,已經變成是暗黑色了,咬起來如同豆花般潤滑,沒想到通常是配角的蘿蔔能在第一口帶來驚喜,令人更期待接下來的美味。
從蘿蔔熬煮程度就知道湯頭絕對沒問題,似乎沒有任何調味的淡淡甘甜,排骨酥表皮是泡芙那樣的綿軟口感,內肉厚實,咀嚼相當順口,沒有咬不動的感覺,這排骨酥跟白蘿蔔一樣,怎麼能熬出如此甘甜。
終於要開始品嚐蚵仔煎了,和一般口味比較重的紅色相比這裡是淡黃色,如此更能保留食材本身的滋味。店家煎煮的火候控制絕妙,表皮雞蛋煎熟了帶點微微焦黃,包覆在裡面的飽滿蚵仔完全不受影響,類似於生吃的新鮮感,搭配青菜煎蛋整個送進嘴巴,混合成獨一無二的味道,難怪每條夜市都有百吃不膩的蚵仔煎,而這家圓環邊是成功把一道到處都有佳餚,在簡單翻炒的動作中煎成大家都讚不絕口的美食,即使沒有任何主料,光是那既黏口又絲滑的白色膠質,已經足以堪稱經典。
圓環邊蚵仔煎可說是經典的北部口味,讀者有到高雄的話,也許可以嚐嚐路竹蚵仔煎的南部風味。



六、冰霖古早味豆花
吃完了重口味的爆漿魷魚和蚵仔煎,寧夏夜市到了盡頭,建議民生西路左轉再走幾步路,有這麼一家冰霖古早味豆花,它是超過25年的老店,競爭激烈的寧夏夜市能夠開這麼久的時間,一定是越做越好,持續累積口碑,果然,在店門口就有慕名而來的排隊人潮。
這家甜品店主要產品有豆花湯圓、紅豆湯、燒仙草、雪花冰,第一次來建議點個傳統豆花,依照配料不同還分成1到5號,贊贊小屋點的是2號紅豆芋圓。
果然是25年傳統老店,就跟高雄楠梓美食的肉圓四神湯一樣,手工製作滿滿的古早味,像極了小時候家裡旁邊巷子口的一碗10元豆花。
那湯頭帶點甜味,不像現今手搖飲料那般濃妝豔抹,一股淡淡天然的甜滋味,白色豆花入口即化,尚待咀嚼早已溜下喉嚨。紅豆芋圓一小一大,深紅淡紅點綴著這一碗素淨亮白的甜湯,正待細細品嚐,沒幾口已經喝完。


七、Taro芋頭太郎
吃了一碗傳統豆花,對於甜點意猶未盡,可以回到熱鬧的寧夏夜市,邊側道路的店面商家有一家裝潢新潮的TaroTaro芋頭太郎。
這一家雖然在夜市邊上,店裡面是咖啡廳裝潢,有附洗手間,大可久坐休息,一進門,瞬間從人擠人的夜市走進舒服星巴克。
它和古早味豆花有些類似,雖然也有一些其它甜點,不過主打一項湯圓,也是有許多不同口味,包括很復古的紅豆湯圓,贊贊小屋這次點的是「花生湯流心芋泥湯圓」,這名稱還帶著武術流派的音韻感。
湯圓都是現煮的,老闆說可能要等個5分鐘,實際上依照現場狀況最多可能等到10分鐘,雖然時間有點久,不過慢工出細火,剛好店裡環境很好,不用排隊,可以坐著當作休息。
端上來,因為現煮的有點燙,正好慢慢品嚐。新鮮花生不愧是剛熬煮了一段時間,軟軟糯糯,量不多但是精緻,花生湯不像一般白湯素淨,如同八寶粥濃稠,很有享受甜點的滋味。
一口咬下湯圓,溫緩緩的流瀉出來,帶著尊貴氣息的濃紫色內餡,看起來類似紅豆,實際品嚐是芋泥特有的味道。湯圓芋泥都沒有額外加糖,保留了原始質樸,無任何人工雜質的摻雜,於是好好品嚐天然美味,在這家乾淨明亮的甜品店,處在人潮擁擠喧嘩的夜市邊,享受片刻的悠閒寧静。


寧夏夜市必吃的分享
如同文章內所述,寧夏夜市並不長,整體的攤位數量不算多,但幾乎每個攤位都有自己特色,都很值得嚐看看。有可以當做開胃菜的燒麻糬,有足以作為晚餐飽腹的爆漿魷魚和柯仔煎,也有飯後甜點豆花湯圓。不管是什麼時候,什麼樣狀態,晚上來一趟寧夏夜市,享受滿滿的幸福感。
贊贊小屋美食地圖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