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的功效主要在於補血,同時也是很好的調味食材,因此通常作為冬季進補的美食。本文介紹這個Top1 調養氣血中藥,分享自己手腳冰冷的個人心得經驗。
目錄
Toggle一、本草綱目記載
當歸:《本經》中品
釋名:乾歸《本經》)、山蘄(《爾雅》)、白蘄(《爾雅》)、文無(《綱目》)。
頌曰:按《爾雅》:薜,山蘄。又云:薜,白蘄。薜音百。蘄即古芹字。郭璞注云:當歸也。似芹而粗大。許慎《說文》云:生山中者,名薜,一名山蘄。然則當歸,芹類也。在平地者名芹,生山中粗大者,名當歸也。
宗奭曰:今川蜀皆以畦種,尤肥好多脂,不以平地、山中為等差也。
時珍曰:當歸本非芹類,特以花葉似芹,故得芹名。古人娶妻為嗣續也,當歸調血為女人要藥,有思夫之意,故有當歸之名,正與唐詩胡麻好種無人種,正是歸時又不歸之旨相同。崔豹《古今注》云:古人相贈以芍藥,相招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芍藥一名將離故也。
承曰:當歸治妊婦產後惡血上沖,倉猝取效。氣血昏亂者,服之即定。能使氣血各有所歸,恐當歸之名必因此出也。
《神農本草經》:「當歸」味甘溫無毒。主治欬逆上氣,溫瘧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創,主飲之。一名乾歸,生川谷。

二、當歸英文是什麼?
當歸英文學名為「Angelica sinensis」,第二個字「sinensis」有中華的意思。《本草綱目》中紀載當歸是屬於芹類的一種植物,原本在平地是叫芹,生在山中多為粗大,稱之為當歸,是劃分為草類的中藥,別名乾歸、山蘄、白蘄、文無等。
李時珍註解時首先特地說明,當歸其實不是芹類,只是花葉長得像芹菜,接著他以自己角度解釋當歸名稱的由來。古代人娶妻是為了傳宗接代,當歸功用在於調養女人的氣血,男人會為了嗣續子孫照顧女人的身體,女人因此喝這款中藥時會思念夫君,希望夫君回家,因此有當歸這個名稱。
另外宋代有個叫陳承的醫學家,寫了幾本醫書但是都沒有流傳後世。不過清朝另外有位楊時泰的人在《本草述鉤元》第八卷芳草部引用陳承對於當歸的記載:「凡血壅而不流則痛,當歸之甘溫能和血,辛溫能散內寒,苦溫能助心散寒,使氣血各有所歸,…,恐聖人立當歸之名,必因此出矣。」等於是從當歸的藥效解釋其名稱的由來,能調和血、散體內寒氣、助心去寒,使氣血各有所歸,所以叫當歸。
綜合李時珍和陳承的說法,當歸這名稱取得真好,有男女夫妻思念當歸的情感,也有氣血歸途的鮮明意象,對於當歸究竟是什麼,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三、當歸的功效研究
依照本草綱目記載,當歸主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溫中止痛、止嘔逆、虛勞寒熱、治頭痛、心腹諸痛、主痿嗜臥等。另外在附方也提到小便出血、婦人諸虛不足、小兒胎寒好啼的處治用法。
以上屬於古代中醫對於當歸藥效的總結,依照現代醫學研究,可以參考農業主題館《當歸的保健功效》,認為能顯著提高造血、抗血栓、調血脂、降血壓的作用。再依照有機農業全球資訊網《免疫中草藥-當歸補血抗栓、抗老防癌》的歸納,具有免疫抗炎抗菌除自由基等好處。因此不管古代現代,對於當歸這項中藥草都是非常肯定。
《本草綱目》主治原文:
咳逆上氣,溫瘧寒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瘡,煮汁飲之。(《本經》)
溫中止痛,除客血內塞,中風痓汗不出,濕痹中惡,客氣虛冷,補五臟,生肌肉。(《別錄》)
止嘔逆,虛勞寒熱,下痢腹痛齒痛,女人瀝血腰痛,崩中,補諸不足。(甄權)
治一切風、一切氣,補一切勞,破惡血,養新血,及症癖,腸胃冷。(《大明》)
治頭痛,心腹諸痛,潤腸胃筋骨皮膚,治癰疽,排膿止痛,和血補血。(時珍)
主痿癖嗜臥,足下熱而痛。沖脈為病,氣逆裡急。帶脈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好古)
《本草綱目》附方原文:
小便出血。當歸四兩,剉,酒三升,煮取一升,頓服。(《肘後方》)
婦人百病諸虛不足者。當歸四兩,地黃二兩,為末,蜜丸梧子大。每食前,米飲下十五丸。(《太醫支法存方》)
產後腹痛如絞。當歸末五錢,白蜜一合,水一盞,煎一盞,分為二服,未效再服。(《婦人良方》)
小兒胎寒好啼,晝夜不止,因此成癇。當歸末一小豆大,以乳汁灌之,日夜三四度。(《肘後方》)

贊贊小屋美食地圖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