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透過電影看小說

通往霍格華滋魔法學院的快車
這部電影非常長,有150分鐘之久,不過在編劇安排上,非常有層次且平均,使得觀看電影像是一場魔法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在那個世界,因為種種神奇的魔法咒語,想像力如同一飛沖天的掃帚,無邊無際。
電影開始,哈利波特在寄養家庭長大,稍微有提到哈利波特的身世。我特別喜歡猫頭鷹寄信的情節。晝伏夜出、鮮少出現於人類世界的猫頭鷹,長相奇特,叫聲奇怪,予人神秘之感,牠從遙遠未知的地方飛來,嘴裡叼著魔法學院的入學通知書,我相信全世界無論是哪個小孩,收到這樣的信的當下,一定都會欣喜若狂。
信件投到郵箱之後,貓頭鷹不像一般的郵差掉頭就走,而是待在原來地方,等待著哈利波特讀信。然而哈利的養父母心腸有夠壞了,一直沒讓哈利把信拆開,所以在他們的家門口,聚集越來越多的貓頭鷹,所以養母打破一個又一個鷄蛋,發現竟然是一封又一封的通知函。《哈利波特》迷人的地方,在於如此帶有童真的惡搞趣味。如果一個童言童語的小孩,有了隨心所願的神奇魔法,像哈利波這般被欺負,也許是該施展咒語惡搞一下。
然後是海格親自帶哈利波特上學。我特別喜歡海格在倫敦「破斧酒吧」的倉庫裡,拿魔杖敲打牆壁上磚頭,磚頭會自動旋轉,於是開啓通往「斜角巷」的門口。還有那火車站的9又3/4月台,以幾乎撞牆的方式毫髮無傷地衝入,搭乘通往霍格華滋魔法學院的快車。在這裡,麻瓜世界和魔法世界,以一種超連結蟲洞的方式無縫接軌,在英國作家J.K.羅琳的筆下,現實和想像之間的跳躍,顯得如此容易。
1991年曼徹斯特開往倫敦的火車上,J.K.羅琳看見一個戴眼鏡的黑髮小巫師,在窗外對著她微笑,於此她萌生創作《哈利波特》的靈感。後來作為單身母親申請政府資助的她,因為自家又小又冷,時常到附近的咖啡館寫作,第一本小說《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便是這樣歷經五年的時間完成。J.K.羅琳從小熱愛寫作和講故事,不難想像,在那樣艱困的環境下,創作哈利波特,在小說主角群的身邊施展紙和筆,揮舞一個又一個魔法,於現實和想像之間跳躍,可以帶給作者多麼大的安慰和喜悅。
深厚長者之風的阿不思校長
像這種以呈現原著故事為主旨的電影,最重要的就是選角。以第一部而言,在劇情進入主題,哈利波特開始魔法學院的生活之後,主角群便是三個小孩。飾演哈利波特的丹尼爾·雷德克里夫帶點憂鬰神秘的氣質,眼神始終很堅毅,形象剛好符合小說主角廣為人知的身世,飾演榮恩的魯伯特·葛林憨厚中保持耿直坦率,是個值得哈利信賴的死黨,而飾演妙麗的艾瑪·瓦特森,一出場便是人小鬼大、聰明懂事的大姐姐俊俏模樣,在學院生活一連串刺激冒險的旅程中,和哈利、榮恩起到完美搭配的作用。
這部作品少年小說的意味濃厚,但是純粹小孩的世界太過狹隘,於是個性各異的教授管理群,剛好補足了這個缺口。喜歡養奇怪寵物的海格管理員、深厚長者之風的阿不思校長、個性古怪陰沉的石內卜教授、低調結巴結果是大反派的奎若。
介紹了世界觀和人物設定,霍格華滋學院開課,魔法藥劑、飛天掃帚、巨怪、魁地奇比賽、隱形披風、三頭地獄犬、到最後伏地魔……
依照原著小說所設定的人物世界觀,《哈利波特》註定將是長篇累牘,而作為電影改編的首部曲,《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於任務上相對簡單,面對那些小說看過甚至已經是書迷的觀眾,必須經得起挑剔的眼光,而面對那些小說沒看過的觀眾、或者是像我一樣沒打算翻閱的人,電影只要做到介紹及帶領,讓人喜歡那個奇幻的魔法世界即可。
有些朋友一聽到哈利波特,臉上一副「拍給小孩子看的」那種表情,我自己沒讀過小說,在沒有任何預設和期待的情況下,我看完這系列電影的開山之作,仍然不是哈利迷,但是能感受這部作品的迷人之處,難怪乎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如今,哈利波特是全世界最暢銷的小說,系列電影在全世界票房也是最高,事實證明,2001年作為首部曲的《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相當成功。我自己因為寫這篇文章,仔細觀賞了這部經典的開山之作,我的寶貝女兒最近剛出生,一邊看電影一邊聽女兒呀呀低語,我想,在她開始學識字能閱讀的時候,《哈利波特》很適合作為兒童床邊文學讀物。
《哈利波特》很適合作為兒童床邊文學讀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