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廖鵬飛《聖墩祖廟重建順濟廟記》

宋·廖鵬飛

里有社,通天下祀之,閩人尤崇。恢閎祠宇,嚴飾像貌,巍然南面,取肖王侯。夫豈過為僭越以示美觀?蓋神有德於民,有功於國,蒙被爵號,非是列以彰其威靈也。 郡城東寧海之旁,山川環秀,為一方勝景,而聖墩祠在焉。

墩上之神,有尊而嚴者曰王,有皙而少者曰郎,不知始自何代;獨為女神人壯者尤靈,世傳“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嶼人。初,以巫祝為事,能預知人禍福;既歿,眾為立廟於本嶼。

聖墩去嶼幾百里,元祐丙寅歲,墩上常有光氣夜現,鄉人莫知為何祥。有漁者就視,乃枯槎,置其家,翌日自還故處。當夕遍夢墩旁之民曰:“我湄洲神女,其枯槎實所憑,宜館我於墩上。”父老異之,因為立廟,號曰“聖墩”。歲水旱則禱之,癘疫祟降則禱之,海寇盤亙則禱之,其應如響。 故商舶尤借以指南,得吉卜而濟,雖怒濤洶涌,舟亦無恙。

寧江人洪伯通,嘗泛舟以行,中途遇風,舟幾覆沒,伯通號呼祝之,言未脫口而風息。既還其家,高大其像,則築一靈於舊廟西以妥之。宣和壬寅歲也。越明年癸卯,給事中路允迪使高麗, 道東海,值風浪震荡,舳艫相沖者八,而覆溺者七,獨公所乘舟,有女神登檣竿,為旋舞狀,俄獲安濟。因詰於眾,時同事者保義郎李振,素奉聖墩之神,具道其詳。還奏諸朝,詔以“順濟”為廟額。

嗚呼!女郎廟之靈,古雖有之,不過巫山為雲,洛浦淩波,曹娥抱屍浮江,帝女銜木填海,猶立石當時,血食千載,要其德被於民,功及於國,蔑如也。今神居其邦,功德顯在人耳目,而祠宮褊迫,畫像彤暗,人心安在乎?

承信郎李富,居常好善,首建其議,捐錢七萬,移前而後,增卑而高,戒功於中秋,逾年月告畢。正殿中峙,修廊翼翼,嚴祀有堂,齋庖有廬,磨礱割削之工,蒼黃赭堊之飾,凡斯廟之器用,殆無遺功。李侯以鵬飛久遊門下,遂命記之,義不容辭。

竊聞射的山有仙人遺箭一只,鄭巨君嘗采薪得之,少頃,有人就覓,巨君知其神,還之。因請曰:“每慮若耶溪載薪為難,願旦南風、暮北風之。”其人惟化為白鶴飛去。後果如其請,鄉民德之,立祠朝鶴於射的山南。今寧海常獲旦南暮北之便,而無還箭之功,故李侯因鼎新輪奐,以答神之媒體爾。或曰:“舊尊聖墩者居中,皙而少者居左,神女則西偏也。新廟或遷於正殿中,右者左之,左者右之,牲醴乞靈於祠下者,寧不少疑?”

鵬飛曰:“神女生於湄洲,至顯靈蹟,實自此墩始;其後賜額,載諸祀典,亦自此墩始,安於正殿宜矣。”昔泰伯廟在蘇台西,延陵季子像設東面,識者以為乖典禮,遂命改之。鵬飛謂李侯之作是廟,不惟答神庥,亦以正序位云。於是樂書其事,繼以《迎》、《送》二章,使鄉人歌而祀之:

右迎神

神之來兮何方?戴玄冠兮出琳房。

玉鸞佩兮雲錦裳,儼若薦兮爇幽香。

鼓坎坎兮羅杯觴,奠桂釀兮與椒漿。

歲歲祀兮民樂康,居正位兮福無疆。

右送神

神之住兮何所?飄葳蕤兮步容與。

禮終獻兮撤其俎,鶴駕驤兮雲旗舉。

靈恍惚兮非一處,江之墩兮湄之嶼。

旗搖搖兮睇莫睹,稽首送兮拜而俯。

紹興二十年庚午正月十一日,

特奏名進士廖鵬飛謹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