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用法是一句話總結的意思,文言說法是「總而言之」,大白話則是「簡單講」,本文分享《論語》原文典故,說明詩三百思無邪的意思是什麼。
目錄
Toggle
詩三百思無邪
《論語》為政第二記載:「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這句話可以從兩個角度解讀:
首先是儒家道德至上的思想,所有事情都賦予道德評價,把善放在第一個位置。詩經總共有311篇,此處三百是取其整數,這麼多篇詩歌很多在吟唱愛情的繾綣綿長,讚歎自然事物的美好形狀。孔子簡單講一句話:沒有邪惡之心。對於藝術家或者喜愛文學的人,覺得這老夫子未免不知所以,集儒家思想大成的宋朝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也是走這個老路線:「凡詩之言,善者可以感發人之善心,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
不過,一個人一篇作品有很多面相,作為千年儒家萬世師表的孔子,在當時烽火硝烟中能夠周遊列國心無所懼,吸引一批多才多藝的弟子隨侍在側,當然也不會是單純的一個老學究。讀《論語》會知道孔子對於詩經多次引用非常熟悉,所以他才能夠說出「詩三百一言以蔽之」,孔子本人崇尚禮樂,對於音樂也是非常有涵養造詣,因此他在文字美學上的理解跟感受,想必也是比一般人更為深刻。只是《論語》本是社會政治性著作,不會特別以藝術角度評論《詩經》。所以不妨從感性角度理解孔子這句話,指的是藝術創作應當有真誠的情感為基礎。另外一位儒學大家程子就用一個字來解釋:「誠也」。這其實也符合一直以來人們的美學觀感,真正能夠感動人心的文學藝術創作,都是率直抒發自己情感,沒有邪念,不會傷害人的發想,更能夠感動人心。

一言以蔽之用法
文章一開始提到一言以蔽之用法,中文的話應該讀者都能自己造句,在此依照加班費英文的學習精神,提供英文及日文翻譯作為補充:
英文:
Briefly, he is always doing the right thing.
In a word, he is a good man.
What the thinkng of him comes down to is to be a honesl man.
日文:
簡単に言えば、彼は常に正しいことをしている。
一言で言えば、彼は良い人です。
結局のところ、彼に対する考え方は正直な男であるということです。

論語為政第二
原文凡二十四章
1.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詩三百思無邪典故)
3.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5.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6.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7.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8.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9.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10.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1.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2. 子曰:「君子不器。」
13.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5.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6.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己。」
17.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8.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19.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20.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21.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於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22.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23.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於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於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贊贊小屋讀書的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