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MacBook Air換小米筆記本(4):優秀軟體


蘋果電腦第三項驚奇:優秀軟體。
電腦主機和作業系統再怎麼強大,畢竟只是處理器,真正論其使用者體驗,還是以軟體作為工具。每個人用途不同,狀況不一樣,在此個人經驗作比較。
第一項:批踼踼。Mac OS有用過Nally和Welly、Windows微軟用過KKman和PCMan。我一開始蘋果是用Nally,有點忘了哪個地方不太好用,後來一直用Welly,微軟陣營的KKman有廣告,除非沒有其他選擇了,否則不會考慮忍受那廣告。如此篩選下來,是以Welly和PCMan兩個PTT程式作比較。我常常於批踼踼上發表長文章,自動分行的功能對我太重要了,這部分Welly和PCMan都是標配。不過Welly於自動換行的同時,還會將版面水平置中對齊,PCMan在這裡失了一分,沒有這個功能。
綜上所述,論批踼踼上發表文章,蘋果勝出。
第二項:吉他錄音。接觸過蘋果電腦或者是iPhone、iPad,應該都聽過才華洋溢的GarageBand音樂軟體,所以等到我開始嘗試用蘋果電腦錄製吉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GarageBand,它在錄音方面非常好用,如同手機App一樣的大圖形介面,畫面精緻,例如要選擇吉他,就是去點那一把大吉他的圖案,整個賞心悅目又很順手。之前吉他彈唱錄了幾十首歌,都是用GarageBand同步雙音源錄音或是先後多軌錄音,圖形化操作起來相當直覺。
聽說GarageBand在編曲方面也是強大,我摸索過好幾次,曾經還掏口袋花錢下載過聲音庫,但總是不得要領,網路上也找不到好教材,這一塊看得到但是不會用,幸好我不是編曲專業,吉他多軌錄音對我已然足夠。
相較於蘋果電腦基本配置了一個明星程式GarageBand,微軟電腦在這方面,至少對我個人而言,是一場災難。
先前看過音樂人林強的訪談,知道他習慣用微軟系統的編曲軟體,說是畢竟相容性比較好。我呢,談不上編曲,只是希望簡簡單單的吉他彈唱,把電腦USB線接到音源處理器,一條線接電容式麥克風,一條線接吉他拾音器,兩軌同時錄音,錄好的聲音最好是兩個音源均衡地從左右喇叭播放。以這樣的需求出發,我在「重灌狂人」和「史萊姆的第一個家」等大站,陸續找到幾個賣相不錯的windows錄音軟體,下載、安裝、試用,這個不行換下個,繞了幾圈,始終找不到windows版的GarageBand。最後,勉強把很久以前用過的GoldWave找回來,當初我是拿它來錄YouTube音樂,後來我一直用蘋果電腦,經過好幾年了,回來它依然健在,可以滿足我如今的錄音需求。

不過,GoldWave這個軟體很強大、包山包海,能做的事情很多,功能選項繁雜,其中包括剛才提到的YouTube錄音,這個對於需求簡單的我來說,每次錄音總是殺雞焉用牛刀的錯置感。
從這裡得到兩條截然不同的軟體開發原則。GarageBand是在操作界面上更加直覺、更加人性化,在原始功能依需求往下延伸。GoldWave操作界面如同古早2003本Excel的下拉式選單,功能多且雜、指令大多是單調的文字方塊,頂多外加個小圖標,但和大圖像的GarageBand相比,等於是冷冰冰的機械面板。
難怪乎,每當我操作windows的GoldWave吉他錄音,非常想念蘋果的GarageBand呀。
第三項:寫文章。文字工作者都希望筆記型電腦可以真正像個筆記本,一整個螢幕就是空白方格紙,沒有其他電腦的東西干擾,鍵盤打字,便如同在筆記本上書寫一樣。針對此需求,OS和windows兩陣營都有一些「專注寫作」的軟體。我同樣在多方試用之過,蘋果電腦主打「Byword」、微軟電腦主打「Typora」。
蘋果一直是電腦界的「星巴克」,總有一股獨特、別人學不來的味道、或者說是氛圍。不知是否為了維持一種像這樣的純粹感,有些非蘋果開發的應用程式,只存在於蘋果體系。我感觸最深的便是「byword」,這款當初令我非常驚艷的App,僅有Mac和iOS版本,不但純淨無干擾的寫作界面很吸引人,在我同時使用MacBook Air的iPhone時期﹐兩者之間無縫接軌的同步相當厲害。到了windows的Typora,經過適當的主題設置和Html CSS切版,同樣能達到Mac Byword的境界,可是,Typora和手機app學壞,常常更新,重點是更新了好幾版,跟原來版本感覺不出差異。每次它更新我都要再重新設置Night主題,後來我乾脆把改好的Night檔案另存備份。雖然現在Typora更新後會保留一份舊主題資料夾,但我不想再玩了,每次它彈視窗嚷嚷更新,我直接點選「略過此版本」。
一句話,「Byword」您大人何時考慮出個windows版呢?
批踼踼、吉他錄音、寫文章,列舉我個人在電腦上最常做的三件事,實際使用兩相比較,蘋果即使在後賈伯斯時代、iPhone早已大勢不妙的情況下,筆記型電腦仍然保有光環。然而,因為windows手上有Office這一張王牌,十幾年來打遍天下無敵手,我最終棄蘋果重回微軟,加上近幾年Surface產品線非常耀眼,放到星巴克不輸MacBook Air,所以對於Apple的未來,感到有點問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