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以致用,經世濟民(下)

哲學概論
台大校風自由,我遇過的又以經濟系最開放,因為根據經濟學理論,課程可以是一種公共財,越多人消費,產生效益越大。不過,經濟系理論也告訴我們,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必須再思考誰「消費」這個公共財能產生最大效益。我哲學系的,畢業後找工作,面試官會問哲學系怎麼來應徵這個工作?(搶飯碗!)。不過其實早在學校修課的時候,偶爾就有相同困擾了。
開學前會先線上排一版課表,有些課和財會工作一樣,限定本科系,除非有輔系或雙主修,外系真有學習熱忱想選修,必須開學後找教授加簽,而且除了科系限制,蠻多課程會註明人數限制,熱門課程常常額滿,所以有時候第一堂下課後會排很長的隊伍,台大教授不太會刁難,偶爾隨口問我哲學系的怎麼來修這個呢,通常我把雙主修經濟學的招牌拿出來,沒遇到過困難。
也有踼到過鐵板,大學「七年級」 (轉學加延畢),因為暑修微積分還有自學統計學,對於財金系的課程很感興趣,選修了財金系的投資銀行管理,另外我很嚮往數理統計,自知沒有辦法像一些財金系同學修數理統計,況且已超修,能排得上的學分有限,所以最後我是挑戰經濟系的計量經濟學,聽起來就很威。那時候跑去給教授加簽,那個教授滿滿的黑人問號,怎麼會有哲學系學生冒出來,不過也沒多說什麼,還是簽了,我自己是到了學期中的時候,確認越級打怪沒辦法負荷,鼓起勇氣,給教授簽退。
我在台大總共修了217個學分,畢業總成績:81.55,印象中那是唯一簽退的課程,經濟系教授和一開始加簽一樣沒說什麼,不過我倒是記得很清楚那教授神似安西教練的和藹表情,到現在偶爾看新聞,才知道原來教授深藏不露,頗有政治淵源!
經濟系到了大三,會有一些偏向財經政策的必修,例如財政學、貨幣銀行學, 可以看到有些經濟系教授是在朝為官(法律系也有,比例相對較少),所以經濟系畢業發展的好的話,有一塊是在公部門服務。不過這個除了所學科系,家世背景應該也是很關鍵的因素。除此之外,在經濟系所學的那些模型和理論,在產業界學以致用的機會不多。比較直接相關的事是銀行金融和產業分析,但是真要做這一塊,商學院的財金系才是正宗熱門,因為財金系也會涉及到總經個經,到了大三不會有公部門的財政學和貨幣銀行學理論,而是往私部門的投資學和財務管理發展,並且還搭配學術性強的數理統計作為基礎。
電磁學
講到這裡,離題這麼久,回顧了大學所修的那些課,終於要回到主題,也就是找工作。
如同先前文章所言,法律系和會計系在學校所學和畢業工作是完全正相關,但是在求職面試的這一道關卡卻有很大的不同。法律系不管在學成績如何,國考沒通過等於沒拿到門票,所以跟大學聯考一試定終身雷同,一進法律系,肩上扛著就是四年後大考的壓力,無論是公家司法官或者是事務所律師,過了國家考試才有一般認知中的「法律工作」,就讀學校和在校成績只是錦上添花,名校畢業表示會唸書,考上機率大很多,但同時,沒考上的壓力更大。我就有遇到認真的法律系同學沒考上,畢業後在學校旁邊租房子多待了一年。
而除了法律會計哲學經濟,大學裡科系何其多,選校不選系、選系不選校,到底該怎麼選?依照經濟學的需求供給理論,每個市場到最後都會達到一個均衡,完全競爭市場的價格代表了普世價值。如果把大學科系當作一個市場,學校是供給面,學生是需求面,熱門學校科系是每個人都要搶的資源,代表它有世所公認的價值所在。如果沒什麼非要不可的個人追求,不知道怎麼選,那麼就依照熱門科系落點排行選填志願吧,考得不錯,然後大學好好唸,出社會都是一尾活龍!
我自己的例子,高中雖然有發一本厚厚的大學導遊書,那時候把它當漫畫看,選填志願跟屁小孩一樣,後來峰迴路轉,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過程中因為修成管會有團體學期報告、參加臺灣文學社社團、加上每個禮拜經濟學人英語讀書會,認識了一些形形色色的台大人和台大科系,以我現在工作好幾年的經驗回頭看,深深覺得大學念什麼科系,猶如青春正當時所交往的男女朋友,不一定決定你的人生,但你的未來,絕對是以這個為起點揚帆。在此分享我看到的各科系的模樣,拋磚引玉供參考。
財務管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