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景點介紹:古代規模最大的1座皇家園林

頤和園景點介紹這個北京最熱門景點,有壯觀的萬壽山和昆明湖,本文帶你認識頤和園特色,分享實際遊覽心得,瞭解現存古代規模最大的1座皇家園林。

一、頤和園門票資訊

頤和園門票資訊參考如下,可能因為時間而有波動調整,實際請頤和園官網或微信公眾號為準,建議直接在手機微信預約購票,台胞票也可以操作,可參考截圖所示。訂票剛好可以注意一下全部園區臨時閉園或者部份景點維修的資訊,避免白跑一趟影響行程,或者有些地方沒看到而有所遺憾。

  • 開放時間
    • 旺季 4月1日—10月31日06:00–20:00(19:00停止入園)
    •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06:30–19:00(18:00停止入園)
  • 門票
    • 旺季:大門票 30元;聯票(含大門票及園內景點)60元
    • 淡季:大門票 20元;聯票(含大門票及園內景點)50元
一、頤和園門票資訊
一、頤和園門票資訊2
Screenshot
一、頤和園門票資訊3

二、頤和園介紹由來

頤和園最早名為清漪園,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為慶祝母親六十壽辰而建,到了清末慈禧太后喜歡這個地方,重建作為夏宮使用。園區依北京西北郊的自然山水擴建而成,將原本就有的小瓮山與小西湖,一體改造成萬壽山與昆明湖。乾隆以治理水系的工程為本,巧妙的自然加以細琢的人工,成就一座象徵帝王氣度的皇家園林。

此園林以杭州西湖景點為靈感,融合江南園林的詩意與北方山水的雄偉。乾隆六下江南,忘不了西湖,乾脆在京城附近造一池西湖,湖光需有山色,那就再堆一座大山,於是昆明湖與萬壽山相映成趣。輪廓有了,陸陸續續修築亭台樓閣,既寓意自然的靜謐,又彰顯皇家的莊嚴。

二、頤和園介紹由來1
二、頤和園介紹由來2

三、火燒頤和園歷史

火燒頤和園歷史與經過,是晚清國運跌宕摔落的寫照。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進京,一把戰火,把這座宏偉園林燒為灰燼。二十多年後,慈禧太后以海軍為名籌錢,卻擅自挪用三千萬兩白銀重建園林,改名為「頤和園」,成為自己避暑理政的後花園。過了不久,1900年又遭八國聯軍焚毀,1903年再次修復,便是今天的模樣。

所以雖然和北京故宮特色同樣是皇帝生活居所,但是頤和園的燒毀和重生,不僅僅是單純的園林藝術,更是一場政治的投影。乾隆為母興建,慈禧為權重修,一磚一瓦刻畫著權勢與虛榮。兩次焚毀的命運,熊熊火光中映照著國家由盛轉衰的滄桑。最後的重建固然恢復了華麗,掩蓋不住清末衰敗的傷痕。一座頤和園,是帝國繁華最後的身影。

三、火燒頤和園歷史1
三、火燒頤和園歷史2

四、頤和園特色說明

頤和園特色有三項:理水、疊山、融合,體現了中國園林美學中「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極致追求。整體設計在人工經營與自然天成之間取得巧妙平衡,既展現了江南園林的靈秀詩意,也保留了北方山水的雄渾格局。這種「以人化天」的理念,不僅是一種造景技巧,更是一種文化哲學——在有限的空間中營造出無限的天地感。

理水

頤和園以昆明湖為核心,水面佔全園四分之三。造園者運用聚分之法,塑造湖海、溪澗、泉源等多樣水景,並以山石為岸,營造出水勢開闊、曲折幽遠的層次感,展現自然與人工融合的動態之美。

疊山

以瓮山為基,化為萬壽山,形成「山環水抱」的格局。造園者巧用堆疊與掏挖之術,構築峰巒、岩谷、溪瀑等景觀,追求「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自然神韻,使人工山景如真山般生動靈秀。

融合

頤和園建築遵循「因山築室」與「以寺包山」的宗旨,以佛香閣為中心,構築宏偉軸線。園內建築兼容南北風格,既有仿江南婉約的諧趣園與蘇州街,也有北方宮殿的莊嚴與藏式白塔的異域風情,融合多元美學,因此和北京天壇攻略以宗教信仰為依歸有很大的不同。

四、頤和園特色說明1
四、頤和園特色說明2
四、頤和園特色說明3

五、頤和園景點推薦

頤和園景點豐富多樣,整體分為三大區域:萬壽山前山區、昆明湖區、後山後湖區。萬壽山前山區層巒疊翠,寺閣相映,展現皇家園林的莊嚴氣勢;昆明湖區水光瀲灩,橋島相連,構成優雅的自然畫境;昆明湖區則以建築群為主,體現清代宮廷生活與禮儀秩序。三者相互呼應,融合自然與人文之美,成就中國園林藝術的經典代表。在這裡同樣可以看到一大片湖泊,但它原本是皇家私人園林,和什剎海景點自古是平民百姓的聚集地有所不同。

以下列表詳細說明:

頤和園三大區域與主要景點一覽表

區域 景點名稱 位置或特色 歷史與文化意義
萬壽山前山區 佛香閣 山前中央核心建築 皇室禮佛之所,俯瞰全園
萬壽山前山區 排雲殿 佛香閣下中軸主殿 慈禧慶典場所,氣派非凡
萬壽山前山區 長廊 全長728公尺畫廊 彩繪萬餘幅,文化瑰寶
昆明湖區 十七孔橋 連接東堤與南湖島 冬至出現金光穿洞奇景
昆明湖區 南湖島 湖東南部仙島象徵 遠眺萬壽山最佳地點
昆明湖區 西堤六橋 仿西湖蘇堤建造 春花盛景,漫步勝地
後山後湖區 蘇州街 後溪河岸仿江南市集 宮廷遊樂街,古風再現
後山後湖區 諧趣園 萬壽山東麓園中園 江南格調,小巧精緻
五、頤和園景點推薦1
頤和園景點介紹:古代規模最大的1座皇家園林
五、頤和園景點推薦3

六、萬壽山昆明湖

萬壽山昆明湖是頤和園主要景區,其中的佛香閣及長廊更是最熱門遊客集中地,在此重點介紹如下:

萬壽山與昆明湖

頤和園的格局宛如一幅吉祥圖卷。昆明湖佔全園四分之三,從空中俯瞰,其形似壽桃;萬壽山上佛香閣兩側建築則如展翼蝙蝠,構成「仙蝠捧壽」的寓意。這並非巧合,而是乾隆帝為母祝壽時的巧思,將祝福融入山水之間。

這種設計不僅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寓意之美,更展現了皇家園林中權力與信仰的交織。頤和園成為一種「活的文化符碼」,以自然之形承載政治與家國理想,讓吉祥圖案化作帝王意志的象徵,也讓山水之間充滿了文化與權力的回音。

佛香閣壯麗心脈

矗立於萬壽山正中的佛香閣,是頤和園的靈魂與視覺中心。高達四十米的八角三層樓閣,四重屋簷飛揚如雲,內部以八根鐵梨木巨柱支撐,結構嚴謹而氣勢非凡。它面向昆明湖,俯瞰山水,成為整座園林的精神軸心。

從山頂智慧海至山腳雲輝玉宇坊,佛香閣與德輝殿、排雲殿、排雲門相互呼應,構成一條莊嚴的中軸線。這條軸線不僅體現建築的層次與秩序,更象徵著帝王權威與天地和諧的統一,展現出皇家園林獨有的建築哲學。

長廊文化寓意

長廊是頤和園最具文化底蘊的藝術走廊,全長728米,共273間,被譽為世界最長的木質長廊。梁枋與天花板上繪滿超過一萬四千幅彩繪,內容跨越歷史、文學與民間傳說,從《西遊記》《三國演義》到吉祥寓意圖案仰望皆是。不僅是一條觀景通道,更是一部行走其中的文化長卷,凝聚中國傳統故事的精神,寄託皇家園林的審美意識,讓遊客在步行之間,與古人的智慧與想像同行,和廣州的陳家祠歷史同樣是藝術的盛宴。

六、萬壽山昆明湖1
六、萬壽山昆明湖2
六、萬壽山昆明湖3
六、萬壽山昆明湖4
六、萬壽山昆明湖5
六、萬壽山昆明湖6

七、門票預訂蘇州街

贊贊小屋對於蘇州拙政園一帶的園林景區比較熟悉,知道了頤和園有個蘇州街,入園之後第一個想去看看。不過很可惜,當時正在整修升級,蘇州街被圍起來關閉。這也是個旅遊經驗分享,讀者如果某個景區地點很感興趣,建議在規劃前往之前先詢問了解一下狀況,就跟去廣州聖心大教堂一定要注意開放時間是相同道理。

至於在北京為何有這麼名稱奇特的蘇州街?這是因為乾隆皇帝幾次下江南,非常喜歡以蘇州作為代表的水鄉繁華熱鬧生活,因此特地在北方的皇家園林裡仿造建了一條蘇州街,還會請太監宮女充當商戶、掌櫃與店小二的角色。

六、蘇州街大戲臺1
六、蘇州街大戲臺2

八、頤和園攻略路線

頤和園和北京其他景點同樣非常大,好幾個門都是入口,因此規劃旅遊行程時,選擇合適的入口點相當重要。一般建議從東宮門進入,大部分歷史景點集中在這裡。東邊的景點看完之後,剛好接著遊覽頤和園最具特色的昆明湖、長廊、萬壽山。

贊贊小屋當時沒有事先做好功課,以為每個門都差不多,結果從北門進入。雖然北門也有一些景點,但多半屬於自然景觀,整體更像一座公園。而且依照地理位置行走,自然會先到蘇州街與萬壽山。當時原本想說既然到了,順便爬個山。實際爬上了萬壽山,是有以佛香閣為主的寺廟景點,也可以從上而下俯瞰整個園區,然而山不算高,和八達嶺長城攻略的程度完全是不同檔次,但是爬上爬下仍然相當疲累,可能會影響接下來遊園的體力。

倘若與家人朋友同行,即使自己爬山無妨,也許會遇到同伴抱怨「怎麼跑來爬山?」因此在規劃旅程時,建議參考贊贊小屋的實際經驗,選擇動線自行取捨,以更加順暢、體力分配更合理的遊覽方式。

以下介紹三條經典路線:

路線一:經典宮廷建築線(建議由東宮門進)

路線順序: 東宮門 → 仁壽殿 → 德和園 → 文昌院 → 玉瀾堂、宜芸館 → 樂壽堂 → 長廊 → 排雲殿 → 佛香閣 → 石舫 → 耕織圖景區 → 如意門

📌 特色:深入宮廷生活區,適合第一次遊覽者,步行體驗建築、湖景與山景。

路線二:湖山水路線(建議由北宮門進)

路線順序: 北宮門 → 蘇州街 → 四大部洲 → 佛香閣 → 排雲殿 → 長廊 → 石舫 →(乘船)南湖島 → 十七孔橋 → 銅牛 → 昆明湖東堤 → 文昌院 → 玉瀾堂、宜芸館 → 樂壽堂 → 德和園 → 仁壽殿 → 東宮門

📌 特色:結合山路與水路,動靜皆宜,景觀豐富,視野開闊。

路線三:南湖逆時針線(建議由新建宮門進)

路線順序: 新建宮門 → 南湖島 → 十七孔橋 → 銅牛 →(乘船)石舫 → 耕織圖景區 → 蘇州街 → 佛香閣 → 排雲殿 → 長廊 → 樂壽堂 → 德和園 → 玉瀾堂、宜芸館 → 文昌院 → 仁壽殿 → 東宮門

📌 特色:從南湖區域進入,先水後山,景點完整、節奏靈活,適合體力佳者逆時針繞園。

八、頤和園攻略路線1
八、頤和園攻略路線2
八、頤和園攻略路線3

九、頤和園電影線上看

頤和園電影是2006年由婁燁執導的中國文藝愛情片,本質上是一部虛構的藝術作品,以故事片的形式呈現。它以細膩的敘事與情感層次描繪女主角余虹從1980年代末至21世紀初的生命軌跡,橫跨愛情、理想與幻滅,折射出個人命運與時代變遷的交錯。

影片的屬性明確而複合:它是一部以人物情感為核心的文藝愛情片,同時又具有時代寓言的象徵意涵。透過個體的愛與失落,呈現了中國社會在變革時期的矛盾與掙扎。作品的目的不在於重現歷史,而是以藝術手法引發觀眾對情感、人性與時代命運的深層思考。

為何電影叫《頤和園》?

電影取名《頤和園》,但並不是講述這個園林的故事或者是紀錄片,在影片中,頤和園是一個又模糊又豐富的象徵性符號:

  1. 時代與青春:電影中有個最關鍵場景,主角們在大學時期一起在頤和園泛舟,湖光山色,代表了他們青春中最美好、純真的時光。
  2. 情感的隱喻:「頤和園」字面上有「頤養沖和」之意,電影中人物情感卻是激烈、動盪,充滿被壓制的苦悶,形成強烈的對比和反諷。
  3. 歷史的見證:作為一個著名的歷史地標,它靜默地見證了主角們以及一代人的情感糾葛,這些糾葛又和一個全世界注目的時代變遷。

總而言之,頤和園景點和頤和園電影,兩者除了名字相同,沒有任何實質上的關聯,頤和園只是電影中的眾多場景之一。想了解中國的歷史與園林藝術,應該參觀北京的頤和園景點。想觀賞一部深刻描繪個人情感與時代洪流的中國文藝電影,可以先線上看《頤和園》預告片的介紹,有興趣再進一步尋找觀看完整影片。

北方山水與江南園林

頤和園作為皇帝在北方京城的園林代表,展現出與江南地區截然不同的風格。江南園林小而美,強調一步一景、借景造景的精緻手法,其中又以拙政園歷史最具代表性;頤和園大而壯,彰顯北方人豪邁粗獷的恢宏氣派。湖泊不是一般的池塘,是能夠與杭州西湖相媲美的昆明湖,山丘也非石堆而成,是真實如小丘陵般的萬壽山。至於精緻層面的追求,頤和園直接填滿看不完的長廊畫卷,在極細微中成其之大。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看多了江南秀麗的景致,不妨到北方走一趟頤和園,體驗另一種風格的園林景觀。


贊贊小屋旅遊攻略指南

台北景點排名高雄景點排行日本東京旅遊上海旅遊攻略蘇州景點地圖昆山古鎮南京自由行攻略杭州景點特色廣州景點地圖台北住宿推薦旅遊行程模板

旅遊攻略指南:2024跟著贊贊小屋深度體驗的旅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