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東區《香味饌麵食館》:外省眷村的美食記憶

台北東區《香味饌麵食館》:外省眷村的美食記憶
今到東區辦點事情,辦完剛好是中午時間,就近想找個地方填飽肚子。沒想到,發現這裡是一級戰區,從捷運敦化復興站到敦南誠品這麼一段路,大街小巷都是餐館,有港記燒臘、有美國牛排、有韓式泡菜、當然也有台灣涮涮鍋,各類型還不僅一家。我一度走來走去,猶豫不絶,本來只想填飽肚子,選擇多了之後,眼光也變得挑剔了。
後來我走進了這家《香味饌麵食館》。
我是高雄左營人,也許是海軍基地的緣故,算是老伯伯眷村的大本營之一,所以那裡長大的孩子,除了肉燥飯肉圓肉粽,應該都有一項相同的美食記憶:外省刀削麵。當地不管是外省人或本省人,都很習慣路邊有家麵館,大大的紅底白子招牌,老師傅左手捧著麵團,右手熟稔地削出一根一根麵到滾燙的大鍋裡,可能是爸爸媽媽帶著我們兄弟幾個、可能是我和媽媽晚上有事到外面順路,就是這麼一碗樸實的刀削炸醬麵,串起了童年和青少年許多的時光。
眷村文化其實台灣各地都有,台北也有蠻多刀削麵炸醬麵的餐館,不過也許是北飄南部人潛意識一種很奇怪的抵抗心理,總覺得台北的這些肉燥飯肉圓肉粽、甚至是單純一碗麵,吃起來都沒有家鄉高雄記憶的味道好。
話雖如此,我在台北還是常常吃這些總是會嘀嘀咕咕的料理,原因也很容易理解,就像我今天在東區看遍了香港燒臘、美國牛排、韓式泡菜,每一間在裝潢和招牌上都很吸引人,實際上店裡也都是嚐鮮的人潮。然而走來走去,我還是走進了這家看起來很有台灣傳統麵館風格的《香味饌麵食館》。
此店招牌上標榜的是鍋貼、水餃、麵食,有很多似乎不錯的店家特色料理,不過我最終勾選的是老北京酢醬麵、酸辣湯、手工高麗菜水餃,這種組合一看都知道不講究,就是那種一道菜會一點再點、一吃再吃的人。
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最為稀疏平常的普羅料理,因為在很多地方吃的次數經驗太多了,正是能考驗一家餐館好吃與否的嚴格測試。我便是在《香味饌麵食館》填飽肚子的過程中,體會到了這個道理!
我便是在《香味饌麵食館》填飽肚子的過程中
以下就來介紹我所點的三道菜。
老北京酢醬麵:
我不太確定是否可以稱之為外省刀削麺,但那麵條非常厚實,彷彿必定是來自山西大同的北方大漢一般,跟我記憶中高雄左營左營的小麵館所吃到的很接近,所以我是以刀削麵認定的。實際在攪拌麵條的時侯,粗麵條和大酢醬必須要用點力,和細長清淡的台南擔仔麵剛好是對比。
整碗看起來皆是油,吃的時候卻是滑而不膩,不知道應該是歸功於麵條本身、抑或是精心調製的醬料,總之這是我覺得這碗麵厲害的地方。小方塊豆乾和榨菜肉醬比例很均衡,麵條大概只占一半,份量不多,也許是因為麵條厚的緣故,一口一口吃完很有飽食感。
酸辣湯:
記得小時候在外面吃東西,似乎在湯這方面有固定組合,肉燥飯絶配四神湯、有乾麵的地方就有貢丸湯、吃水餃不點個酸辣湯好像很怪!後來我外派到越南大陸工作,在越南就不用說了,在大陸也是中華料理,但我發現在大陸要喝個四神湯貢丸湯,幾乎是沒有,好在四龍游龍在大陸發展的還可以,所以酸辣湯倒是沒有問題,因為是台灣人開的,口味也沒有差到哪裡去。
不過今天喝了這酸辣湯,才恍然我在大陸的「感覺還可以」,其實是太久沒喝到台灣正宗的酸辣湯了。
一直以來我對於酸辣湯的理解,就是反正味道雜陳、又酸又辣,然後料理也是,湯裡面很多顏色,只知道有很多食材混合,從來沒仔細看過。 然而可以這麼說,當你被一道美味驚艷了,就會很仔細研究研究。所以我今天這酸辣湯喝的很仔細:裡面有豆腐,金針菇,胡蘿蔔條,海帶,蛋花,在味覺上是六分酸醋、兩分微辣、一分胡椒味,在口感上是稍微帶點勾芡,咀嚼時如玉米濃湯般濃稠,吞咽時卻又似清湯般甘爽,像這樣的湯品通常都是一人份一小碗,作為個人專屬品嚐的鮮味。
手工高麗菜水餃:
從上述酢醬麵和酸辣湯來看,能把普通菜肴做到值得書寫,足見得《香味饌麵食館》這店家的非凡功力,接著來到水餃。
帶著「還會有驚喜嗎?」的心情,我兩支筷子夾好一粒水餃,沾醬,入口。
哇!
當你被一道美味驚艷,無形中會提升自己美食家的經驗值。
首先,那似乎尋常的醬油料意外地特別關鍵,純醬油的味道太嗆,稍微加點油膏,可以調和醬油,如同將妖豔變為典雅,再舖上幾滴氣味四溢的香油,相當精準地滿足水餃本身在味道色塊上的不足。水餃本身要好吃,餡皮是很容易被忽略的重點,我們大部分把水餃當主食,必須能在入口一粒水餃時,起到白飯配菜呷肉的飽食口感,這時候水餃皮便擔當了厚實白飯般的角色,高麗菜不用多,能夠在咀嚼水餃的過程中,從頭到尾輔助有咬出清脆感即可,而且這適中的高麗菜清脆口感,即使無味無肉,卻能反客為主,成為這道手工高麗菜水餃的美食亮點。
不管你來自台灣哪個地方,只要成長過程中,曾有過對於外省眷村刀削麵的美好記憶,來嚐嚐台北東區這家《香味饌麵食館》吧。
曾有過對於外省眷村刀削麵的美好記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