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雄路竹夜市必吃美食:蚵仔煎與大腸麵線

麵線毋須咀嚼,自然於口中融化,湯糊仿佛淬煉,好幾重美味濃縮菁華,每一湯匙都是厚實,散佈點綴的大腸口感扎實,搭配糊湯,起到恰當的調和作用。

這篇文章的主角:路竹夜市!

北高雄必吃路竹夜市

我是高雄人,雖然在北方最邊陲地帶的楠梓,但也屬於高雄市,從小都自認是都市長大的小孩,因為畢竟是高雄,台灣兩大直轄市之一,行政地位上,能和台北相提並論——後來到了台北,才切身體會所謂的高雄,純粹只是行政意義上的「兩大」而已。

2010年縣市合併前,高雄縣有許多鄉鎮,包圍著高雄市,諸如旗山鎮、大社鄉、美濃鎮、龜山鄉等,去過的次數用手指頭能數出來,對於高雄縣記憶比較深刻的地名,是幾次到台南找奶奶、或是大學到台北唸書,坐火車沿途停靠岡山、路竹、橋頭的這些火車站。就我一個小孩子的認知,這些地方便是鄉下,原因簡單,它名字就帶著一個「鄉」。

一兩年前,哥哥在路竹買房子定居,我跨越老高雄市,到路竹走過幾回,發現這地方離城市有段距離(台南、高雄),但一樣能過得很開心。尤其我哥家,即使被農田重重包圍,出來大馬路上,又被工廠兩排包圍,可是只要走一段路,穿過鐵路平交道,路竹火車站就在眼前,而且站前一條街,少不了有幾家便利商店,有菜市場、有燦坤3C、有全聯、有大上海臭臭鍋,一應俱全,最最關鍵的是,還有這篇文章的主角:路竹夜市!

這次返台,星期三晚上,哥約我和小姪女一起逛夜市。我從市區回到楠梓再開往路竹,路上塞車,他們肚子餓了,等不及跑去吃晚飯。後來我到達路竹,索性還是把車停在夜市停車場,目的很原始,填飽自己肚子。

夜市進去第一排放眼望去,標準台式美食小吃:牛排、蚵仔煎、大腸麵線、臭臭鍋,我在大陸待久了,難得返台,決定吃到撐!

三四家攤販在炒蚵仔煎,可見國民美食無誤

國民第一美食蚵仔煎

第一站:蚵仔煎。

光是這個路竹小夜市,三四家攤販在炒蚵仔煎,可見國民美食無誤,台灣郎都嘛呷意這味。仔細一看,呵,經過持續求新求變,蚵仔煎已不稀奇,除了尚可理解的蝦仁煎、花枝煎、蟹肉煎,還有龍珠煎、綜合煎?!

如此創意花樣,現在所在多有,我的舌頭卻很傳統,覺得蚵仔煎就該像以前一樣,最好還有個類似裝汽油的大油桶,老闆現場直接油桶上抺粉破蛋、剷平「翻修」、最後淋上一大盆滿滿的淡紅色醬汁。可惜,路竹夜市看不到記憶裡的大油桶,走到最後我只能將就坐下。

也許是第一印象偏差,路竹夜市角落邊上的蚵仔煎,我吃得不過癮。豆芽菜太多、蚵仔太少,記得以前的蚵仔煎不放豆芽菜,或是放得極少,不至於排擠蚵仔空間。醬汁忘了什麼顏色,總之不是淡紅色,顏色不正宗也就算了,沒有足夠黏稠感。我覺得蚵仔和蛋本身味道不重,因此醬料口味很重要,是各家蚵仔煎一較高下的關鍵,那天吃的路竹夜市蚵仔煎,我吃完只能給個XX,不推。

看著它攤販上四個大字「大腸麵線」,單純專一,是我喜歡的風格。

夜市招牌大腸麵線

第二站,大腸麵線。

小時候大腸麵線最常出現的場景,是在菜市場邊上小攤販。每次早上經過,看到就很想來一碗,通常份量不多,吃麵線不會飽食感,也不是單純喝煲湯,在麵線與濃湯之間,以台語話講:「吃一個氣味娘娘」。

路竹夜市這一家大腸麵線,後來聽哥哥說是招牌,有大中小三種選擇,價格算公道。看著它攤販上四個大字「大腸麵線」,單純專一,是我喜歡的風格。對比上一攤蚵仔煎,明明大家都是想來吃碗道地傳統小吃,結果老闆弄個各式各樣口味,這個我覺得是走火入魔,偏離了本業,不管是大腸麵線或是蚵仔煎,只要專注把一樣小吃做得好、做到經典,自然而然名聲就會傳出來了。

扯遠了,回到招牌大腸麵線。

我叫了中一碗,滋味上等,一湯匙一湯匙舀,黏呼呼地在嘴巴散開,麵線毋須咀嚼,自然於口中融化。湯糊的好處是,如果調到位,味道仿佛淬煉,好幾重美味濃縮菁華,每一湯匙都是厚實的享受。散佈點綴的大腸,口感扎實,搭配糊湯,起到恰當的調和作用。舀幾口麵線,再咬一小截大腸,是我在路竹夜市最為讚賞的美味。哪天路過或專程來路竹,莫錯過夜市的招牌大腸麵線。誠心建議小一碗即可,淺嘗輒止,大腸麵線口味緃使極佳,口味單一,吃久了,難免會膩。

一湯匙一湯匙舀,黏呼呼地在嘴巴散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