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子公司有甲跟乙,在每個月的15號,都必須申報增值稅。申報之前,相關文件要先傳回來總公司。羅的工作是投資管理,要子公司傳回來的報表,印出來檢核一遍,送簽。
甲公司狀況穩定,文件總是很快就傳回來,乙公司狀況糟糕,常常拖,不過至少,還是會在15號之前傳回來。
今天十號。早上,甲公司的稅務報表傳回來,羅沒有遲疑,他知道子公司的稅務申報,老大很重視,因此他一收到信,馬上放下手邊的工作,優先把甲公司的報表處理好,送簽。
下午,老大看完,把簽呈放在羅的桌上,問羅:「怎麼沒有乙公司的申報資料呢?」
「還沒有傳回來。」羅回答的理所當然。
「怎麼還沒傳回來?今天都十號了,注意一下。」老大的口氣不是很好。
它就沒有傳回來,難道這是我的責任嗎?羅在心裡嘀咕。
悶了一會兒之後,羅突然間醒悟,自己一開始的那個嘀咕,很消極、很不負責任。
這件事,可以從三個階段來分析:
第一個階段,是責任的歸屬。羅的想法沒錯,乙公司必須傳回報表,這是對方的工作,當然也是對方的責任,可是負責子公司對應工作的羅,難道可以撇的一乾二淨、一點責任也沒有嗎?真的倒霉最後出問題,台灣的人檢討起來,不管誰對誰錯,第一個要找的人,除了羅還有誰?
接下來的第二個階段,是做事的心態。管理上我們強調當責,我覺得所謂的當責,不只是我做的事、我來負責這般狹窄,以寛廣的心胸來想,公司裡能擔得起更多的責任,能夠看得事情就更多,能夠處理的事情,也就更多。今天羅可以說對方報表沒傳,所以不是羅的責任,但是其實羅也可以挺身而出,試著跟子公司的承辦人套交情,瞭解對方的狀況,是不是有什麼的問題,才沒有即時傳回來。老大問的時候,當場可以嘴炮幾句,不是比當場撇清責任、或者是當場支支吾吾,來的爽快許多。
到最後的階段,想講的觀念是狀況的掌握,這個能力,是一個管理者最關鍵的能力。公司的事情多到爆,針對一件小事的來龍去脈,誰做的?怎麼做?做得好不好?出什麼問題?怎麼解決?如何改進?最好都可以掌握的清楚。能夠掌握好自己做的事情,是個好員工,如果可以鷄婆一點、馬屁一點,進一步掌握好別人做的事,就是一個無形的給力主管。
職場上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個分水嶺。積極一點,向上提升,消極一點,往下沉淪。既然每天都要工作,逃不了,那麼何不把它當作戰場,勇往直前的衝,享受工作,樂在其中。
工作,就是不停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