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在越南(5):財務主管

一般台資企業的外派財務主管,模式大概都差不多,海外子公司無論是大陸還是越南,再怎麼大就是個工廠,所以外派財務的強項在成本及當地稅務,總公司財務的強項在合併及資金,而如果幸運(不幸)遇到工廠帳務簡單,那麼外派財務的強項就剩下:台灣人,當個窗口,台灣總公司的海外窗口。
越南的會計制度,財務部都要設一個會計長,所以基本上我在那邊,就是看看會計長審核過的傳票,換句話說,會計主管的工作,會計長已經在前面做了七八成,並且我外派的那個越南廠,做的是木製家具,工序比較單純,主要是木板裁切再黏貼,成本結算非常簡單,而子公司的應收應付,更是異常簡單,一家境外BVI供應商,一家境外BVI客戶,這兩家BVI,可想而知由總公司設立,因此我這個財務主管,純粹是總公司門神、海外土地公,每天準時五點下班,我沒有吃晚飯的習慣,所以是直接回宿舍當北越阿宅。
唯一說的出來的工作亮點,面試時協理和老闆娘已經提示過了,就是英文。越南和幾乎所有的亞洲國家一樣,把英語當作神在拜,而且國際貿易的確也是越南重點經濟,所以越南菁英分子,普遍具有英語溝通能力。我雖然上班下班很用力學越南語,但畢竟不是語言天才,下面人做的財務文件,一律是英越文並列,我才看得懂,有問題時,會計人員包括會計長,我們都是用英語溝通。當時公司的副總是老闆第二代,美國留學回來的,幾次很重要的商務會談,包括會計師、律師、報關行,都是副總帶著我和對方英文會談,後續或者是電話聯絡、出差拜訪、信件往來,該用到英語的時候,沒有一次難倒我,後來出口方面有必要瞭解WTO相關規定,我是直接找英語網站資料,整理好做成報告呈現。
我大學讀很多的英語,事務所時寫過英文底稿及報告,水準還可以,不過畢竟是套個模版,沒什麼技術含量,在越南那裡,是純粹以英語和專業人員溝通,機會果然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自己很有成就感,而且副總也給老闆(他爸爸)誇獎我的英語很好。

除了英語,越南語我也是全力戰鬥。公司有請秘書幫台幹開越南語學習課,每周一和每周三各一班,上課時間……晚上七點!所以其實就是犠牲下班時間強迫學習,因為雖然是小班制,但台幹少說也有十個以上,一起上課,效率和效果絶對要打個幾折,所以我不走這個路線。台幹間謠傳吃到口水才是王道,當時剛到還是純潔小生的我,也不走這個路線。
我走的,是批踼踼越南版的家教路線。記得那時是版上自介,有人回信,約見面之後,版友是業務,公司配備隨身越南人翻譯一枚,版友讓那個翻譯在越南網站上徵家教,不久,我就開始每個周日的家教行程。
外派台幹大部份禮拜六要上班,而越南是法定的周休一日,更是不用說了。所以每個周末,我是利用寶貴的星期天,早上從海陽出發,在五號大道上隨便招下一輛大巴,繳出三萬越南盾(第一次十萬、第二次五萬、第三次……),大約一個小時到達越南汽車站,下車就有撲面而來的摩托車隊,再隨手招一輛,花個幾千塊到達越南外國語大學,和年輕的中文系家教進行親蜜接觸(不是,是認真學習越南語)。
事實證明,我走的路線是最有效。因為不僅是台幹們驚訝於我的進展,部門同事也疑惑我發音矯正的這麼正,因為越南語的拼字和文法都簡單到不行,但發音卻是夭壽怪。而且我的家教路線有多重回報,因為畢竟是外派到越南,語言學習好本身就是一種工作績效,另外,和家教老師熟了之後,因為她本來就是中文系,樂於和我交朋友,她曾經讓親戚帶我們到鄉下地方玩,我們後來也一起到諸如胡志明紀念堂、少數民族博物館、水上木偶戲之類的地方,甚至一起去聽當地的演唱會,讓我在越南工作之餘,對於越南的風土民情也有很大的接觸。
正是我的英語越南語雙重優勢,加上台灣學長協理和第二代越南副總的賞識,讓我第一次外派工作非常穩固,雖然曾經爆發部門屬下集體黑函的危機,但協理一趟出差就幫我化解掉了。幾個月之後,公司不但讓我負責對外連絡(律師、關務等)、規劃把關務部門也納入我管控,還請我利用家教老師的便利,準備招聘一批高等學歷的當地儲備幹部。

如果繼續待在越南,我的越南語應該能達到流利的水平,如果繼續待在越南,可能我就在越南落地生根,不過因為種種機運,我切換外派到江蘇省一個縣級小城市,而就算是這個縣級小城市,比起越南的首都河內,我都覺得更加地精彩繁華。
想起面試越南外派所寫下《阿甘正傳》的那一段話:「人生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將會嚐到哪一塊?」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第一次的越南外派經驗還是挺值得回味的,越南其實是個旅遊好去處,我也算熟,即使到了現在,Mo Hai Ba還是能講上幾句,北越去過很多地方:Ho Hoan Kiem、Ha Noi、Chua Huong Ha TAy、Ha Long Bay、SA PA等,中越南越還有很多地方想去。
現在仍然有許多台商在越南設廠,越南也持續在發展中,如果各位讀者有機會有興趣到越南外派工作,希望這系列文章可作為小小參考。

發佈日期:2015-09-06
我的第一次在越南(4):外派面試

我第三年登出會計師事務所,離開時薪資水平四開頭,那時候找工作不拘,104登入,關鍵字「財務/會計」,天女撒花一般有徵就投,結果是每投必退:「很抱歉本公司暫無適合您的職位」,我不死心,每天照樣有徵就投,同樣的職缺一投再投,後來發現有些職缺都會寫明:「請勿重覆投遞!」呵,大概是寫給我這種小白看的。
本人退伍後馬上進四大,但是,短短三年換了兩間,第一間還給它只待了九個月,所以是先天不良加上後天失調,現在想想,實在是職場天兵,全然不知道江湖險惡,一手好牌被自己一手打爛。那時候台北租房,待業空窗期,104天女撒花撒到第二個月,心裡開始慌,開始每天送快遞、賺點生活費的日子。
天無絶人之路,現實如同周星馳電影,只要作個打死不退的小強,終有一天,能夠敲開一道大道。而我的大海撈針,最後撈到的,是一個外派越南財務主管的位置。
《阿甘正傳》裡的阿甘說:「人生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將會嚐到哪一塊?」當時的我,感覺找工作也像是一盒巧克力,只是我再怎麼會算命,也算不出即將會外派越南,而只有五年後現在的我,往前看看,才能看出當時那一塊巧克力,對我往後人生的決定性影響。

永遠記得那一天中午,有個陌生人突然來電,說在104上看到我的應聘簡歷,他提到自己公司的名稱,可是老實講,當時每天狂投簡歷的我,根本不曉得那是N家公司裡的哪家。
打電話邀約我面試的,是管理部協理。面試時候,他很有禮拜遞給我名片,而且作為面試官的他先自我介紹,然後再瞭解我的情況。可能是我剛畢業不久,他問了些學校的事(我在履歷上寫在學時參加英語讀書會、每天閱讀英語書報,所以英語能力精通)。他強調在越南因為語言不通,英語變成是共通語言,所以要找個英語好的。
專業部份,面試之前有份會計試卷,大概就是給你一些會科金額,要你結轉損益、並且編製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我應該寫得還可以,就個現金流量表因為時間沒有掌控好,加上有點緊張,表現失常。寫完之後過了一段時間,協理就來面試,並沒有把改完的考卷發還給我,只是詢問我現金流量表怎麼有問題,我隨口說了兩句,他沒有再深究,只說依照考試結果,專業應該沒有問題,而且看過我的大學成績單,會計科目分數都很好。(那段期間我的104簡歷都是這麼寫著:「具備考會計師和律師的資格」。
呵,具備考會計師和律師的資格,但我至今沒有考取會計師或律師,應該這一輩子,都不會去考啦,考試這種東西,還是儘量在學校就把它搞定,出社會後再要準備考試,根本是惡夢。

言歸正傳,協理面試完,說會去找老闆娘。過了一會,是個大媽級的人物,她自我介紹是台北商專(印象有點模糊)的會計教授,這家公司取名當時的寓意是台語「大船入港」的意思,本來是老台北民生西路一家出口貿易公司,做木製家具的,現在已經在海外上市,於越南有設廠,現在要招的,就是越南廠的財務主管。
老闆娘面試問的問題,也是類似像大媽級的問題:「台灣哪裡人?」、「父母在做什麼?」、「家裡有幾個兄弟姐妺?」、「怎麼會來應徵這個工作?」後來她不約而同提到英語的重要性,協理在旁邊,當場就提來個英語面試。於是,協理英語問,我英語答:「Please describe yourself.」、「What’s your personality?」之類簡單容易發揮的問題,不過雖然簡單,就是在這一來一往之間,英語實戰會話的水準一試便知,跑也跑不掉。
我那段待業期有幾次面試經驗,心得是一家公司一個主管是否真有意願,在一開始面談所感受的氣氛心裡大概就有譜了。而通常會錄用的,在面試最終就會問你什麼來上班。那一次的面試,面試最後老闆娘說了我最終錄取的原因,那位協理是我學校的學長,他是土木工程學系,越南廠規劃興建是他監工主辦,建好了整個工廠運作就由他在台灣總籌管理,他這次想找個人幫他管財務。
原來會錄取這個工作,一開始就決定的差不多了。這位協理是我生涯上的貴人、幫我敲開外派的大門,如同文章開頭所說,離開事務所時薪水四字頭,應聘期待薪資我開五字頭,協理主動說會幫我加到六字頭整數。後來在我小孩玩大車初任主管,在越南廠出狀況時,是這位協理出差來越南,穩住局面(穩住高層、高層才是關鍵)。
呼!往事如煙。

發佈日期:2015-08-29
我的第一次在越南(3):第一次親密接觸

最近大陸《我是歌手》這檔節目很火,張靚穎、黃麗玲、孫楠、韓紅這些歌手一出場,我老婆馬上認得出來,這個是誰誰誰、那個怎樣怎樣,這些老婆這麼熟的歌手,我一個都認不得。不僅僅因為我是台灣人,孤陋寡聞,對於大陸流行歌手完全不熟,更因為我大學畢業後,很少再接觸流行音樂。
長江後浪推前浪,每個年代都有屬於他們的歌曲記憶,正如同上一代人只知道鄧麗君、蔡琴,而我所熟悉的歌手,也一直停留在屬於我那個年代的歌手:周杰倫、五月天、蔡依林等等。我結論這跟年紀有關,人過三十,對於新事物的熱忱遞減,對於舊事物的懷念遞增。
有一種情形例外,當你被丟到新環境,想要更迅速地入境隨境,而所謂的流行歌曲(當然是當地的),便是法門之一。
我曾經派駐越南,那時候我對於這個全然陌生的環境,非常興奮。因為從小學英語日語,學得再怎麼好,從來沒有到過美國或日本,頂多是一直在台灣看日本偶像劇、美國影集等,有一種說不出口的心酸,就好像一個士兵很期待上戰場,但是一直在軍營受訓,始終沒上過戰場一樣。
面試時候,我就是這麼跟協理講,後來成功錄取,我的越語學習之路,於焉開始。
在台灣,特別是在我的老家:高雄楠梓加工區,不難遇到越南人,在加工區裡的外勞不提了,加工區的外圍,有正規越南人開的餐館便利店、有通常是正規店的600塊泰氏按摩(裡面大多是越籍)、還有絶對不正規的1,500油壓店。儘管像這樣,我周邊不缺越南人,但總不可能到這些地方做語言交換,所以我的第一個選擇是書店,金石堂、誠品之類的。

有到過書店尋找少數語種學習書的經驗,才能體會什麼叫強勢語言。在正常書店的語言類書籍,假設總共有五櫃好了,一般沒有例外,英語三櫃,日語一櫃(目前韓語在搶這個位置),那剩下一櫃,才是少數語言區,其中又以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歐系語種,搶到比較好的位置,剩下的,在最邊緣一櫃的最右下角,可能有一兩本越南語教學書。
而這僅有的一兩本書,是像「常用越南語會話大全」、「越南語入門」之流的書,可以看到越南字長怎樣、知道越南語有幾種發音,這個很新鮮,然而最多最多,僅止於此,完全談不上是在學習語言。
後來,我把方向從實體書店轉移到虛擬網路,Google大神和「你今天Yahoo了嗎」給的答案都一樣:陳鳯凰
「不管多麼冷門領域,做到極致專精,終究會在那個地方發光發熱。」這句話剛好能套用在陳鳯凰老師身上。如前所述,越南語學習在台灣的市場小到不行,可是任何人,只要走進這個小市場,像我一樣,繞了一圈找到了陳鳯凰,就會發現在這個領域裡面,陳鳯凰老師就是第一把交椅,而且做得有聲有色。她是個越南人,隨著台商丈夫來台灣,經過一番摸索之後,她在政治大學開立越南語課程,網路上架了一個專門的網站,並且也出了幾本書,在台灣越南語這個冷門領域,陳老師算得上第一把交椅。
陳鳯凰老師網站上的那些課程,很專業、很有系統,我認認真真看了幾堂課,但沒有特別放在心上,只是看看而已。對我來講,接觸越南語不是為了考試,而是我即將外派到越南工作,等報到日的空檔稍微瞭解一下,反正是台灣公司,到時候跟台幹一起搭飛機,公司司機會接送到當地工廠宿舍,所以根本不用擔心,而且重點是,我知道我看再多背再多也沒有用,真的到了那邊,還是啞巴一個、聾子一個。
一個星期之後,我和公司的總經理協理一起搭飛機,兩個小時,我們抵達越南首都河內,一下飛機,儘管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但是在機場看到那些滿滿的陌生文字,還是被震憾到啦,生平第一次,置身於100%鷄同鴨講的土地。

發佈日期:2015-07-18
我的第一次在越南(1):海陽到河內
在台北工作,不意外,在大陸工作,不解釋,那麼……,來一個驚嘆號的:我在越南工作過!
越南雖然說大不大,起碼還是有九個台灣大。一般越南分成北越、中越、南越,台商在越南,還算多,大部份集中在南越胡志明市的周邊一帶,所以我的工作地點,算是牛逼有特色——我是在北越,在一個離首都河內不遠、四十分鐘車程的地方:海陽省。
它是我的第一個外派。我慶幸,第一次是在那裡渡過,因為我清楚:它就是我的史上最荒涼,之後只有更好,不會更壞。即使有哪個地方比它更荒涼,我也不去了,我就是寧願家裡蹲,也不願再去一個人不生鬼不熟的地方打滾。
正因為以後不會再有,所以難得,人生難得就這麼一次。
早上八點還在桃園,中午十二點就到河內了。越南跟台灣時差一個小時,我打電話回家報平安時,台灣是下午一點,家人已經上班。我下午兩點到海陽,在工廠吃午餐,對北越的第一眼印象:一個沒有高樓大廈的地方。
越南正常是周休一日,所以台幹就不用想了,當然也是周休一日。話說工作六天休一天,是有點慘,不過雖然如此,其實只要好好利用,一天的休假,還是可以做很多事。
外派幹部,粗分三種:第一種,不意外的花天酒地型,好發於中年男子,它容易傳染,而且無藥可醫;第二種,是不用解釋的宿舍阿宅型,好發於女性同胞,她們年齡不限,號稱有網路有PPS就可以過活;最後一種外派人,是大江南北的驚嘆號型,好發於不安於室的人,這種人,行動力超強,很會計算,他們是這麼想的:一天24小時、六天總共144小時,這麼多天這麼多小時,時時刻刻關在工廠夠苦悶的,終於等到假日,怎麼還能夠待在那個小圈套里?
終於離開每天加班的事務所,終於第一次不在台灣島生活,外派如我,就是屬於最後的那一型:脫疆野馬,血統純正。
我開心迎接在越南的第一個星期天,起個大早,在宿舍餐廳吃完早餐後,好心的前輩借我腳踏車一台。
工廠正前方是一條大馬路,通往離工廠最近的小鎮,我一路騎,騎二十分鐘到達小鎮。沿途經過銀行、超市、小吃攤、不是很豪華的家電賣場。那個小鎮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台北三芝鄉的鄉公所附近一帶,以台灣的南部來說,就像是高雄的美濃鎮。
下午,我準備挑戰河內。
工廠前面就是類似台灣的大省道,省道上很多長途大巴,只要大巴的前面上方,寫有河內這個越南字的,表示是開往河內的大巴,站牌甚麼的也不需要,你只要站在快車道旁,招手,大巴就會停下來,可以直接上車,在車上自然有人跟你收錢,至於到底要收多錢,沒有公定價,每一次都不一樣,看你熟不熟、看你好不好坑殺。
搭車方式一整個超簡便,我唯一的困難是:語言完全不通!連簡單的一句「我要到河內」,都沒有信心可以讓越南人聽得懂。
雖然到越南之前,書店的越南語教學本、網路上的陳鳯凰教學部落格,我都有認真看正經學,可是真正到了上戰場,我還是只能承認完全沒用。越南語有六個聲調,怎麼發出正確的聲調,就是個挑戰,一個剛開始很難突破的挑戰,我就是敗在這裡。宿舍有越南本地的打掃阿姨,出門前,我想辦法讓她知道我要去河內,跟她一直對嘴:河內、河內、河內,對嘴十數次之後,我終於有點自信,應該可以講得出越南人聽得懂的河內兩個字。
我有自信,但是打掃阿姨不放心,所以最後阿姨是把我交給門口的警衛,警衛當然也是越南本地人,瞭解之後很是熱心,立刻帶我到大馬路上,攔下一輛經過的大巴,跟車上的人說了幾句我有聽沒有懂的話,我上車,坐在應該可以到達河內的大巴上,而且,我真的成功到達河內。
我不敢跟其他台幹講,因為就算在那邊待很久的台幹,好像也沒有幹過這種事,更何況,那還是我到越南的第一個星期天,人生地不熟,重點是,一句像樣的越南話也講不出口。
現在想想,真的是一匹脫疆野馬,一匹不知道甚麼叫危險的野馬。
圖片一:
到河內不到還劍湖,如同到上海不到東方明珠一樣的奇怪。
關於還劍湖,有一個在越南人人都知道的傳說:
十五世紀越南黎太祖游湖,神龜浮出水面送寶劍,黎太祖以此寶劍擊退明朝駐軍,越南獨立。建國之後,黎太祖游湖,神龜又浮出水面,索回寶劍。
湖南邊有孤立的三層龜塔,據說就是歸還寶劍的地方。
圖片二:
越南一個天王級男歌手的演唱會,Dam Vinh Hung,地點超贊,在市中心一個類似巨蛋體育館的地方。是我的越語家教老師跟我一起買票一起看的,那票價,小貴,我記得算算快台幣一千多塊。
家教老師說:在越南,男女老少都喜歡這位歌手。
天王出場前,有很多歌手暖場。我沒有一字一句聽得懂的,但是照樣看得聽得沸騰起來。現場很樸素,沒有台灣演唱會常見的一些跳呀飛呀搞怪的特效,不過整個氣氛還是熱鬧,歌手跟聽眾都很開心。
越南人都喜歡這樣,在一起就是開開心心的……,一直聊天一直聊天,聊一些我完全聽不懂的話。
發佈日期:2015-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