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PC HOME買小米筆記本電源線紀事(三):Made for iPhone

Google Play Store
這系列文章主題是在臺灣PCHome購買電源線的經驗,開場舖陳就離題了,終於要開始回歸到文章主題。
不過談電源線之前,先談談連接線。
現在連接線很便宜了,種類多,功能多。我目前有用到的USB 2.0、USB 3.0、Micro USB、Type C等資料傳輸線,好一點的連接線是傳輸資料和裝置充電兩用,另外還有比較特別的,像是Micro USB和Type C之間的轉接頭,現在還有些是3合1連接線,就是把Micro USB、Type C、蘋果Thunderbolt,都合在一起成為一條三頭蛇的線,不過依照我個人經驗,三合一效果不是很好,所以我會建議各自單買就好了。
前面提到現在線材價格很便宜,但就是這麼便宜的東西,需要的時候少了它,就好像上厠所解放完,卻發現沒有衛生紙一樣。例如開車,明明車上有移動電源、也有可以USB充電插座,沒沒有充電線,不行就是不行,只能眼睜睜看著手機沒電,連導航都成了問題。我也曾經遇到在機場候機,想把相機上拍的照片傳到電腦和手機,明明背包裡有行動電源的充電線,但誰料到這充電線沒辦法傳輸資料,插插拔拔了了好幾次都不行,徒然在機場生了一會悶氣。
前面提到在機場找不到合適線材的問題,只要不是一窮二白的學生,應該都蠻好解決的,反正價格不貴,那就買兩條看,有多少需要就多買幾條。例如一條放在公司辦公室抽屜裡、一條放在家裡電腦桌旁,再買一條放在出門包包裡,甚至有需要的話,出差用行李箱夾層中也擺一條!如此確保沒有線到用時方恨少的困境,既然時間就是金錢,那麼就以金錢換取時間。
提到連接線,忍不住離題談談安卓陣營與蘋果陣營的差別。毫無懸念,蘋果是既高貴又封閉,同時卻讓人愛不釋手,賈伯斯時代的黃金盛世更是如此。我個人是從iPhone4s開始體驗蘋果的美好,那時候安卓手機大致使用Micro USB插口,iPhone4s是自我封閉的閃電線。到現在安卓陣營已經發展出Type-C連接線,而蘋果陣營只是從大的閃電線變成小的閃電線,一樣封閉。Type-C不但作為手機連接線,可充電可傳資料,還能取代電腦傳統的USB插頭,連接聲音或影像,基本上已經是一統江湖了,相較來講,蘋果的閃電線沒什麼進步空間,有的只是依附在蘋果系統的封閉性。
但是這個封閉性現在看來,是庇蔭在賈伯斯光環底下的。
後賈伯斯時代,蘋果步下神壇,安卓陣營有三星和華為等大神奮起直追,先前神壇和平庸之前巨大的差距,依我個人最近使用過蘋果旗艦手機iPhone XS Max和安卓最新款華為Meta Pro 30的經驗比較,目前蘋果iPhone仍然是手機高大上的最佳首選,可是兩者之間,已經不是飛機和火車那樣的距離了。從蘋果封閉系統的鬆動,就可以看得出形勢比人強了。
Apple iTunes
從iPhone4s到多年後的iPhone XS Max,從大閃電線到小閃電線,雖然仍然相較於安卓體系封閉,但是透過MFi認證和大陸的眾多生產大軍,現在已經有很多國際和中國的可靠品蘋果連接線可供選擇,所以價格已經降下來了跟安卓差不多了。不過就照我個人經驗,較為特殊的連接線像是閃電接口轉hdmi,還是在蘋果官網上購買好,當然,價格也是較為感人。
既然離題扯到了蘋果的連接線和Mfi認證,再離題談談蘋果封閉的iOS系統。多年以前,我入手蘋果iPhone4s第一次操作iOS系統,當時覺得iTunes和電腦的音樂和App資料庫同步相當先進。後來用了幾款安卓小米機再回到最新蘋果iPhone的懷抱,發現蘋果沒有變,換句話說是沒有進步,還是要溫習多年之前的老方法,透過iTunes同步手機和電腦的資料庫。
雖然相較於iPhone 4s的絶對封閉,蘋果現在把手機的部分檔案開放出來,可是必須通過類似iTunes一樣的iCloud Drive和電腦進行檔案同步和資料傳輸,等於電腦要獨立創造出一個資料夾,和蘋果手機進行各種類型的交流。
如果這不是封閉,那什麼是不封閉?
有使用過安卓手機的人都知道,你的手機就好像大一號的隨身碟,一邊Micro USB或Type C、一邊是USB,手機就變成電腦的一個資料夾了,裡面所有檔案都可以透過電腦加以新增、讀取、更新、刪除的(專業術語叫CRUD)。
說到蘋果手機檔案的系統封閉性,我在淘寶上有找到一款Y disk,它雖然沒辦法直接把蘋果手機變成電腦資料夾,但是間接以App應用程式分享文件的途徑,足以把蘋果手機的檔案傳到隨身碟裡面,而這個Y disk隨身碟一端是閃電凸、一端是USB,因此繞了個圈圈,實現了將手機檔案傳到電腦上。
像這樣透過App中介,解決了單一檔案傳送的問題,但顯然沒辦法像真正的隨身碟一樣,做到大批量的檔案處理。所以現在如果舉行安卓手機和蘋果手機以隨身碟傳輸檔案的比賽的話,蘋果手機是一隻緩慢的烏龜,安卓手機是一隻驕傲的兔子。
Made for iPhone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