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球崛起》科幻片典範

科幻片有屬於它獨特的深度
1997年英國《自然》雜誌發表一日千里的科學成就,地球有史以來第一隻複製羊誕生。愛丁堡科學家取出白臉羊的細胞核,替換進一隻黑臉羊的未受精卵細胞中,移殖到另一隻黑臉羊子宮裡發育,最後「拷貝」出一隻白臉羊。這隻羊叫桃莉,和先前取樣的白臉羊有相同遺傳基因,內在外在長得一模一樣,隔了六年的雙胞胎。
這則報導在當時火山爆發,一瞬間點燃全世界人類想像:希特勒步兵連、侏儸紀恐龍園、無限量肯德鷄、心肝肺活工廠。好萊塢當然沒放過這個題材,從2000年開始,阿諾史瓦辛格的《魔鬼複製人》、史蒂芬史匹柏的《AI人工智慧》、傳奇系列的《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每年有大腕試圖以這項科技作文章。(不過仔細看了一下,星際大戰內容跟複製人科技勾不到邊,電影片名倒是極聳動之能事)
這三部電影都是廣義的科幻片,分別代表了科幻片的三種類型:一個是拯救科技被爛用的動作英雄片,一個全然把重點放在科技人性的衝突,最後一個則是根本架空了現實的作夢世界。我一直覺得在動作特效與情感掙扎之間,科幻片有屬於它獨特的深度,應該有個故事把種種的科幻元素整合起來,有些東西可以更深入地挖掘,更著重於科技發展的人文省思。
凱薩誕生開啓這部電影的深度
今年有幸在電影院近距離感受《猩球崛起2-黎明的進擊》,旁邊女性友人知道我沒看過第一集就跑來啦,給我出功課讓我回去一定要看,因為第一集好看多了!我自己給續集是滿分的大螢幕體驗,所以對於朋友的推薦心存疑惑,第一集真的如此好看?過了一陣子,等到我實際觀看,從一開始播放就按不下停止鍵,實在非常精彩,看到結束我才驚覺,一直以來所尋找的那個未知的科幻片典範,原來在這2011年上映的電影《猩球崛起》。
通常這一類科幻片,開頭重心會放在狂野科學家(現實例子是複製羊桃莉的父親,),中間一大段是病毒擴散的血淚交織場景,最後合理結局是英雄拯救了世界。《猩球崛起》經典之處在於打破常規另創新局,截然不同的劇情架構,整部電影分成三條主線:生物科技濫用、凱薩成長蛻變、黑猩猩革命起義。這三條主線依照時間順序粗成電影成三段,在主旨上緊緊纏繞住生物科技這個主題,故事上則是最後革命起義作為劇情張力的爆發點。
病毒擴散一般是科幻片最容易發揮的地方、也是這部前傳電影往後所有續集的關鍵,這個關鍵卻被安排在最後以類彩蛋形式呈現,而所謂呈現也僅僅是飛機路線圖上的擴散。至於英雄,故事裡面從始至終塑造出來的英雄,遠遠跳脫出類型電影的刻版印象,是蠻多人已經很熟悉、傳奇人物珍古德於非洲終身研究觀察的動物:黑猩猩。這部電影拍案驚奇最厲害的地方,我覺得應該是很多觀眾和我相同,即使只是觀影瞬間的某一刻,我們真的視黑猩猩凱蕯為英雄,而這位英雄最後揭竿起義的革命對象,卻是所有泛泛之輩的人類。
更著重於科技發展的人文省思
凱薩誕生開啓這部電影的深度。他(牠)母親被抓去當活體實驗的白老鼠,奬賞是一粒葡萄或一瓶汽水,然而一不小心觸犯人類天條,結果就是好幾槍斃命,因為實驗室向來缺錢,不缺待解剖的青蛙。當時尚在子宮之中的凱薩倖存,被實驗室科學家養育長大。因此凱薩身世隱含著所有生物科技背後看不見的犧牲,凱薩一開始有點像是「吃了聰明藥的桃莉」,人類以上帝之手創造出新科技生物,但即使愛凱薩如子的天才科學家,再怎麼努力沒辦法給予適合凱薩天性的環境,雖然穿著衣服,外形仍然是人類眼中的動物,雖然如同人類般自由行走,外出必須跟大型犬一樣項鍊圈著,凱薩除了高度進化的智力之外,還伴隨著智力發展而來的細微情感,這個情感終究使他提出哲學性的問題:凱薩是什麼。
科學家徒有上帝般的技術,沒辦法回答這個無解的問題,應該說答案只有上帝清楚和自己知道,只有自己去思考、去碰撞、去領悟,才能找到自己的信仰。於是我們在電影看到最憾動人心的蛻變。凱薩從無法理解其它人類看待自己的眼神,到開始接觸融入自己同類群體,到最後教化領導自己的同伴掙脫枷鎖,和人類奮戰到達應許之地。這是一個生命體瞭解、承認、反省、突破自己的過程,如同《侏儸紀公園》經典名言:「生命會自己找到出口。(Life will find a way.)」,我們從小看他長大的凱薩找到自己出口。
故事結局當然是革命起義成功,不用科家學講凱薩也清楚,人類高科技文明總有一天將黑猩猩們打敗,然而連人類也料想不到的是,在那之前,自己竟然被一手所創造的文明毀滅。十五世紀達芬奇沒想過手繪的飛行器未來翱翔天空,並且成為㩦帶核子彈的戰鬥機,愛丁堡科學家也沒想過複製羊多莉會早夭死亡,其實人類不知道不能控制的事情太多了。《猩球崛起》描述一個時代、一個揭竿起義的英雄、一個可能的未來,是一部精彩刺激的電影,更是一則驚心動魄的警世寓言,是我看過所有科幻片的典範。
所有科幻片的典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