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人》英雄覺醒(蜘蛛俠)

蜘蛛人是頗受歡迎的主角之一
美國Marvel漫畫中,蜘蛛人是頗受歡迎的主角之一。本來我以為好萊塢很早就將它電影化了,不過,也許受限於真實呈現的困難度,是一直到了2002年,才由導演山姆雷米翻拍成電影。導演本身是個資深漫畫迷,談起這位1962年開始「現身紐約」的超級英雄,導演還記得他12歲時,父母送的禮物便是一幅蜘蛛人畫像,而在步入中年之際,有幸擔任拍攝此開山之作,可以這麼說,當年這部眾所期待的大片,便是導演眼中的蜘蛛人世界。
即使沒看過漫畫,如今已有這麼多部蛛蜘人電影,大部份觀眾應該都知道,如果不是偶然間被咬一口,彼得帕克只是個平凡高中生、甚至是在平凡之下的水準。其他的漫威英雄,例如超人、蝙蝠俠、鋼鐵人,他們在尚未成為崛起之前,已經到達一般人觸及不到的境界了,相較之下,彼得帕克在超級英雄堆裡,作為第一個青少年主角,有了獨樹一幟的特點。
導演刻意將這個特點放大。在電影一開始的校車場景,彼得帕克幾乎是美國版的大雄:遲到追趕校車、被阿福嘲笑、被技安欺負、善良的宜靜出面拯救。在校園生活裡,彼得唯一長處,是在科學方面的研究,不過電影在這方面並沒有太多的著墨。這種背景之下,彼得被變種蜘蛛咬一口,雖然可以眼鏡摘掉、肌肉發達了、一下子擁有飛簷走壁的特異功能,可是正如同我們所看到的,這些身體上變化,並沒有改變彼得的生活,頂多,在學校裡被當做怪人,在格鬥場上,仍然被當做怪人。
於是,依照原著劇情和改編電影的呈現方式,導演拋出一個「似乎」可能發生在所有人身上的問題:如果有天,你具備了超級英雄的條件,平凡或者不平凡的你,打算怎麼做?
對於這個問題的回應,使得2002年的首部蜘蛛電影,成為經典之作。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已經成為每部蜘蛛人電影的核心理念,更進一步說,自從這部電影開始,每位超級英雄都應該面對這個課題。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已經成為每部蜘蛛人電影的核心理念
如同小時候父母雙亡為蝙蝠俠揮之不去的暗影,班叔之死,可說是蜘蛛人覺醒的解除封印。導演非常用心於此經典場景的鋪陳。從班叔仿佛預知感應般的爭執和叮囑、彼得經歷鬧劇般格鬥競技的冷漠任性、到班叔終究意外身亡、並且彼得發現正是自己的冷漠和任性、間接害死了身邊唯一最值得尊敬、對自己最好的至親,那一股精神力量的覺醒和蛻變,是這部首次改編電影最為成功的地方。
在一開始,被變種蜘蛛咬了,即使肉體已經產生變化,我們看到的,仍然是原來那個彼得,只不過多了一些怪異行為。肉體再怎麼強大,一個人不會因此變成英雄。唯有在心理層面鞏固起鋼鐵意志般的信念,真正意義上的超級英雄,才有可能誕生。
電影的反派綠惡魔,剛好可以作為對照組。和蜘蛛人一樣,綠惡魔能力是後天基因突變,不同的是,内在精神力量的强大與衰弱,决定了兩者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企業家諾曼原本對於所獲得力量,並沒有任何其他期待,他只是想證明自己發明的科技可行,然而因為商業上的不順利,潛意識裡的惡魔找到了活躍空間,一步一步地,精神上的退讓,使得諾曼使成為必須被打敗的壞人,如同電影那一段對著鏡子找自己的驚悚場景,靈魂的墮落等於是把自己賣給惡魔。
相較之下,彼得在導演的精心安排,雖然看似憨厚笨拙,其實在內心世界裡,有著一股強大而穩定的力量,這股力量彷彿隱性基因,被班叔之死戲劇化地催生,和外在肉體的變化合而為一。
彼得和瑪莉之間的愛情戲,等於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見證蜘蛛人的誕生。在擁有能力之前,彼得只能默默在遠處仰望女神,在擁有能力之後,其實也沒有改變什麼,彼得仍然是站在遠遠的地方,只不過,他更有能力於暗中守護自己從小開始的摯愛。然後在電影最後,瑪莉終於發現彼得的可貴之處,彼得為了保護對方,只能裝作冷漠。
在那冷漠的背面,所有觀眾一起見證了英雄的誔生,如同導演所說,他想要傳達的蜘蛛人本質是:「一個正在經歷青春期的男孩與一個超級英雄之間的轉變。」像這樣一位英雄,在所有Marvel漫畫主角群裡,顯得最具有親和力。2002年首部改編的電影之所以得到票房與口碑的肯定,正是因為精確傳達了蜘蛛人一直廣受歡迎的特質。
精確傳達了蜘蛛人一直廣受歡迎的特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