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公主》裡山獸神形象,本身隱喻著絶然超俗的寓意,白天在陽光底下是徜徉於森林溪畔的人面獸身,到了夜晚月光,搖身成為昂然跨步的獸形巨人。
世界最大的亞馬遜雨林,面積佔所有熱帶雨林接近一半,全球20%的森林覆蓋在這塊土地上,那些人跡罕至的森林裡,棲息著全球已知生物物種的五分之一,而這個被稱為「地球之肺」的熱帶雨林,正在秒速消失中——平均每八秒,一個足球場大小的雨林砍伐殆盡,這已經是多年很多年以前的新聞了,現在,消失速度不知該乘上幾倍?更不敢開口詢問的是:終究還剩下多少雨林倖存?
我們都聽過這則老生常談的舊聞,我們都被教育過無可逆轉的生態毀減會伴隨而來,可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大部分應該像我一樣,也只是聽聽而已。個人力量實在太過渺茫,生活中太多事情壓的人喘不過氣,遙遠的雨林並不是僅僅關心就能改變,更何況,早已經有聯合國組織等專業團體持續努力中。
知或者不知,願或者不願,曾經所謂的自然,早已經消失在人類生活的世界中,與大自然和平相處不是個選項,因為科技文明的進步,早已經把這個選項淘汱了。繁榮遍佈的城市建設,四通八達的便捷交通,漫天覆蓋的網路資訊,這一切隱藏著對大自然無情無止盡的破壞,可是驕傲在無形中湮滅了所有㾗跡。因此鴕鳥心態也好、無知心態也好,人類持續以主宰地球萬球的姿態存在著。
也許,要等到五百年後,突然冒出來的邪靈橫衝直撞闖進村莊,人類才會再一次領悟大自然從未停止的詛咒。
最近重溫宫老的《魔法公主》,看到最後山獸神的死亡與回生,我想到有個盡一己之力的方法——等到我孩子喜歡看卡通的年紀,我會把所有宫老的作品都拿出來,特別是在其中他(她)看完《魔法公主》之後,很多話想跟我的下一代講,而且我相信,那正也是宮老透過這部宏偉鉅作,殷殷切切想跟所有孩子訴說的。
帶著詛咒阿席達卡從東方的盡頭,來到西邊森林想看到真相。村裡長者說西邊想必發生了不祥之事,囑付他要秉持澄澈雙眼、心中不懷任何惡意。於是觀眾跟隨他一起穿越山脈草原,沿途風景是如此遼闊壯麗,沿途遇到的卻是人類族群間相互殺戮,然後了西邊,達達拉城裡一片溫馨和氣,城牆外卻如火如荼上演著人獸之間的最後爭奪戰。
靈魂思想絶不會因為殘暴而屈服,反而帶來更多的仇恨爭戰。阿席達卡之所以能將結局引向並不美滿、但也許是最好的地方,憑靠不僅僅是高強武藝和邪靈力量,而是他一直保持中立,面對山林野獸和異族人民,都能不帶任何偏見,始終堅信達達拉城與森林有和平相處之道,所以他才可以獲得城主黑帽大人的特別寛待,也可以在森林裡與心懷怨恨的古老神獸對話,試問在整個《魔法公主》裡所有角色,有誰比阿席達卡更適合擔此重任。在我看來,阿席達卡最難能可貴的,正是如同孩童一般純潔無邪的心靈,這是貫徹宫老作品裡一直宣揚的精神,也是宫老自始至終一筆一畫勾勒下,反覆想要描述給孩童聽的故事。
保持純潔無邪說來簡單,其實如同破除詛咒一般困難,特別是在充滿仇恨對立、煙硝遍野的土地上。各方都有自己立場,沒有絶對的是與非,看似偏激瘋狂的行為背後,隱藏著不得已被迫為之的無奈。黑帽大人對於山林野獸趕盡殺絶,處心積慮是為城裡百姓的繁華安危,山林野獸也許過於莽撞殘暴,表面上是動物本性使然,實際是為了最後一寸存活之地而戰。
宫老作品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那些虛幻卻又如此可愛逗趣的動物。《魔法公主》則是剛好相反,不但野猪、山犬、猩猩在現實世界常常看到,在動畫裡面出現的形象是張揚舞爪、兇猛、與人類為敵而且誓不兩立。一開始邪靈上身的野猪差點屠村,而所謂的古老犬神,一有機會便咬著阿席達卡的頭不放,撕牙咧嘴說要吃了黑猩猩和溫馴山羊。這些形象也許和宮老一向的風格大相徑庭,可是倘若我們能夠試著想象:上帝如果能賦予亞馬遜雨林的物種稍稍多一點情感、稍稍多一點智慧,他們絕對也會揭竿起義、為生存而戰。
現實情況我們都很清楚,森林默默地被砍伐殆盡、物種無聲地從地球上滅絕,唯一為他們說上幾句話的,很諷刺地只有寥寥無幾的人類,一如《魔法公主》裡孤單疾呼的阿席達卡。宮老這部現實寓言的動畫片裡,我們看到一個個張牙舞爪、兇猛的野生動物,但看不到真正他們生吞活剝人類的模樣,所有的血腥畫面,都是人類自己互相殘殺、設下陷阱屠宰動物的場景。這個,大概是宮老不言而喻的微言大義。
更加足堪玩味的是,宮老在那個世界設定了一個近似上帝的存在:山獸神。山犬忠心耿耿守護者祂的棲息地,始終堅信不移山獸神會庛佑這片森林,野猪已經產生質疑,憤憤不平山獸神救了人類、為什麼沒有救自己的兄弟拿各神,至於人類,有害怕看見山獸神會瞎了眼、有深謀遠慮取山獸神的頭顱領賞、更有大膽妄言要大家看他怎麼殺掉一個神!所有人都是自私的、所有動物也都是自私的,各自以自己角度和立場看待上帝。唯有阿席達卡能跳脫己身的方寸之地,在山獸神治愈他的傷口卻沒有解除邪靈的咒語時,他平靜地接受這個事實,試圖去理解山獸神的用意,始終懷著敬畏虔誠的純淨心靈。
古希臘哲學家嘲笑人類把神描繪成人模人樣,因為如果馬和獅子也懂得造神,那麼將會有馬形和獅形的神。《魔法公主》裡山獸神的形象,本身隱喻著絶然超俗的寓意,白天在陽光底下,祂是徜徉於森林溪畔的人面獸身,到了夜晚在月光下,搖身一變成為昂然跨步的獸形巨人,也許是隨著歲月演進,神本身的形象跟著幻化,所以半人半獸的山獸神,既不偏袒森林裡倖存絶望的物種,也不幫助得寸進尺的人類,祂既掌管生,也掌管死,因此對祂而言,生死只是日月一般自然的遞嬗。這樣的袖手旁觀,看在憂生畏死的族群眼裡,正是古老《道德經》的一段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然而所有族群皆是如此自私自利,有利可圖就會互相爭奪,既便是全知全能的山獸神,應該幫誰?又該從何幫起呢?
狂妄人類終究將石火槍射向山獸神,上帝不死,從祂殘破身驅汹湧而出的泡沬黑水,如同古聖經大洪水般席捲達達拉城,而當阿席達卡懷著虔誠敬畏,將山獸神的頭顱奉還神明,上帝已死,臨死之前化作滿山遍野的生意盎然。我覺得這一段是宮老作品中最驚心動魄的一幕、也是最富有教育意涵的一幕。在上帝的死亡與復活之間,我們和《魔法公主》所有主角一起領悟到某種啓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也許大自然一直默默傳達信息,只是我們一直假裝看不見、聽不見,也許要等到熱帶雨林完全消失那一天,人類才會明白射殺山獸神的後果是什麼。
《魔法公主》是宮老作品中最為殘酷的世界,到處都充滿暴戾之氣,可是在這裡面,卻有我最喜歡的小角色。當阿席達卡背著傷者進入森林,那些可愛天真的小精靈一個個不知從哪冒出來,開心跟著阿席達卡一行人的腳步,有些在前面引領他們走出森林迷宮,有很多是逗趣學他們背另一個小精靈揮汗前進。到了夜晚,所有小精靈冒出樹梢,骨碌碌360度一勁地轉頭,歡欣鼓舞迎接山獸神的到來。大自然原本是像小精靈一樣,樂於親近人類,可是在山獸神被射殺的那一刻,森林裡所有小精靈像小白人落雪般墜地死亡,那場景令人不忍直視。
所幸,在動畫片結尾,重新長出枝芽的山谷溪水邊,小精靈又出現了,那是森林富裕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