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世界重生是2025年最新推出的續集電影,假設生物技術很成熟,看到有1隻恐龍已經不是新聞了,為了取得研發新藥的基因樣本,再次展開驚奇探險。
一、恐龍不再是新聞
《侏羅紀公園》這次續集是假設DNA序列的技術已經成熟,在電影的世界裡,恐龍復活不是新聞頭條,早已不是絕種動物了。這樣的故事背景設定似乎不太可能,卻又有些合理。
似乎不太可能,是因為早在20年前出現的第1隻複製羊桃莉(Dolly)誕生,一夜之間,阿拉丁神燈的巨人跑出來了。當時對於生物科技的突破引起很多想像空間,更多的是人心惶惶的焦慮。但是後來似乎沒有太多的後續消息,桃莉早已悄悄提前結束生命了。反而是最近幾年智能AI突飛猛進,沒有人擔心希特勒被複製出來,倒是很害怕電影《魔鬼終結者》的Judgment Day即將到來。
卻又有些合理,是在不太可能的DNA假設基礎上,《侏羅紀世界:重生》往前推演想像,很大隻的恐龍跟現在的北極熊一樣,無法適應氣候變遷的環境,只能生活在赤道某幾個完全荒涼的島嶼上,幾乎與人類世界隔絕。
侏羅紀恐龍為什麼風光了幾年之後突然間沉寂了呢,電影沒有打算在這個問題上打轉,而其實只要想想遠在天邊的北極熊跟遠在南端的企鵝,似乎真的不太需要回答這個問題。
就算偶爾出現,也會跟電影一開始紐約街頭的腕龍同樣奄奄一息,路人遇到了不會感到驚訝,就是另外一頭恐龍,另外一次的嚴重塞車而已。這一類事件的新聞報導中,語氣平和,很難聽到屬於侏羅紀公園該有的尖叫聲。

二、侏羅紀世界重生
設定的世界觀會決定推動劇情的主要力量。系列第一集恐龍誕生,背後「創世主」是想做一個讓孫子大聲尖叫的遊樂園。到了第七集恐龍早已存在,大公司將目光投向恐龍,希望利用他們特殊的生物基因治療人類的心臟病。前後兩者動機不同,實質目的卻是殊途同歸:可以賺大錢,因此願意不惜成本聘請最厲害的探索團隊。
當初在第一集特別安排了考古學家夫婦的角色,透過他們提出是否應該創造恐龍出來的質疑,成功為電影建立一項嚴肅深刻的討論議題,對於口碑和票房也有正面意義。這部續集《侏羅紀世界:重生》也有類似設定,一位從小熱愛恐龍的學者顧問,配合電影情節提出來的質問是:醫療科技是否該被大公司所壟斷?
這位恐龍學者深受知識文化的熏染很深,當然是主張應該對所有人開放,科技不應該被金錢綁架。這對向來只問金錢不問是非的女主角佐拉造成衝擊,成功在故事劇情裡埋下了一個轉折點。大概在左拉既有的世界中,剛開始看這位天真浪漫的學者就跟恐龍一樣奇怪。後來在電影最後逃離小島的船上,歷經了恐龍島的冒險,佐拉再次詢問該如何處理樣本那個老問題,這一次,也許有些笨拙、但是誠懇又堅定的學者,終於打動了女主角。
針對恐龍樣本的問題,電影其實沒有太多認真的探討,只是作為故事主軸的一條附屬支線。贊贊小屋個人是認為論點似乎非常薄弱,這部分的論證應該早已有了定論,不然為何全世界各國都會有專利權的規定。
電影其實演的很清楚了,沒有後面加好幾個零作為動力,剛失去隊友的女主角拒絕任務,就不會有甘冒生命風險取得的恐龍樣本,治療心臟病的新藥因此絕無可能。或者回到最根本的起點,若不是有巨額壟斷利益,大公司根本不會從事這方面的探索。雖然不像《華爾街之狼》那麼貪得無厭,但是營利事業本來就是將本求利,也就這樣才能長久持續下去。
電影刻意把這個問題放到主軸中,不管是否有足夠的討論篇幅,雖然在男女主角的故事情節中用意明顯,添加一點若有似無的感情線,但是道理上站不住,心理上不容易引起共鳴。

贊贊小屋電影心得分享:
台灣電影心得、香港電影大全、歐美經典電影、周星馳電影排名、動畫電影推薦、宮崎駿電影全集、催淚愛情電影、大陸爆笑喜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