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桃花源記》:夢裡聞香尋滋味

蘇州《桃花源記》:夢裡聞香尋滋味
中國最古老的史書《史記》和《吳越春秋》,記載了一段「魚腹藏劍」(太湖炙魚)的傳奇。
死士專諸受伍子胥所托,專門到太湖邊上﹐向名師太和公學炙魚之術,三月有成,宴會之中,將匕首藏於魚腹,行刺成功,由此闔閭即位。可以說,因為一道「烤全魚」,歷史翻過一頁,開啓了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的春秋大戲。相傳,吳王闔閭戰敗負傷而死,葬於蘇州虎丘,而劍池底下,陪葬了闔閭的三千柄寶劍,其中便有魚腸劍。(題外話,春秋戰國盛行刺客,創意無限也是醉了,匕首藏地圖已經夠經典,烤全魚照樣能塞進去!)
時至今日,中國八大菜系:魯、川、粵、蘇、閩、浙、湘、徽,江蘇菜名列其中,而蘇幫菜則是江蘇菜主要分支。因此歷史典故也好,論資排輩也好,蘇州地區的特色佳餚,在中華料理佔有一席之地。
蘇州待三年多,品嚐過多家餐廳:《戰鍋策》小火鍋、《江邊城外》烤全魚、《綠茶》餐廳江浙菜,吃到純粹蘇幫菜的機會很少。以個人粗淺印象分,正宗名門的蘇幫菜,首推高檔消費《松鶴樓》,有250年歷史,招牌是人人叫得出口(人人喊貴)的「松鼠桂魚」,再來是平價親民《觀振興》麵館,掌櫃來一碗燜肉麵,吃得便宜、吃得飽爽、吃得正宗。
然而,如不想一條松鼠魚吃掉168,也不想小麵館將就蘇幫菜,在這裡,誠心推薦口碑極佳的上等選:《桃花源記》。
一、花雕醉花生:
花雕醉花生
首先端上來一小碟花生,浸泡過醬油,在色澤上,展現一盤精緻調釀的內斂,有別於習以為常的花生。忍不住筷子夾食之,濃郁醬油氣味和花生特有輕脆口感,在每次咀嚼中得到經典的詮釋。在我們用餐全程中,總是會間斷穿插夾一兩顆花生,佐味稍作歇息,老婆中途加幾滴醋,別是一番不同滋味。後來方知,這並非餐廳免費提供的前菜,而是一碟六塊的「花雕醉花生」,即便如此,這花生仍然值得。
二、貴州炒飯:
貴州炒飯
當初點主食,在「蘇式涼拌麵」和「貴州炒飯」間,兩者游移甚久決定不了。來這邊品蘇幫菜,不點「蘇式涼拌麵」心裡犯疙瘩,然而午餐時刻,「貴州炒飯」光是菜名所帶來的飽食感也是重點。最終點了蘇幫菜館中突兀的「貴州」飯,一上來,並非預想中的一盤米飯快炒,而是精雕細琢、經過巧心砌疊而成的料理。實在沒想到,炒米飯也能做出如此特色外觀。菜單標明微辣,實際品味如同麻辣炒飯,米粒間散落小片紅辣椒。不同於揚州炒飯般潤口,它是像台灣常見油飯的乾澀味。不過即便乾澀、除辣椒外沒有多餘配料,當主食吃卻不覺膩,這是「貴州炒飯」神奇之處。
三、赤豆糊小圓子:
赤豆糊小圓子
《桃花源記》菜譜豐富,依類別分,便有餛飩鍋貼、盅湯、米飯、米線、麵食、小吃、拌菜、甜點等八大菜系,一次用餐享盡不了各種美味。其中,如果有哪一門是「到蘇州《桃花源記》不吃,乃憾事也。」,此美味非「赤豆糊小圓子」莫屬。提起蘇幫菜特色,一字精準點評便是甜。甜點乃蘇州本地人的家常美味,也是外地人念念不忘的蘇州印記。看這碗經典甜點,小白湯圓晶瑩飽滿,紅豆糊紮實濃稠,簡單的兩色配置,一如蘇州老式建築般典雅端莊。入口品嚐,滿滿的讚嘆,一般我們喝的是紅豆湯,爽口解渴的飲料,蘇州赤豆糊真要形容,請容許我說它如同川貝枇杷膏般滋潤,能夠並且願意將紅豆煮熟至此,完美彰顯「蘇州園林甲江南」的文化底藴:細微處雕琢出精緻。
四、川鹵牛脊骨:
川鹵牛脊骨
此料理,一般傳統菜譜而論,當屬東北醬脊骨之流,北方菜。然而出現在蘇幫菜館,絶不突兀。因為當它上桌,明擺在眼前的,不是一道料理,而是蘇州拙政園一道奇石假山。從這骨頭(石頭)刮下一小塊肉,純然發揚出牛肉特色,即使骨多肉少,每一口肉筋理強健,牛氣沖天。嚼起來微辣,令人懷念小時候一把抓的辣牛肉乾。相較北方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豪爽,在這裡,應該更細膩地品嚐那氣味和嚼勁。
目前,蘇州市正在籌建「蘇幫菜餐飲文化博物館」,50集大型飲食文化藝術片《尋味大運河-蘇菜》也已啓動拍攝。從春秋時代至今,再從現在往前眺望,蘇幫菜未曾淡化,想要嚐盡所有蘇州美味,《桃花源記》是絶佳第一站。
想要嚐盡所有蘇州美味,《桃花源記》是絶佳第一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