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的精髓在於一切眾生都皆能成佛。《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是大乘佛教主要經典,本文提供前文後序線上全文,分享個人得到的1個佛法啟發。
目錄
Toggle
病中弘讀佛經
這個世界太多、太雜、太大、太苦,佛說這是空、是虛、是無、是滅,你可以說這是消極躲避了一切,但仔細端祥菩薩金剛和得道高僧的相貌,那應該不是消極,煥發著一股莊嚴肅穆。原來佛法是希望用更正面的心態和智慧去放下、去捨棄、去見性、去慈悲,有了如此正覺,力量由然而生。
贊贊小屋每天鍛煉身體,大概一年沒生過病,家人見我微恙是略帶嘲諷:你也會感冒呀,弄得自己也覺得有點沮喪,身體心裡狀態都不是很好。
生病時正好讀《法華經》的傳序後序,瞬間豁然開朗,雖然不會到何謂三藐三菩提的境界,但也有個自己的小小啟示。就跟地震一樣,最好偶爾有幾次的小動蕩正常釋放能量,才不會累積已久突然來個大地震。人的身體也是,倘若久久沒生病,也許外來病毒一來,肉身驚慌失措,都不知道怎麼跟病毒打仗了,所以偶爾生病反而是好事。
以佛教來說,肉身一如山川河流,生病和地震是相同法相,可以消極厭倦,也可以積極面對,有了這一層認識之後,看待自己這次小感冒遂能嫣然一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苦不是苦,是劫不是劫,反而從中得到了力量。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西晉惠帝永康年中,長安青門、燉煌菩薩竺法護者,初翻此經,名正法華。東晉安帝、隆安年中,後秦弘始,龜茲沙門鳩摩羅什、次翻此經,名妙法蓮華。隋氏仁壽,大興善寺、北天竺沙門闍那、笈多、後所翻者,同名妙法。三經重遝,文旨互陳。時所宗尚,皆弘秦本。自余支品、別偈,不無其流。具如敘歷,故所非述。
夫以靈嶽降靈,非大聖無由開化。適化所及,非昔緣無以導心。所以仙苑告成,機分小大之別。金河顧命,道殊半滿之科。豈非教被乘時,無足核其高會。是知五千退席,為進增慢之儔。五百授記,俱崇密化之跡。所以放光現瑞,開發請之教源。出定揚德,暢佛慧之宏略。朽宅通入大之文軌,化城引昔緣之不墜。繫珠明理性之常在,鑿井顯示悟之多方。詞義宛然,喻陳惟遠。自非大哀曠濟,拔滯溺之沈流。一極悲心,拯昏迷之失性。
自漢至唐六百餘載,總歷群籍、四千餘軸。受持盛者,無出此經。將非機教相扣,並智勝之遺塵。聞而深敬,俱威王之餘績。輒於經首,序而綜之。庶得早淨六根,仰慈尊之嘉會。速成四德,趣樂土之玄猷。弘讚莫窮,永貽諸後云爾。
妙法蓮華經後序
後秦沙門僧睿述
法華經者,諸佛之秘藏,眾經之實體也。以華為名者,照其本也;稱芬陀利者,美其盛也。所興既玄,其旨甚婉;自非達識傳之,罕有得其門者。夫百卉藥木之英,物實之本也;八萬四千法藏者,道果之原也,故以喻焉。
諸華之中,蓮華最勝,華尚未敷,名屈摩羅;敷而將落,名迦摩羅;處中盛時,名芬陀利。未敷喻二道,將落譬泥洹,榮曜獨足以喻斯典,至如般若諸經,深無不極,故道者以之而歸;大無不該,故乘者以之而濟;然其大略,皆以適化為大;應務之門,不得不以善權為用。權之為化,悟物雖弘,於實體不足,皆屬法華,固其宜矣。尋其幽旨,恢廓宏邃,所該甚遠,豈徒說實歸本,畢定殊塗而已耶?乃實大明覺理,囊括古今。云佛壽無量永劫未足,以明其久也;分身無數,萬形不足以異其體也。然則壽量定其非數,分身明其無實,普賢顯其無成,多寶照其不滅。夫邁玄古以斯今,則萬世同一日;即萬化以悟玄,則千途無異轍。夫如是者,則生生未足以期存,永寂亦未可言其滅矣。尋幽宗以絕往,則喪功於本無;控心轡於三昧,則忘期於二地。
經流茲土,雖復垂及百年,譯者昧其虛津,靈關莫之或啟;談者乖其准格,幽蹤罕得而履;徒復搜研皓首,並未有窺其門者。秦司隸校尉左將軍安城侯姚嵩。擬韻玄門,宅心世表,注誠斯典,信詣彌至,每思尋其文,深識譯者之失。既遇鳩摩羅法師,為之傳寫,指其大歸真,若披重霄而高蹈,登昆侖而俯盻矣。於時聽受領悟之僧八百餘人。皆是諸方英秀,一時之傑也。是歲弘始八年。歲次鶉火。
說文解字辭典
(引用自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趣樂土之玄「猷」:ㄧㄡˊ,謀略、計畫。《爾雅.釋詁上》:「猷,謀也。」《書經.君陳》:「爾有嘉謀嘉猷,則入告爾后。」道理、法則。《詩經.小雅.巧言》:「秩秩大猷,聖人莫之。」漢.鄭玄.箋:「猷,道也。大道,治國之禮法。」
三經重「遝」:ㄊㄚˋ,眾多而紛亂的樣子。《漢書.卷三六.楚元王劉交傳》:「及至周文,開基西郊,雜遝眾賢,罔不肅和,崇推讓之風,以銷分爭之訟。」
歲次「鶉」火:ㄔㄨㄣˊ, 鵪鶉,動物名。鵪雞目雉科鶉屬。形似雛雞,頭小尾短而圓胖,羽毛以赤褐色為主,善走而不善飛,以種子、穀類、昆蟲等為食。
贊贊小屋讀書的好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