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幾時有這句話出自水調歌頭,是宋代詞人蘇東坡很有名的一首詩。在此提供原文線上閱讀,介紹作者生平和作品賞欣,帶你領略1千年來傳唱的意境。
目錄
Toggle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註釋:
丙辰:年份代稱,當時是宋神宗熙寧九年,西元1076年。
子由:蘇東坡弟弟的字是子由,他們與父親蘇洵合稱三蘇,三個人都有文采而為當世稱讚。
宮闕:指天上月亮的宮殿,闕指的是古代城墻的石台。
蟬娟:指婦女如同秋蟬般美好,在本詞中指嫦娥或者說是月亮。
蘇東坡作者介紹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人,當時地名為眉州眉山,生於西元1037年,活了64歲。他是宋朝進士,宋神宗在朝廷做部員外郎,反對當權的王安石變法,自請派任外地,到密州、徐州、湖州各地都當過地方官,也曾經回任朝廷當翰林學士和視部尚書,後來又下鄉到杭州、穎州、惠州、儋州等地,最後病死常州。
蘇軾是在密州的時候創作這首著名的水調歌頭,他本來希望藉由調任地方能與弟弟更接近一些,但此願望也不得實現,在中秋月圓之夜,想念至親於醉酒之間完成此作品。
多才多藝的蘇東坡在文學上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書法上則是和黃庭堅等人合稱為宋四家,另外在筆墨繪畫也頗有造詣,著有《東坡七集》和《東坡樂府》。
詩詞作品賞析
這首詞在序中寫得很清楚,不是男女情愛,無關國家大事,作者在中秋之月想念自己的弟弟,酩酊大醉寫下了這篇傳頌千古的詞篇,不但歷代文人雅士共賞,如今還是一首很多明星喜歡唱的流行歌曲。
瞭解了作品的創作背景,更加欽佩於蘇東坡豁達的人生觀。仕途不順、人生流離、親友失散、多年隨波逐流卻也隨遇而安,大文豪將它形諸於筆墨,落款字句全無哀怨之情,反倒把自己對於親人的掛念、對於美好事物的懷想,仰天長誦於無法觸及的一輪明月,那些長久以來所希望的、所嚮往的,藏之於嫦娥奔月的豐富想像中揮灑出來。他勘破人生浮沉,卻能保有一方不羈放蕩的流轉空間。
品文如見其人,難怪他在杭州雖然只待了五年,當地百姓特別愛戴這位遠來的地方官。他修的水道名為蘇堤,他親自教導的豬肉做法喚作東坡肉。百年後,千年後,杭州西湖仍是江南最熱門的旅遊景點,景區入口就是一座蘇東坡紀念館,西湖十景之首最是蘇提春曉,在江浙滬一帶有名的道地餐館,總是會奉上一瓮熱騰騰的東坡肉,贊贊小屋就曾在西塘古鎮品嚐過此一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