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寧靜的海》好看的文藝電影(北野武作品)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這個文藝氣息的片名
以前喜歡逛誠品書店,裡面有個小區塊是影音專櫃。誠品走高尚文藝路線,所展示的音樂CD和電影DVD,很多都是沒聽過、沒看過,價格和一般同類商品比起來,硬是貴了一點。不過雖然貴,精美包裝上那的幾行小字,介紹很用心,會讓人覺得貴有所值。就是在那個地方,我記住了《那年夏天,寧靜的海》這個文藝氣息的片名。
對這部電影始終有莫名好感,很長時間過去了,沒有真正找機會一看究竟,直到最近。
必須承認,對電影的第一印象是粗糙。1991年的電影,其實並不算老,可是和同年代的作品比較起來,所呈現的畫面感覺很「原始」(或者應稱為自然)。對於拍電影,我是一竅不通,無法做專業技術上的判斷,不過依個人觀影經驗認為,導演在拍攝時,沒有特意做燈光佈景的安排,後期也不特別做剪接調配,一切彷彿是鏡頭擺好了,演員便開始Action。
看完電影,印象還是粗糙,但感覺已經改變,覺得所謂的拍電影,本該如此簡單樸素。
電影開始,一個清潔人員清理垃圾時,撿回殘破的衝浪板,他修修補補,便和女友一起到海邊試水。看了一會兒,才發現男女主角都是聾啞人,他們彼此只是相視而笑,一前一後拉著衝浪板,從畫面的左邊走到右邊。男孩顯然先前都沒有衝過浪,笨拙地在海水裡一試再試,女孩坐在沙灘上,除了整理男孩衣服,便是笑臉凝視著男孩。
他們聽不見,彼此不講話,其實,也不需要講話,很多時候,電影很安靜,只有海浪的聲音,和一再重複的畫面。
在乍看重複而單調的畫面中,電影情節悄悄地在推展。
撿來的衝浪板壞了,只得等領薪水之後再買,原本只會嘲笑男主角茂的足球隊員和衝浪社團員,還有衝浪板店家老闆,都因為他笨拙卻沒有放棄過的堅持,逐漸改變心態,轉而成為茂學習路上的夥伴。第一次參加比賽,男女主角都聽不見,根本不知道出場,因此在無言中結束旅程,而到了第二次比賽,在大伙陪伴之下,男主角得到了小組第六的佳蹟。
只是因為撿回一個衝浪板,整個夏天完全不一樣
只是因為撿回一個衝浪板,整個夏天完全不一樣,有努力、有夢想、有友誼、有收獲、有滿滿值得珍藏的回憶。其實,如果男女主角是正常人,並不影響電影的架構和進行,但北野武將他們設定為聾啞人,這是此部電影最神奇的地方,因為觀賞電影,就好像女主角坐在海邊的笑臉一般,僅管沒有言語,只有海浪一陣一陣的聲音,感覺那樣地簡單樸素,心情卻是那麼地快樂喜悅。
經歷過日劇黃金時代,看過《跟我說愛我》,很瞭解日本非常擅長著墨身心障礙者的感情。這部電影,雖然男女主角都是聾啞人,他們的相處過程,沒有任何一點的悲情。很喜歡女主角從公車中途下車,跑到男主角身邊的那場戲,一切是那麼地自然,完全不需要言語,在久石讓的配樂聲中,男女主角僅僅依靠眼神交流和會心的臉部表情,將愛情的可貴之處,演繹地如此動人。
在他們相遇的那一剎那,我會說,那是我所看過最美好的愛情。
作為日本一代電影教父,北野武這麼談論《去年夏天,寧靜的海》: 「起初故事大綱除了『兩個聾人抱著一個衝浪板走著』以外,什麼都沒多想。兩人只是一直走著,男的想玩衝浪,女的就在海邊看著他。光是這樣就構成了故事大綱。…… 不如讓這兩人連話都不用說,只要這裡坐坐那裡走走,就能把整個故事交代清楚了。這麼一來,我等於是向『默片』挑戰。我覺得要是自己能辦到的話,最該拍的應該是一部只需要些許對白與音樂稍稍彌補一點不足,就能讓觀眾在最小限度的資訊中感受到我的訊息的電影。」
欣賞過這部經典電影,對於北野武的解釋,特別有感觸。現在電影院上映的商業片,有場面有特效,有搞笑有戲謔,有情節有話題,可是有了這些,不代表電影就會比較有質感。
大學時參加過電影社,看過幾部學院派的藝術電影,我把它分成兩類,一類是像亞倫雷奈的《去年在馬倫巴》,在電影形式上極具巧思,一類是像楚浮的《四百擊》,只是樸素地將生活拍成影片。北野武的《去年夏天,寧靜的海》,給我的感覺便是後者一類。最後的心酸結局,難免有商業電影的斧鑿㾗跡,可是正因為那樣戲劇化的設定,那年夏天的海邊,同樣的此場此景,註定不會再發生同樣的故事。
一切,因此而難忘,如同終於漂向大海、貼著定格相片的衝浪板,歸於永恒。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推薦給所有想嘗試非一般商業電影的人。
《那年夏天,寧靜的海》,推薦給所有想嘗試非一般商業電影的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