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洛弗檔案》(Cloverfield)偽真實拍攝的驚悚紀錄片

《科洛弗檔案》(Cloverfield)自由女神像
傳統怪獸片有個簡單公式:主角介紹、怪獸現身、經過一番死去活來的火併,世界再度被拯救。例如在布魯克林橋中彈身亡的《酷斯拉》,又例如在帝國大廈摔死的《金剛》。這一類型電影,似乎除了怪獸造型再嚇人再噁心一點、場面特效再炫目再唬爛一點,沒其他花樣了。然而,2008年的《科洛弗檔案》(Cloverfield)出現,打破了先前所有的框框架架,它以一種最為「真實」、卻又無比新奇的手法,帶領電影院觀眾親身感受一次怪獸襲擊。
之所以說親身,意思是這部電影所切入的角度,非常貼近當前時代。有個網站的台呼如此說道:「人人都是生活的導演。」在這個智慧型手機成為標配的時代,每個人口袋裡那個小玩意掏出來,隨時隨地可以拍照片、錄影片,因此現在哪個地方發生重大災難事件,有時候網路上馬上有第一手實況影片流出來。所以如果哪天美國曼哈頓真的被不明怪獸襲擊,軍方不得已將整個曼哈頓「連人帶獸」一起轟乾淨,確實很有可能日後會在廢墟中,找到一段最真實的紀錄片,這個,就是這部電影設定的背景概念。不過在2008年,手機沒現在方便,於是電影《科洛弗檔案》裡面,是以DV形式呈現。
電影一開始,這台DV是為了拍攝一場送別派對,扛DV的人心不甘情不願被委以重任,為的只是日後紀念(天曉得日後誰會看這個送別派對呀!),而等到巨變發生,這個原本只是臨時被丟一台DV的人,逐漸意識到自己身處一場人類聞所未聞的災難,隨時有可能拍到自己臨終前最後一幕,而手上這台DV,剛好是這場災難最真實的第一手記錄,所以一路扛著DV,至死方休。整個DV的拍攝內容,也就是整部電影開始與結束。想當然爾可以提出很多質疑,包括體力這麼好,扛著不放穿地鐵上大樓,包括DV是裝了多少電池永遠用不完,甚至是包括已經生死關頭了,莫名其妙比戰地記者還要使命感,這些種種質疑,在主角一句話這個很重要,不要停止拍攝,把電影裡的主配角一群人、還有電影院裡的所有觀眾,一起都拉進了一場絕無僅有的恐怖體驗。
因為拍攝手法特殊,對於這部電影的評價和喜好,註定是兩極化。按讚的,可以理解導演的企圖心,這部電影等於是去導演化,將所有鏡頭隱身在DV背後,這個說來簡單,實際進行時,最重要的還是考驗導演功力。另一方面,如果不喜歡這部電影,很容易可以找出給噓的理由,包括鏡頭搖來晃去看暈了,包括從頭到尾怪獸沒出現過幾次、電影也不打算交代怪獸到底從何而來。
《科洛弗檔案》(Cloverfield)不知名怪獸
劇情設定上,《科洛弗檔案》只有短短九十分鐘,電影不走英雄打怪獸的傳統老戲路, 從派對被迫突然結束之後,一直處在怪獸隨時可能從某個角落竄出的恐慌之中,只知道有巨大怪獸,但沒有人能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城市被整個摧毀,公安警察失去作用,就算軍隊來了也是一團亂。在如此身處絕望的情況下,配合一刀未剪、一鏡到底的DV實況攝像,一股恐懼的氣氛凝聚地相當徹底,繃緊的神經完全沒辦法鬆懈下來。觀賞這部電影,我個人體驗很像在打美國電玩《惡靈古堡》,也很像是在打日本遊戲《零》系列:在一座已成廢墟的城市區域,主角的游戲任務簡單而直線,找到受傷女朋友、然後一起在怪獸陰影中倖存逃生。
這部電影不但在拍攝手法上新奇,在結局設定上也是不落俗套,所有主配角最後都領便當了,每個人的死都有些特殊意義。被怪物咬到的瑪麗娜,是在蒙著一層白布被刺殺的,我當初看得時候實在不明白,後來大概確定是被軍方以隔離感染為由處決,在電影裡並沒有說清楚這一段,也沒有看到軍方解釋到底被怪物咬到會如何,雖然這部電影的風格即是如此,但對於一個人就突然間就被軍隊處決了,我覺得比被怪物咬死了還可怕。一路扛著DV的哈德最終被怪物咬死,而他臨死前仍然掙扎著把鏡頭對向怪物,相當戲劇性地呼應貫徹了電影的背影設定,縱使看不到血腥畫面,但是透過第一人稱錄影攝像角度,反而間接放大了驚悚力道。主角羅伯雖然經過種種努力救出貝絲,兩人終究無法順利逃離,羅伯最後講的那段話,是編劇精心設計對所有觀眾的訊息傳遞,讓這部傳奇電影有個相當稱職的結束。
看完這部企圖心強烈的電影,再聽聽導演麥特李維斯的拍攝心得,特別有感觸:「我之所以對這部電影感興趣,完全是因為故事是以人性的角度去描述一場空前的大災難。片中每個角色的個性都很鮮明,也都有發揮的空間,但是最大的挑戰也在於該怎麼把這部災難片拍得很真實。」
電影續集即將上映,依然保持高度神秘,無論續集的精彩程度如何,我想電影《科洛弗檔案》的經典地位,是不會被取代的。
《科洛弗檔案》(Cloverfield)街頭上的自由女神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