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世界重生:有1隻恐龍已經不是新聞了

侏羅紀世界重生是2025年最新推出的續集電影,假設生物技術很成熟,看到有1隻恐龍已經不是新聞了,為了取得研發新藥的基因樣本,再次展開驚奇探險。

一、恐龍不再是新聞

《侏羅紀公園》這次續集是假設DNA序列的技術已經成熟,在電影的世界裡,恐龍復活不是新聞頭條,早已不是絕種動物了。這樣的故事背景設定似乎不太可能,卻又有些合理。

似乎不太可能,是因為早在20年前出現的第1隻複製羊桃莉(Dolly)誕生,一夜之間,阿拉丁神燈的巨人跑出來了。當時對於生物科技的突破引起很多想像空間,更多的是人心惶惶的焦慮。但是後來似乎沒有太多的後續消息,桃莉早已悄悄提前結束生命了。反而是最近幾年智能AI突飛猛進,沒有人擔心希特勒被複製出來,倒是很害怕電影《魔鬼終結者》的Judgment Day即將到來。

卻又有些合理,是在不太可能的DNA假設基礎上,《侏羅紀世界:重生》往前推演想像,很大隻的恐龍跟現在的北極熊一樣,無法適應氣候變遷的環境,只能生活在赤道某幾個完全荒涼的島嶼上,幾乎與人類世界隔絕。

侏羅紀恐龍為什麼風光了幾年之後突然間沉寂了呢,電影沒有打算在這個問題上打轉,而其實只要想想遠在天邊的北極熊跟遠在南端的企鵝,似乎真的不太需要回答這個問題。

就算偶爾出現,也會跟電影一開始紐約街頭的腕龍同樣奄奄一息,路人遇到了不會感到驚訝,就是另外一頭恐龍,另外一次的嚴重塞車而已。這一類事件的新聞報導中,語氣平和,很難聽到屬於侏羅紀公園該有的尖叫聲。

一、恐龍不再是新聞

二、侏羅紀世界重生

設定的世界觀會決定推動劇情的主要力量。系列第一集恐龍誕生,背後「創世主」是想做一個讓孫子大聲尖叫的遊樂園。到了第七集恐龍早已存在,大公司將目光投向恐龍,希望利用他們特殊的生物基因治療人類的心臟病。前後兩者動機不同,實質目的卻是殊途同歸:可以賺大錢,因此願意不惜成本聘請最厲害的探索團隊。

當初在第一集特別安排了考古學家夫婦的角色,透過他們提出是否應該創造恐龍出來的質疑,成功為電影建立一項嚴肅深刻的討論議題,對於口碑和票房也有正面意義。這部續集《侏羅紀世界:重生》也有類似設定,一位從小熱愛恐龍的學者顧問,配合電影情節提出來的質問是:醫療科技是否該被大公司所壟斷?

這位恐龍學者深受知識文化的熏染很深,當然是主張應該對所有人開放,科技不應該被金錢綁架。這對向來只問金錢不問是非的女主角佐拉造成衝擊,成功在故事劇情裡埋下了一個轉折點。大概在左拉既有的世界中,剛開始看這位天真浪漫的學者就跟恐龍一樣奇怪。後來在電影最後逃離小島的船上,歷經了恐龍島的冒險,佐拉再次詢問該如何處理樣本那個老問題,這一次,也許有些笨拙、但是誠懇又堅定的學者,終於打動了女主角。

針對恐龍樣本的問題,電影其實沒有太多認真的探討,只是作為故事主軸的一條附屬支線。贊贊小屋個人是認為論點似乎非常薄弱,這部分的論證應該早已有了定論,不然為何全世界各國都會有專利權的規定。

電影其實演的很清楚了,沒有後面加好幾個零作為動力,剛失去隊友的女主角拒絕任務,就不會有甘冒生命風險取得的恐龍樣本,治療心臟病的新藥因此絕無可能。或者回到最根本的起點,若不是有巨額壟斷利益,大公司根本不會從事這方面的探索。雖然不像《華爾街之狼》那麼貪得無厭,但是營利事業本來就是將本求利,也就這樣才能長久持續下去。

電影刻意把這個問題放到主軸中,不管是否有足夠的討論篇幅,雖然在男女主角的故事情節中用意明顯,添加一點若有似無的感情線,但是道理上站不住,心理上不容易引起共鳴。

二、恐龍與心臟病

三、主角泰坦巨龍

作為這部電影的真正主角恐龍,所扮演的角色其實有點尷尬。電影一開始設定了人類對恐龍失去了興趣,被丟在熱帶小島自生自滅。整個故事主軸是為了研發人類新藥,準備到恐龍的天然實驗室找到三個樣本,抽血,結束,離開。

所以一隻又一隻接連出現的恐龍,幾乎扮演同一個角色,發揮同一種功能,開展同一套劇情,進行同一場追逐。在接連不斷的生存遊戲中,好不容易被復活的古生物充當咬人壞蛋,也許可以用「工具恐龍」形容。

相較之下,造成轟動的第一集,電影剛開始定位為一場驚奇之旅。今天離恐龍滅絕至少有1億多年,隔了這麼久,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是如何拉進它和現代人的距離?不但在入園接待室用很大篇幅介紹DNA技術突破,如何從琥珀中的蚊子血超乎想像的復原恐龍。而且在電影進行中,透過特意安排的兩位考古學家,充分展現看到真實恐龍的感動,同時順便補充相關小知識。整部經典電影有科幻,有學問,也有差點被恐龍咬死或者真的被咬死的驚險,如同電影《異形》第一集那樣,奠定了日後系列續集的發展基礎。

相較之下,這次續集有些先天不良再加上後天不足。不良原因是出現恐龍很多似乎是基因突變,長得跟熟悉的雷龍三角龍不太一樣,缺少了熟悉的動物圖鑒所能帶來的記憶拼圖效應。

而且依照贊贊小屋個人觀感,這次的突變恐龍有個共同特色,長得都有點奇怪,不太符合人們對於動物通常會有的審美觀。尤其是最後出現那隻一口咬下直升機的巨無霸,它的頭左看右看都覺得有點不太正常,只能用基因突變作為合理解釋了。

製作團隊應該也有意識到這一點,因此在三個恐龍目標中,第二隻泰坦龍很明顯走可愛風格,這是目前在真實世界已知的最巨大恐龍,溫馴沒有攻擊性的草食性動物,電影特地安排了博物館學者撫摸泰坦龍的巨大圓柱腳,很有向第一集考古學家經典畫面致敬的意味,也有一點宮崎駿動畫《魔法公主》中的山獸神姿態。

在那將近一分鐘的特寫鏡頭,觀眾終於能從驚嚇不斷的冒險中稍微喘口氣,放鬆心情,回歸到侏羅紀公園最原始的悸動:以仰望的角度,讚歎一億多年前大自然的壯觀,不再是居高臨下的創造者姿態,暗地裡儘可能謀取各種商業利益。

電影刻意營造一幅美麗的畫面,但是贊贊小屋個人實在沒有被感動到。在沒有任何知識背景的情況下,電影之前一直鋪陳基因改造龍的成熟技術,看到這裡不是雷龍不是腕龍,感覺就是人類粗暴的基因改造產生的龐然大物。

尤其那在空中不斷飛舞的細長斑斕尾巴,似乎有點違反自然生物的形態,至少跟一般看到的恐龍不太一樣。難道是巨大身體需要長長尾巴維持平衡,電影不打算在這方面多做解釋,本來在故事裡面響起的伴奏都是貪婪、金錢、殘暴、虐殺,模模糊糊中突然置入這個場景,可不會有親近的感覺,更談不上喜愛。

三、主角泰坦巨龍

贊贊小屋電影心得分享

台灣電影心得香港電影大全歐美經典電影周星馳電影排名動畫電影推薦宮崎駿電影全集催淚愛情電影大陸爆笑喜劇

電影心得分享: Top 100經典作品的大螢幕閱讀筆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