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唸(7):人生多少個三十年呀

星期天下午,四樣菜,每一樣都是老婆拿手菜,我、老婆、媽媽、還有寶貝女兒贊贊,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地,一起享受了一段美好用餐時光。突然間有個領悟,一個男人幸不幸福,不看你存款有幾桶金、不看你房子是否洋房別墅、不看你車子是否寶馬奧迪,而是看你能不能和親愛的家人一起,品嘗老婆或媽媽做的家常美味。

哇!收到谷歌的信了。一兩個月前谷歌通知寄信,我人一直在大陸,上次返台,翻箱倒櫃,好險終於把它挖出來,很擔心莫名其妙丟了說。這封信遠從美國寄來,裡面就一組四位數驗證碼,可惜它不是錄取通知書,也不是匯款票據,它只是單純確認帳號地址是否無誤而已,但即便如此,這封信仍然是我心血網站的重大里程碑。

將近一年時間,一直做同一件事:歸集以前散落各處的文字,一篇一篇上傳到贊贊小屋,這裏面包含整理、檢字、找圖。過程說起來只是一句話,做起來卻是一長串很細瑣的活。一方面敬佩那一段亢奮的日子,每天1500字努力不懈,另方面,真心感到不容易,因為堅持不簡單,忍受別人嘲笑批評你堅持出來的成果,更是心酸。

自從上次被遣返回台灣,一直想在大陸有個根、有個自己的窩,到現在突然間三四年了。那天,老婆說開發商通知,可以去售樓處拿房產證,我準備好臺胞證和發票,到了那邊,原來什麼都不需要,簽個字,土地證和房產證到手!本來以為心情會很亢奮,但是沒有,非常淡定,因為這不是願望實現,而是實現的開始,因為,還有三十年的月供要還呢,人生有多少三十年呀!

時間很寶貴,所以我要關掉百度新聞、同時也放棄在其他網站貼文章,要把一些雜七雜八、殺掉我時間的活動,全都戒了,從今以後,每天回家就是寫寫寫,這樣才能回到那一段每天1500字的黃金時期。當時架網站,只是為了讓我的文章有個家,現在花太多時間在網站事務上了,應該回歸初心,專注於寫作本業。
發佈日期:2016-06-21
台北車站往事:20年夜班車與銀座杏子日式豬排
台北車站是台灣最知名的火車站,不但是台北市交通中樞,也是其他縣市前往首善之都第一個到達的地方。本文分享南部小孩北漂到台北唸書工作的經歷。
我是高雄人,從小在高雄打滾,一直到高中畢業之後,大學我考到台北,離開這個俗稱「打狗」的家鄉。
在台灣長大,常常能聽到「台北是首善之都」這句話,字裡行間折射出台北的高貴。也許台北人自己沒感覺,但是對於諸多非台北人,特別是跟南部長大的孩子,台灣這塊島嶼,東西南北雖然分成很多鄉市鎮,實際上卻只有兩個區別:台北和非台北。
為了唸大學,我走過左營熟悉的舊火車站天橋,半夜十一點零八分,坐上復興號老火車,票面上寫著:隔天清晨六點抵達台北,到現在,我還能回憶起那天晚上復興號登碌碌的聲響。
舊左營站火車站的結構很簡單,只有一個正對勝利路的大門,左邊是厠所,右邊是機車寄送商店,進去大廳西側是售票處,中間是幾排清一色藍色的休息座椅,東側是小販賣店,剪票出去是1A月台,跨過天橋就是2A月台,北上的乘客如我,就是在2A月台上車。
年邁的奶奶堅持來送我,記得那天晚上下大雨,澕啦啦的雨水淋在車窗上,我看著月台上奶奶撐著傘,很擔心她是否會淋到雨。
多年以後,直至今日,只要一想到「火車站送別」這個詞,我都會想到那時候的奶奶。
幾個小時車程,在CD隨身聽的一路陪伴,朦朧月色中穿越過雲嘉南平原和苗新桃山谷,我抵達終點站台北。
1997年,初次北上,台北火車站是個壯觀不已的迷宮。我如同小學生,胡亂走好了幾回,大約有十幾分鐘,終於定位了東西南北各三個門,中間是大廳售票處,左營火車站根本無法比擬的宏大。
大學時候台北捷運剛陸續通車,高鐵還沒有個影子,台北車站之於我,只是寒暑假回高雄時候的一個站點,從學校坐公車到火車站,買好票,如果想吃東西,會到附近的南陽補習街覓食,可能是胡亂吃的炒米粉,也可能飽食一頓的羊肉燴飯,記憶中有一段時間台北火車站為外勞活動據點,想吃飯,根本不會想到在車站裡晃。
畢業後回南部當兵,離開八年的台北大學生涯,生活重心回到老家高雄,台北對我而言,仍然是繁華發展的地方,我只是暫時離開而已,一直到快兩年後退伍,我返回台北。
2007年高鐵通車,伴隨著高鐵建設,在我的眼裡看來,彷彿是一夜之間,新左營車站驟然矗立於老家蓮池潭旁邊,現代化最新形式的建物,高鐵火車捷運三鐵共構的概念,緃然比不上台北火車站檔次,但已輕鬆將多年市中心的老高雄火車站秒殺,其實只在不遠處的舊左營站,一直讓我有點疑惑地依然健在,只是我退伍化就沒再進去過,另外,沿線火車地下化的施工仍在進行,也許又在一夜之間,再也看不到馬路上的火車柵欄了。
十年前,一整夜的復興號火車到台北唸書,十年後,90分鐘的高鐵到台北工作,內心懷抱著,同樣是南部小孩對於台北的熱情和夢想。
老家無限好,只是沒發展。不得不承認,台北確實是在台灣工作的首選,論規模、論視野、論際遇、論發展,第二大城市高雄與台北同列兩大直轄市,可是兩者之間的差距,不是僅僅90分鐘的高鐵車程能夠趕得上的。我在台北工作,四大事務所操了三年,紮紮實實把查帳那一套練上手,同樣的四大工作職位雖然台北高雄都有,職稱相同,然而如果純粹以生涯發展作考量,也許大多數剛畢業的學生,都會作出和我相同的選擇吧。
在這段期間,台北車站從三鐵共構的量變,逐漸產生質變。微風美食廣場取代南陽補習街的外攤快食,有了吹冷氣的地下街商場,再也不用到外面大熱天的3C街頭店家,因為自然排擠效應,外勞越來越少,火車站寛闊明亮的大廳走道,常常遇到學生社團席地而坐,或是跳舞練習,或是活動採排。不過我已經算是商務人士,下班時間會到東區信義區逛街聚會,平常除非是回高雄,才會偶爾匆匆經過台北車站,其實就跟以前唸書一樣,台北車站只是我南北旅程中的過渡點。
台北居,大不易。在台北唸書是一回事,在台北工作是另一回事,想要在台北定居,又是遠遠的另外一回事。即使我大學時便把台北當作首選,台北游走十年,最終我還是拎著大包小包,走進台北車站,離開這個繁華的地方,揮一揮衣袖,除了滿滿的回憶,不帶走一片雲彩,種種愛恨情仇留在舊時光裡。
現在我大陸工作,買房安居樂業,剛生出的寶貝女兒贊贊,都已經在蘇州落戶口了。公司正常兩個月有一次返台假,每次返台當然會回到高雄,一個星期扣掉兩頭搭飛機,剩下少得可憐的幾天假期,一大部份時間奔波辦理各項台灣生活瑣事,還有一天要到台北總公司述職。
目前我和台北的連結,便是這短短一天述職之旅,而且可以說是集中在台北車站。我離開台北彼時,板南新店淡水三線形成的雙十字,已經非常便利暢通無阻,而現在,站在捷運車站,面對環狀甚至是蜘蛛狀的路線圖,我感到有點茫然。所以實際上兩三個小時的述職之後,其它時間我大部份待在台北車站,不僅僅因為這裡是必經必待之處,更因為這裡有誠品有美食有商場,所有我台灣大陸待過的旅站,台北車站稱得上是首善之都。
一個人總是吃得簡單。儘管微風美食廣場的店家越來越來,絶大多數我述職時吃同樣一項:大咖哩猪排飯。在大陸,很習慣手機拿起來大眾點評,在台灣,應該有相類似的東西,我從來沒弄清楚過。因為即使台北的捷運持續擴線,高雄的捷運越來越人搭乘,但我最熟的還是蘇州地鐵,畢竟,那裡是我的工作生活重心了。
上一次返台,和在台北工作的弟弟相約台北車站,短暫時間一起吃個飯。我是曾經的老台北人,對於台北早就陌生,弟弟是新興的台北人,所以當然是讓弟弟安排,果然精挑細選了一家好店:《銀座杏子日式豬排》。
對於這家店的第一印象是視野好,台北車站來來去去這麼多年,沒有一次在這樣的小高度俯瞰眺望,遠處是車站寛敞挑高的大廳、還有四方大氣的建築,近處是店內原木典雅的裝璜,搭配精緻古樸的餐具,真是一整個賞心悅目,尚未上菜,心情已經是晴空萬里,擁擠嘈雜的車站,能有這麼一個幽靜怡人的角落,感覺如同商圈鬧區裡的星巴克一般,即使價位偏貴,也是值得。
除了視野之外,這家店的前菜也是特色。點完菜不久,送上的小開胃蘿蔔絲雖然不多,給人賓至如歸的禮遇感,接下來高麗菜清涼可口,弟弟在旁邊介紹這個可以一直續,並且大推我淋上嫩滑的柚香和風醬,我們邊吃生菜邊聊天。不久之後,缽盆裡面盛著少許白芝麻,跟著一杵小木棍端到眼前,我沒看錯,是提供給客人自己搗碎的,挺有意思!
再聊了一會,炸蝦和猪排套餐登場,我們兄弟倆,便如此正對著台北車站大廳,品嚐和風套餐,聊工作、聊老闆、聊生活、聊另外一半,那天我買的是九點半到左營的高鐵,我們七點開始用餐,吃完套餐之後上甜點,聊到正起勁我突然想到看了一下手錶,赫然發現已經九點十分了,於是急急忙忙結帳,跑去搭高鐵準備回高雄了。
坐在台北車站的高鐵車廂內,我想著和弟弟難得一聚的閒聊,其實高雄家裡有房有車,我本來建議弟弟留在老家發展,何必為了多一點點的薪水,到台北工作受氣,還要支付多很多點的房租呢,弟弟是堅持到台北打拼,一如當時我剛畢業所懷抱的熱情和夢想,從高雄到台北工作的志氣,我希望弟弟能夠有所成就,台北的確是個好地方,值得打拼一番。
十一點多的深夜,天氣晴朗的南台灣,我到達新左營站,媽媽來接我回家。曾經,也是在十一點多的深夜,我在舊左營站搭乘復興號老火車,準備到台北唸大學,那時候下著大雨,奶奶在雨中撐傘為我送行。
如今,奶奶已經不在,不管打哪個電話號碼,也沒辦法再跟奶奶問安,我仰望半屏山再遠眺蓮池潭,這是我從小生長的地方,很想對奶奶說:我在大陸買房子、也在大陸結婚生子了,如果奶奶還健在,我一定會幫奶奶買好機票,接奶奶到蘇州看看我的家。
發佈日期:2015-05-25
我的寶貝女兒贊贊(下)
隔天早上,我五點多起來,收拾好行李,打開手機,赫然發現老婆四點傳來消息:
「我好像快生了,肚子好痛。」
「陣痛?」
「是的。」
「不是開玩笑?」
「不是開玩笑。」
我眼前一片昏黑,當天的行程已經排好,高鐵票早上六點高雄發車,八點到台北,預計早上到台北總公司述職完,下午五點到桃園搭飛機回無錫,晚上八點到蘇州公司宿舍,而老婆卻在清晨開始陣痛了……
就差這麼一天,怎麼,怎麼不等一下爸爸呢?
高鐵上我持續和老婆QQ往來。原來老婆半夜四點多起來,上厠所發現見血,接著肚子從所未有地疼,好險我們老早安排好,我回台灣時她是住在自己家,在園區,和她父母一起,那時候半夜五點,她父母當機立斷,馬上叫計程車,老婆媽媽陪著她四十分鐘的車程,六點到達蘇州明基醫院(我和老婆在新區工作,考量有丁上班時候陣痛,所以一直都在明基醫院產檢)。
在高雄到台北的高鐵上,我用手機上網查詢華航班機時刻表,尋找更早的飛機回大陸。本來公司幫我訂好下午五點桃園的飛機,我查了一下,有兩班中午十二點的航班,一個松山起飛、一個桃園起飛。於是一等到他們八點,華航上班,我馬上打電話到客戶,終於確定,中午可以到台北松山機場,等候補機位。
很想讓寶寶出生第一眼,就看到爸爸。我懷著這麼一絲渺茫的希望,坐計程車從台北車站趕到總公司,財務長見到我的第一句話:「回來了,孩子什麼時候生?」「現在。」「現在?!」「真的是現在,老婆現在已經在待產室了。」
我的回答,馬上在台北財務引起一陣騷動。我打開難得派上用場的巨無霸行李箱,裡面塞的滿滿的:紙尿布、溼紙巾、月子床墊、奶粉奶瓶奶嘴,大家都鬧哄哄圍過來,有生過小孩的女同事紛紛提出經驗之談,財務長則是以一個中年男子的立場問道:「有沒有覺得肩膀的擔子更重了呢?」
在瞭解我預到松山機場等候補機位之後,同事大伙都願意讓我儘早完成述職,然而公歸公、私歸私,工作上還是很多事情要處理:跨部門會議達成共識、回覆會計師查帳所遇到的問題、面見總公司高層等。其間老婆傳過幾次現況更新:好痛、快受不了了。」「媽媽為了病床的事跟護士吵架,還是趕快過來。」「宮口兩公分了。」我因為忙於公事,沒有回覆,後來就沒有再收到來自大陸QQ的消息了。等我好不容易走出公司大門,連忙搭計程車趕山機場,已經快十二點了。
在松山機場等候補機位的時候,老婆傳來照片,一看就知道是剛生下來的小嬰兒:「生了,是女的。」

老婆懷孕期間,台灣的公司同事、親朋好友、兄弟爸媽,每次都會問是男是女,我每次都會不厭其煩地,再次解釋大陸因為執行一胎化、加上農村重男輕女的舊習俗,所以嚴格禁止醫院告知胎兒姓別,就連照出來的超音波影像,都會特別選擇不會露點的照片,當我這麼一番解釋之後,他們理所當然會再進一步問:「那你喜歡男孩?還是女孩?」
老婆十月懷胎,很多次贊贊在媽媽子宮裡活絡筋骨,我和老婆因此半夜醒來,我會貼上老婆鼓起的肚子,想聽聽贊贊的心跳,像電視劇上常常在演的那樣,可是我幾乎沒有一次聽到。像是在那樣的夜晚,我跟老婆都會討論起到底是男是女。
官方說法我們都有共識:「是男是女都好。」不過往往我會再進一步分析,老婆家裡三個女兒,她排名老三,老大老二都嫁人了,也都生小孩了,生了兩個小男孩,所以她姐姐一直嚷讓著老婆生個女孩多好,因為他們三姐妹最懂得怎麼教養一小公主。我家的部份是三個都是男的,我排行老二,大嫂有生個小姪女,所以好像我該生個男的。
說到最後,我的總結都是一樣,因為家裡三個帶把的,上有哥哥下有弟弟,從小我就一直很希望有個姐姐或是妹妹,因此,在我內心深處,我很希望贊贊是個小公主。
2015年4月22日早上10點12分,我的寶貝女兒於大陸蘇州明基醫院誕生,當時我在台灣台北,正在努力趕上松山機場的候補機位。
從台灣搭飛機到上海,從上海坐高鐵到蘇州,再從蘇州火車站搭地鐵到明基醫院,一整個下午,我不停地換乘交通工具,目的地始終只有一個,一路上我不聽音樂不看電影、不讀小說不寫文章,大部份時間我只是坐著,那是完全感覺不到時間存在的等待和期盼。
下午五點多,我終於趕到明基醫院,在那裡,我的老婆和我的寶貝女兒:贊贊。
我生命中最重要的第三個女人,歡迎來到這個世界,有爸爸在,爸爸陪在身旁,牽著你的小手,我們一起,闖盪這個世界。
發佈日期:2015-05-22
我的寶貝女兒贊贊(上)

女生有產齡的問題,青春有限,而且懷孕的生理負擔完全落在女方,一不小心擦槍走火,人為故意或人為疏失,雨衣漏水了,代誌就大條了。所以,當一個女人跟你交往,你想的可能是終於有女朋友了,但對她而言,她一定會認真進行和你結婚生小孩的可行性評估,而提到結婚生小孩,最基本的現實就是錢,必須先有錢買房買車,然後持續地花錢。因此一個成熟女人在看男人的眼光,首先一定會集中在口袋裡有多少錢,這是每個男人都無可避免的。
我自己就曾經因為存款金流不足,被委婉地打槍,明明兩人感情很好,但是一個套子沒弄好,對方馬上到衛生間洗刷,並且趕快買避孕藥來吃,這些行為看在眼底,你馬上清楚,在對方心中,到底你的分量有多重。
當初我和老婆剛開始認識,老婆跟我說想生個寶寶,並且付諸實際行動,那時候我的青春苟延殘喘很久了,在同輩之人裡面嚴重掉隊,深感遇到一個對的人不容易,於是我們明訂終身,雖然尚未領結婚證,但房產證和生育證已經緊鑼密鼓籌備中。
在台灣,結婚證、房產證、生育證三個可以分別獨立進行,結婚跟買房沒有法律上的連結關係,未婚生子的情形所在多有,兩者實際上操作,都不會遇到制度面的困難,然而在大陸,這三者是緊密關連。
為了抑制房價過熱,避免房地產泡沬化,大陸貫徹了好幾年的限購令,以家庭戶口為單位,原則上不准二套房。後來雖然政策鬆綁,不再限購,但是仍然限貸,一套房首付可以是三成,二套房首付卻必須是六成。老婆名下在蘇州園區有一套房了,實際上是她和父母一起買的,她父母除了冬天回蘇北老家之外,大部份時間住在蘇州園區,所以我跟老婆一定要趕在結婚之前,辦法購房貸款,我們未來的寶貝女兒贊贊才有自己的房子,而且也才方便我台灣的父母來蘇州幫忙帶贊贊。
限購令將結婚證和房產證綁在一起,一胞化政策則將結婚證和生育證綁在一起。
在大陸,並不是懷孕了到醫院,婦產科醫生就會幫你檢查,必須先建卡(母嬰保健卡),而沒有領結婚證,視同流氓行為,醫院不可能違法建卡,所以在大陸,未婚懷孕連看病都會遇到困難。另外,嚴格的一胎化政策,最具體的呈現便是生育證,想要給孩子辦出生證明落戶口,必須先持有生育證,而要辦這個生育證,結婚證的檢查完全無法逃避。
於是,買房、結婚、生子,我們夫妻俩眼前的道路非常清楚,14年繳完首付,一個月內必須辦好貸款,15年1月交房,預產期15年5月,時間卡得很緊,而且一關卡一關,每個環節都是不可延誤和疏忽的關鍵,不容許有一步踩錯的空間。
所幸菩薩保佑,關關難過關關過。到了四月,我們已經入住新家。每月領薪水交完房貸信貸車貸學貸,所剩無幾還信用卡最低,繳完再刷:裝紗窗、安窗簾、架好太太、大床、沙發、餐桌椅、冰箱、洗衣機、電視,老婆一直很擔心新裝修房的甲醛問題,所以交房之後,所有窗戶基本上處於完全敞開的狀態,到了四月最後一刻,我們淘寶上買了測試藥劑,關閉門窗實際檢測,一次過關!

房子ok了,接下來是人員安排。
公司規定每天的上班時間,早上是7點45分到,晚上晚完晚飯要回辦公室,待到八點,星期六雖然開恩,早上九點上到下午三點,但仍然是周休一日跑不掉。老婆幾次看醫生,預產期都是5月2日,剛好遇到我月初結帳,我很擔心到時候寶寶出生,卻沒辦法請假。老婆多次提醒坐月子一個月下不了床,所以綜合而言,我唯一的結論:光光靠我絶對是不行了,需要討救兵。
越洋電話打了幾次,終於說服媽媽工作上請長假,我在網上訂好爸媽5月2號的機票,從高雄小港機場到上海浦東機場,待三個禮拜,唯有爸媽來到蘇州新家幫忙做月子帶孩子,我才能安心上班工作,把每個月辛苦領的薪水,月光族一般地呈貢給銀行(房貸信貸車貸學貸卡債)。
一切安排好了之後,我申請4/19-4/26返台休假,實際上是4/19到4/22待在台灣,打算利用這短短四天,到移民署辦理大陸配偶來台,準備在台灣登記結婚(我雖然有大陸結婚證,但公司婚假僅承認台灣的結婚登記),同時我也要確認爸媽護照台胞證機票的狀況,另外返台還有最重要的任務,是採買台灣質美價廉的嬰兒用品,包括紙尿布、溼紙巾、奶粉奶瓶奶嘴和其它小器具等等。
當初跟老婆提返台假,她一聽便是反對,說我怎能在她快要生產前回台灣,後來我提出了返台採買的重要任務,並且將實際返台時間縮短到四天(原本一星期),終於說服了老婆,不過她加了但書:如果上飛機前有任何提前生產的徵兆,我必須二話不說馬上取消返台,改成駐地休假,在蘇州陪產,當然我一口答應了。
在台灣的四天,我順利完成各項任務,到了第三天星期二晚上,預計我隔天星期三就回蘇州了,在QQ上和老婆聊天,老婆一切正常,每天上下班,她說已經和物業約好了,星期四來修補當初因為春節拖延了好久的驗房瑕疵,要我返回蘇州之後,在家裡等著。
當天晚上聊完天,隔天一早老婆要上班我要上台北述職,老婆叮囑我將行李收拾好,採買好的東西再確認一次,隔天下午要搭飛機早點休息,我一如往常問候老婆肚子裡即將出生的贊贊(小名)。
一切,一如往常,沒有任何徵兆。

發佈日期:
有房有車之大陸貸款買房歷險記

之前寫過幾篇文章跟微博,驕傲向全世界宣稱買房,但其實心裡毛毛的,因為折騰過的人都知道,買房有兩大關卡:首付跟貸款。我雖然完成了不可能任務,分好幾次繳足了首付,有驚無險過了第一關,但我心裡很清楚:跟親戚朋友借錢,面子拉下來多多少少能擠出一點,可是跟銀行借錢,應當要有的資料少了一件,就那麼一件,也絕對是謝謝不用再聯絡了。
我又是比較特殊,台灣同胞,即使不算外國人,肯定也是外籍人員,就是沒有居民身份證,網上訂好高鐵票、卻沒辦法直接在火車站刷卡的那種。再者,每月薪資所得必須是月供的兩倍,我的實際薪資分成境外新台幣和境內人民幣,雖然總數加起來完全沒問題,然而單單就人民幣薪資而言,卻過不多月供兩倍的那道檻,因此銀行是否認列境外收入,非常關鍵,而且答案揭曉之前,誰也說不準,所以對於商品房貸款這個最後大魔王,我心裡忐忑。
看房訂房的時候,幾次小心翼翼地問銷售,問來問去銷售總歸一句話:「沒問題」結果到了簽合同,我本想如法炮製,依照台灣和東森房屋買房的經驗,在定型化契約上補一條:「貸款沒過合約失效,定金退回。」才跟老婆提出來馬上被打槍,這裡是大陸,不是台灣,除非不想買房了,不然那個條款想都別想。
於是,我只能抱著隱隱覺得不安的勢在必行,擠出定金,勇敢地簽下意向書,然後再信貸卡債一個兩個三個四個,把本來就不多的信用額度極度膨脹榨乾,硬是湊足首付,終於拿到了開發商買房合同,對於接下來的房貸之旅,我唯一能依靠的,就是銷售的那一句「沒問題」。
其實我早知道,銷售嘴巴裡最不可能吐出來的,就是「有問題」這三個字,銷售之所以是銷售,心態往往是這樣的:反正訂單先到手,其他的以後再說。
依照我在台灣買房的經驗,房地產仲介和銀行房貸行員兩個根本是好朋友,想想也是,兩方都是銷售,一個賣房子、一個賣貸款,我想買房子,於是他們兩個成一陣線,三方各謀其利。那時候我在台灣剛換工作,收入不算穩定,一想到要跟銀行貸款,心裡就沒個底,所以即使明明知道有「青年首購優惠利率」這回事,但還是全權交給房仲去跟銀行接洽。一方面是我平常得上班,沒時間沒精力跑銀行跟銀行搞,另一方面也是相信房仲和銀行是利益共同體,中國常說的一句話「有關係就是沒關係」,房仲與銀行之間的關係,能夠讓我多一點點的安心。
後來台灣的房貸果真辦下來了,那美好的一仗打過,兩年之後,人生地不熟的大陸房貸申請開始。
首付完的那個周末,銷售找來合作首選:浦發銀行(據說是利率最低)。
星期天和銀行人員談完,他提供了一份資料清單,這部份因為老婆已經有一套,買房貸款應該給銀行什麼東西,老婆很清楚,例如購房發票及首付繳款pos單、購房合同、台灣戶口名簿及單身證明、在職證明(就業證)、境外收入證明、個人所得稅完稅證明、台灣及大陸銀行流水帳等等之類,早在湊首付的同時,那些文件我們也已經同步備妥,所以見了浦發的當天晚上,我和老婆整理了一下,隔天星期一我請假,到浦發的指定分行呈交資料順便開戶。
浦發承辦人員第一時間說ok,會將我們的案件往上送。我和老婆走出銀行的時候,都不敢相信會這麼順利。

結果,過了兩天,浦發的人打電話過來,說因為我是外籍人員,購房合同需要公證,但是公證處不會受理這項業務,所以我的貸款沒過,被退回來了。
原本很客氣的銀行人員,在那通電話變得很冷淡,完全是一副沒得商量的口吻。
我只能托老婆打電話給銷售,他給的答案很簡單:找另外一家,農業銀行。
我們很快地在一個禮拜之內,補了很多資料給農行。包括老婆的收入證明、蘇州戶口本、她房子的房產證,老婆並且簽了擔保書,另外,原本浦發說不可能有的公證,老婆也成功拿著購房合冋,到蘇州園區公證處,蓋好公證章,花了三千人民幣。
農行承人員的說法和浦發一字不差:「資料都好了,她會幫我們往上送。」
接著很平靜地過了兩個禮拜。沒有接到農行的電話,我們也沒有打電話問。依照浦發得到的經驗,我和老婆抱持相同的心態: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表示沒有問題。所以那一段期間,我跟老婆上班時候幾次QQ往來,對話內容都一樣:「銀行有打電話來嗎?」「沒有。」「好!」
一般大陸買房,首付後一個月內要辦好貸款,一般銀行房貸,因為要跑總行審批和批押登記,通常會經過兩三個星期。到了送件農行的第三個星期,我剛好返台休假回到蘇州,帶著高雄買的糖村牛軋糖作為禮物,我和老婆一起去拜訪銷售,托銷售幫我們問看看農行。
結果完全出乎我和老婆的意料,得到的回答是那個經理「會幫我們問看看」然後過了一兩天,再得到的回答是沒過。
貸款送件到底有沒有問題,農行經理沒有像浦發那樣,主動第一時間跟我們講 而我們又基於浦發經驗,誤以為沒消息就是好消息,於是關鍵的兩個星期過了,當我跟老婆從銷售那邊聽到最後答案,然後再跟農行經理確認,她的口氣讓人直覺很像是「忘了這件事」,我跟老婆兩個人想到就是一陣OOXX。
購房合同上面寫的很清楚,首付完一個月內要辦好貸款,我們那時候已經第三個禮拜了,依照我老婆之前的買房經驗,大陸一直都是賣方市場,真的就有人因為貸款延誤,被開發商解除合同,雖然要回首付,但是被扣了賠償金,我們的狀況是比較好,開發商銷售很好講話,可以通融並且會幫我們想辦法。

假設貸款辦不下來,那個房子買不成,頂多也是扣點錢,大部分首付還是能拿得回來,然而有另一個致命關鍵,會讓我跟老婆兩個人火燒屁股,因為真的是再也無法挽回的遺憾。
如前所述,我的老婆已經買過房,大陸本來有限購限貸,在我們買房的時候,剛好遇到政策放寛,取消限購令,同意可以購買兩套房,然而雖然取消限購,並沒有限貸,第一套房的首付三成,第二套房的首付就必須是六成,我和老婆如果沒在結婚之前,以我的名義買房,結婚後我們夫妻因為老婆已經有一套房了,再買就是二套,必須首付六成,這意味著,十年之內我們都沒辦法再買房了。
難以承受之重。
其實只要不辦理結婚登記,暫時就不用管它什麼限購限貸了,然而重點是,我老婆懷孕了,醫院那邊要趕緊建卡(母嬰保健卡),沒有結婚證,不能建卡,沒有建卡,不但請產假有困難,甚至醫院原則上不可進行婦產檢查。況且更嚴重的是,孩子出生之後的出生證明和戶口登記,先決條件也是結婚證。
因此,我們必須趕快結婚,可是如果在貸款沒辦下來的情況結婚,又等同於宣告我們買房無望,實在蠟燭兩頭燒的煎熬。
其間,我們想過試過種種辦法,老婆也曾提出跳過銷售自尋出路,不過我的原則還是一樣,貸款的事就交給銷售,因為只有銷售為了業績,會努力幫我們找銀行接洽溝通。
果不其然,到了銷售找的第三家銀行,我們終於順利拿到貸款合同,趕在交房之前,也趕在差一點來不及的結婚之前,這個第三家銀行的貸款歷程,當然也有曲折,不過這篇文章寫超長了,在此略過不表。
總之,菩薩保佑。

發佈日期:2015-05-17
有房有車之奇瑞汽車

屌絲經驗,謹供參考。
去年年底十二月,我入手奇瑞新風雲二,是國產車中的入門款。
當我跟其它台幹提到想買車,大略說出我的上限,台幹第一個反應是搖頭,第二個反應是推薦我買二手車。依照我冷眼旁觀,已經在台灣有家庭的台幹,小至資深專員,大到廠長副總級別,即使身家財產買個中等級別的新車根本毋須皺眉頭,可是應該是有來自台灣關注的眼神種種因素,常年待在大陸辛苦工作,常年住單身宿舍出門搭公車,這個沒辦法,他們家庭重心在台灣,所以他們也許自認為純粹到大陸工作,在彼岸買房買車沒有納入過他們思考的領域。
工廠台幹目前年齡層大都四十以上,是早年第一波第二波外派來大陸的。這個族群裡面,有少部份在大陸有老婆有小孩,幾乎都是四十好幾才領結婚證的,他們其實不是超級晚婚,原本在台灣早已有家庭,但疑似長年在彼岸工作,夫妻感情疏離了,或者在彼岸寂寞孤單所以出軌,因此回台灣跑離婚手續,回大陸跑結婚手續。

這些二婚台幹都有買房,畢竟年紀一大把了還搞裸婚,根本不用丈母娘講,自己不好意思直接從飛機跳太平洋比較快。除了買房當然也必須買車,依照我道聽塗說不負責任的樣本看來,都並非高端的四輪車,很多還買二手的,相比之下,工廠有些陸幹開車進廠區比較上檔次,有些員工每個月領幾千塊薪水,直接開奧迪寶馬奔馳代步,這只是在工廠端所看到的,我聽這邊朋友說過最扯的例子,是剛畢業開一台總價等同於一輩子薪水的跑車。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
我自己本來打算聽前輩意見,到類似汽車之家的網站搜搜買台二手車,不過在一次跟當地員工閒聊的場合,同事建議相同預算與其冒風險買黑盒子二手車,不如買一台全新的奇瑞。於是我開始把這個列入選項,兩個月之後,我一時衝動敗下了奇瑞新風雲2,到手價六萬多塊,自動檔,我還辦了貸款,首付款無論對台灣人或是大陸人來說,都是輕鬆過關。
為甚麼說是一時衝動?因為我的信念本來一直都是先有房再有車,首付買房之前諸事不宜。可是,可是,只要把存了幾個月的薪水梭哈出去,馬上換來一輛四輪轎車,能擋風遮雨、進出廠區有風的四輪轎車,這對於在台灣已經有車、在大陸待了一年出門只能靠公交出租車的我來說,誘惑力無法抵抗。

電話中給奇瑞銷售店確認可以貸款,隔天到現場看車交定金,十天之後,我小心翼翼把奇瑞新風雲2開回廠區,雖然在台灣我已經環島自駕游了,從台北野柳到屏東墾丁、開過阿里山公路,可是大陸第一次開車,從木瀆到新區這一條不遠的道路,我開得特別心驚膽跳。
當初一直鼓躁著我買車最大的動力,其實跟許多台幹遇到的窘境一樣:工廠無可避免地太偏僻了,偏僻到晚上我只是想買瓶鮮奶,必須得坐出租車來回五十塊人民幣,而且除了完全不成比例的財務成本之外,還得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這對於來自遍地小七密集全球最高的台灣的我來說,每次只能在心裡默默三字經。因此為了無時差供應鮮奶,我下定決心買車。
說真的,有了車之後,我沒有晚上專程開車去買過鮮奶,不過有了車之後,雖然同一家公司、同一個廠區、同一個外派工作、同樣的薪資水平、同樣的生活環境,可是,爽度無以倫比倍增:再也不用出門走一段路等公交、再也不用觀前街空耗兩個小時招出租車、開到哪吃到哪、放假自駕游無底線、真正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有個深夜晚上我行駛在蘇州北環高架,頭腦有點不行了,昏沈沈的,幾次轉彎幾乎與欄桿零距離接觸。快接近隧道的時候,我猛然從打盹中睜開眼睛,大驚發現一輛車就在眼前五公尺處,應該是車的主人在旁邊張大嘴巴一臉恐慌望著我,我腎上腺大概是瞬間暴衝了,第一時間反射動作將方向盤右急轉到底,看著那輛車在我眼前閃過,沒有撞擊的聲響和晃動,一直到半小時我回到廠區停好車,我仔細查看車子前面的部份,確定沒有磨擦的㾗跡才松了一口氣,死神來敲門,而我幸運地躲過一劫。
常常有人說國產車安全系數不高,可是我的切身經驗告訴我,正常的車子安全系數都有一定水準,真正可怕的是手握方向盤腳踩油門的駕駛者,如果技術不夠、如果疲勞駕駛、如果酒後駕車、如果狂妄飇車,安全系數高到破表的土豪金車也是注定完蛋。
當然啦,能買合資車何必國產車,能買跑車何必合資車,但我奇怪的是,台灣明明有句俗話:「沒那個屁股別吃那個瀉藥。」一個月薪水幾千塊人民幣,是要開多好的車呀?(純粹說我自己)
花最少的錢買台代步車,除了上面提到的爽度無以倫比倍增之外,對於我還有數不清的好處。台幹本質上是外派,都有個名為「逐水草而居」的淡淡悲哀,隨時等著被遣返回台,再怎麼好的車子二手出去都是腰斬,哪天真正要回到彼岸了,便宜代步車便宜處理掉,心比較不痛。

如果很幸運沒有被遣返,外派工廠最大的好處就是一定有宿舍住。我之前台北事務所工作,每天出外勤把客戶辦公室當家,自己租的房子根本只是睡覺的地方,遇到外地出差一兩個星期更是OOXX,一個月房租繳出去感覺很像打水飄。所以外派之後不愁吃不愁穿(廠服)不愁住,我就發現只要有心,不唱K不洗腳不出入其它不正當場所不養奶粉,存錢絕對不是問題。
題外話,外派都可以定期返台,把這返台假當作是探親假也很贊。畢竟即使人在台灣,在外地工作的情形也是所在多有,像我雖然在大陸工作,遠比台北還要遠,可是因為返台假的關係,待在家裡陪年邁雙親的時間是樂勝在台北工作的時候。
回到奇瑞新風雲2,很感謝這大陸版的「人人有車不是夢想」,讓我在這八個月暢快享受了一萬五千公里,讓我有車之後還能夠存一點小錢起來,於是我修正了買房之前諸事不宜的原則,改成先有車、再有房、然後再換車。不管在台灣還是大陸,想要安居樂業都是同樣的道理,工作能做就好好做,錢能省則省。
八個月的奇瑞新風雲2之後,我付了買房訂金,呵呵,屌絲的小小逆襲。

發佈日期:2015-03-25
三十年高雄,可利亞

我是高雄人,土生土長,從小看著這座城市長大。如果談起五十年前高雄,那是我爸爸的年代了,沒有發言權,只能默默閃邊站。可是如果是問起三十年前高雄,例如歷史老師出作業考考家長:「都市快速變遷下的人文關懷」之類的八股文題目,那麼我的年紀剛剛好,可以當個活化石,夾在舊高雄和新高雄的縫隙之間,歲月擠壓出來的情感,我想說上三天三夜。
國小六年級,世上只有任天堂好的年代,小學生家裡只要有台紅白機,就是班上的土豪金了。當時奶奶家在華夏路一條小巷子里,那時候作為新莊田埔到左營軍眷的主幹道,老華夏路兩旁是大片大片的農田,路的盡頭和現在一樣,是連接高雄老火車站和左營老火車站的鐵軌平交道,爺爺以台語稱呼它為「鐵支路」。每天早上,我背著書包走過兩邊滿是稻田的華夏路,常常要和許多摩托車和大人小孩們,一起在噹噹噹噹的聲響中,等待火車在眼前轟隆隆地駛過。

巷子口一間矮房子,開放式很長的一台爐灶,上面有個小蒸籠,矮房子前面立個招牌,寫著四個大字:「台南碗稞」。一個老婆婆常年坐在那裡,沒客人的時候她搖著扇子閒坐著,有時候沒看到她,八成是到隔壁的透天厝休息。有客人的時候,老婆婆在爐灶和客桌椅間忙著張羅。那個碗稞連著碗一起放在蒸籠里,拿出來熱騰騰香噴噴地。
國中二年級,放學後就是快打旋風和灌籃高手的年代。下午三四點,電動店擠滿了附近國小國中的學童,大家換好五元硬幣,排隊準備上場和現任霸主單挑,除了熱門雙主角龍和肯之外,放牛班小混擅長海軍少尉、胖胖眼鏡男御用巴西怪獸,每個人都有自己砸零用錢苦練的角色,在那個國中生集散地,一切只講究搖桿和按紐組合起來的實力。那時候我們家從左營華夏搬到楠梓右昌,每天早上,我騎腳踏車先去找住在附近的同學小白,然後我們沿著軍校路一直騎到盡頭,國軍平價電影院中山堂旁邊是我們的學校。有一次我騎著騎著打盹了,差點跟灌藍高手的流川楓一樣,撞上前面違規停放的汽車。

國軍尚未發明「精實方案」這個無限裁員的武器,企業不用擔心周休二日對總體經濟的殺傷力,其實就算周休二日也輪不到可能還要打仗的阿兵哥。每天都有人從海軍軍營放風出來,大批的熱血男兒在中山堂無所事事閒晃,造就了附近那一帶的小士林經濟。南台灣最道地美食就在這裡,想吃甚麼都有,海鮮熱炒、鱔魚意面、羊肉燴飯、咸酥雞珍奶。但,那些不合毛沒長齊的國中生胃口,我跟同學小白幾次路過也只是看看。遙想當年記憶中之最深刻,還是首推高中聯考挑燈夜戰的必備良方:小七大享堡還有媽媽偶爾進補的蛋餅豆漿。
多虧大享堡一路美味相挺,我榮登南台灣第一學府。那時候流行以一組三位數字定義正在崛起的個人電腦:386、486、586!軟碟片和1.44吋「硬碟」在高中生的抽屜書包間流竄,內容物可能是養眼尚且正規的《天使帝國》、《美少女夢工場》,有時候是養眼而且不正規的《同級生》、《河原崎氏家一族》。那時候我們買了日後被銀行拍賣的新家,於是舉家再搬到楠梓壽民路。從小住在高雄市北郊區左營楠梓的我,活動範圍沒有超越過左營地下道,鄉下小孩極少到市區,上高中因為學校在高雄火車站旁邊,我開始每天坐五號公車經過兩個地下道到市中心讀書。

校門正對面巷子口是一家早餐店,那中年亮禿頭老闆現場煎的蛋餅真是一絕,煎到一成焦的蛋餅沾黑醬油膏,賣相極佳而且放進嘴巴里好吃,三年下來我每天吃每天還是只有贊啦。學校午餐是同學集體外叫便當,那就是非常沒特色所以永不推薦,十幾年前我在紅樓教室里吃了那家的便當三年,現在想寫點文章緬懷一下,卻怎麼也想不出每天中午把哪些東西吃到肚子里,由此可見那便當說有多糟糕就多糟糕。我只記得當時坐在第一排,中午吃飯會把便當放在後面綽號X虧的桌子上,倆哥兒們邊吃邊聊高中臭男生才會聊的那檔事。下午如果體育課或是留在學校晚自習,我們還會一起去美術教室旁邊的餐廳,那裡到了五六點有另一個同樣中年亮禿頭的老闆,每次見到同學進來聲如洪鐘地呦喝:「裡面坐喔!有飯有面有湯有水餃!」那個大碗牛肉面40塊太補了,要我說連台北120塊的牛肉面都比不上。
大約是那時候認識可利亞這三個字。上高中後因為一起坐公車回家的關係,我和一位國中時候有點小曖昧的同學搭上線,小麻雀家住元昌路公園附近,和當時我在壽民路的家十分鐘機車程,而文章的主角可利亞就在元昌路轉角的大馬路上。高三時候哥哥講義氣借我一台摩托車,我雖然成功用這輛摩托車載過小麻雀,但結局是被某高個子男生追走,我最終糟蹋了這個號稱「高中生把妹神器」的摩托車。
幾次載小麻雀回家,到達公園之前都會經過可利亞。我絞盡腦汁搜尋封存的記憶檔,可惜印象中輕輕越過愛情線的場景很模糊,一直都知道那裡有家可利亞,很大的一間店,剛好在大馬路口,每次經過每次看到,但真相是從來沒有進去過。

高中畢業,丟掉兩個籃子的課本教科書,享受了三個月不知聯考為何物的暑假,我帶著七大本《西洋哲學史》,坐上晚上十一點的復興號火車,深夜無人的車廂里背包拿出圓盤型CD隨身聽,麥可波頓的《When a man loves a woman》響起,沿著爺爺口中的「鐵支路」火車從島嶼最南端向最北邊行駛,離開了生於斯長於斯的高雄,大一新鮮人的偉大航線正式啓動。
隔天清晨六點,懷著鄉下小孩初次進城一般的心情,我到達台北火車站。
高雄是我從小長大的家鄉,台北是我心靈壯大的故鄉。大學在台北念八年,畢業後在事務所熬三年,那些滿懷希望然後充滿失望的日子,輕飄飄如同101大樓上的一抺彩霞,十年台北只在轉瞬之間。
蘇州是我第三個長久落腳的地方。大學時搶修財金系的投資學,第一堂課教授開宗明義在黑板寫下投資第一定律:風險越高報酬越高,反之亦然。這道理不僅僅是在講股票市場,同樣也適用於生吞活剝的勞動市場。外派津貼雖然好看好吃,但是沒這麼好賺,江湖凶險讓許多寶島好漢競折腰,台幹台勞台流三部曲天天上演,小白如我,免不了也是風雨中飄搖的一隻鳥。
第一份工作是四大事務所,那時候感覺自己臉上有金光,出手闊綽,薪水領多少花多少,而且還倒貼給銀行賺信用卡利息。幾次我請媽媽從高雄坐高鐵到台北吃鼎泰豐,只要有回高雄也會帶媽媽吃高檔養生火鍋。後來在工作愛情上吃足了苦頭,有將近三年之久,我進入一毛不拔鐵公雞模式,沒買新衣服,沒敢亂花錢,為的是有房有車的夢想。

近兩年時間里,每兩個月我返台休假一個星期,沒請父母吃過一頓飯。可以提出來的理由很多:每月背車貸房貸被吃掉好多,卡到陰牽扯進一宗民事訴訟,買房讓父母住已經對得起自己良心,可是像這種事情,理由說得再多真相永遠只有一個:沒有心。
上個月回台灣,存折的存款餘額終於給人勇氣,桃園往左營的高鐵上我打電話給媽媽,約好晚上請他們吃一頓。已經鐵公雞成性的我本來腦海小劇場是夜市輕鬆解決,結果媽媽到車站第一句話便是好餓呀,老夫妻倆晚上都沒吃,就等著兒子請吃可利亞。
呵,好熟悉的三個字可利亞。大學、當兵、工作、外派,每次回高雄只要跟家人剛好經過那裡,看著看著總會忍不住一句話點評:「可利亞還在!開好久了。」高中時候,記得它店面雖然大,可是只是露天搭棚,跟冬天常常看到的姜母鴨店家一般等級,曾幾何時,可利亞已經把自己裝修成高雄右昌的「鼎王」。一開始之所以知道可利亞,是因為它就在小麻雀家巷子口的轉角,而現在,三十年了,原本我高中的家早被法院拍賣掉,繞了一圈在不遠處的可利亞旁邊買下房子,曾經輕輕越過愛情線的小麻雀,早已失聯多年不再連絡,歲月改變很多,也許是曾經擦肩而過卻彼此陌生呢。

大陸火鍋都是單點,連同鍋底想吃甚麼一樣一樣地點。第一個直覺都會懷念台灣的吃到飽,畢竟所有的火鍋料一字排開,大家忙著拿盤子撈完一碟又一碟,廚師忙著一盒又一盒地趕快補料,這種狀況很容易有個錯覺台灣火鍋就是俗擱大碗。兩年大陸火鍋經驗的我回高雄吃可利亞,任君選擇的盛大場面太令人心情愉快了,特別是那個飲料吧水果吧甜點吧,真讓我後悔在高鐵上手賤把大享堡打開。不過到了結帳時候,我眉頭皺了好幾下,性價比跟大陸單點式火鍋實際列算,台灣吃到飽方案好像不一定就划得來,特別是像我跟爸媽快打烊了才跑去吃的情形。
錢再賺就有,眉頭皺一下也就過了,在故鄉團圓吃火鍋,無價!月亮是故鄉的圓,火鍋是台灣的才有滋味。我在台北總是宣稱高雄的肉粽最好吃,到了大陸仍然覺得只有高雄的肉粽才稱得上肉粽。也許懷念的不是美食,而是伴隨著那些滋味呼之欲出的鄉愁。曾幾何時,可利亞生意越做越好,曾經何時,高雄仍然值得驕傲。在我這個土生囝仔的目光里,時代在進步高雄也在長大。三十年前,沒有電音三太子一戰成名的世運體育館,三十年前,沒有初期疑似養蚊子的捷運油廠國小站,三十年前,我上小學在鐵支路旁等待火車駛過,三十年後,我開車經過華夏路仍然需要等待火車,只是大家都知道不久鐵路地下化即將完工,當當當當的聲響即將成為歷史的一頁,阿婆的台南碗稞早已消失,但是越南媳婦開的肉粽店可以吃到很道地的碗稞,和記憶中的味道一樣,沒有改變過。
母校勝利國小的教學樓還在,只不過大門招牌早已換成了「美國外語學校」。我上網找到可利亞官網:「創立於1968年悠久歷史金招牌」。原來,可利亞在高雄不只三十年。
下次返台休假,還是想跟爸爸媽媽一起吃火鍋。

發佈日期:2015-03-08
【Tiffany結婚戒指】T系列18K玫瑰金,簡單垂直線條,戴上了不想摘下來
和老婆結婚什麼都省了,唯一婚戒不能少,理由很「老婆」:沒結婚別人怎麼知道死會!我們在台北101選了Tiffany的T系列,那兩個T就是孫悟空的緊箍咒呀!

就是要Tiffany
跟老婆決定結婚之後,我們有個共識,儀式部份盡量精簡,聘金略過,喜酒免辦,結婚照先不拍,為了籌錢買個生活起居的婚房,跟結婚小倆口無直接關係、親朋好友希望想要的都可以省事不計。不過有個東西是老婆一向的堅持:結婚戒指,我本來照樣搬出了「籌錢買房」四個大字,被老婆一句話破解掉——「沒有婚戒,別人怎麼知道我們結婚了!」
我從來沒逛過珠寶戒指項鍊之類的店舖,對於這一類的東西完全沒概念,不過在台灣從小看到的新聞廣告,隱約默認第一品牌就是Tiffany,所以當老婆提到婚戒,第一個我想到的念頭是Tiffany,豈料跟老婆提起這個閃閃發光的英文單詞,來自蘇州的老婆回應是沒聽過。於是我只好搬出小S的婚戒也是Tiffany,然後大S好像也很喜歡Tiffany的戒指,Tiffany在台灣很受歡迎,台灣的美食在大陸風評很好,源自台灣的品質在大陸受到肯定,所以台灣人喜歡的東西大陸人也感興趣,我這個說法打動了老婆。
決定了戒指品牌,接下來問題是上哪買。各大國際一線品牌在大陸都發展很好,蘇州是個大城市,我本來以為Tiffany這個1837年開始的美國珠寶世家,在蘇州也不會缺少專賣店,沒想到百度了一下,發現Tiffany在大陸專賣店不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除此之外剩下少數幾個省會城市而已。於是打算利用帶老婆回台灣自由行的機會,順便在台灣把結婚戒指給套上,不是在高雄老家買,就是述職時到台北挑選。
後來一路從高雄開車北上,直奔101大樓的Tiffany專櫃。我們雙方想法一致,戒指每天要戴,那種只為了結婚而大手筆N克拉鑽戒,然後不能太張揚,一直放在保險箱裡閃閃發亮的事情,我們沒有興趣,預算也不夠沒那麼大款,因此我們目標鎖定在純金或者純銀。在專櫃繞了一圈,實際試戴幾個戒指,都沒有讓我們有狠下心刷信用卡的衝動,本來很失望準備離開,突然間目光掃到最旁邊一個小展示櫃,我們抱著看看也好的心情走過去,結果,終於在那裡套上我們小倆口的結婚戒指。

帶來好運的18K玫瑰金戒指
選中的是18K玫瑰金戒指,第一眼印象我們就被它簡單大方的設計吸引,實際試套在手指上,我們倆都覺得好看,感受到T系設計師所謂的:「垂直線條和鮮明棱角代表了紐約這座城市的能量與力度。」我還特別研究這18K金,原來黃金分24等份,24K金即是足金,18K金表示純金佔比75%,而其餘25%為其它貴重金屬,例如18K玫瑰金便是純金和銅銀鋅的組合。當時我們還試過白金和黃金,總覺得不如玫瑰金來得穩重、配膚色。
我後來仔細端祥,這玫瑰金線型戒指左看右看,活脫像是孫悟空緊箍咒,然後老婆公司的英文名稱剛好有兩個T,而這戒指簡單說是兩個大T,老婆因此被同事取笑對公司真有愛,挑選婚戒時也不忘公司。當初買這戒指,我們兩個存心是要日日夜夜戴著,所以特地纏著服務員問些蠢問題,得到結論是洗澡也可以戴著,只有琉璜傷金,服務員叮囑泡溫泉時記得取下。所以儘管它像緊箍咒、它像公司簡稱,但我們倆都是越看越喜歡,戴上了沒有脫下來過。
開車時候我就喜歡多看戒指幾眼,工作時候我沒事就轉轉戒指,把它當作是我的幸運圈、智慧輪。洗澡時候戒指難免沾染清潔液,一開始尚且怕黃金褪色,可是後來想想,這可是18K金,花了這麼多錢,結果還要怕東怕西、洗澡做事脫脫戴戴的,那不就不值錢了,俗話說「真金不怕火煉」,剛好這就是試驗的機會,況且,緃使戒指真的有所褪減,那也是歲月留下的痕跡,炫目華麗的戒指百貨公司裡多的是,但唯有手上這一隻是世上獨一無二,想當年是我們夫妻倆難得一起返台在101套上的,承戴了從相識到結婚到相伴的點點滴滴,一旦戴上了,沒有脫下來的道理。
先前還沒結婚之前,一直覺得自己處世浮躁,好像在哪工作、在哪生活都沒有關係,講好聽點是自由、說難聽點是飄泊,現在終於有了牽絆,其實也就是有了根基,有了一隻拉風箏的手,才可以飛得更高、飛得更穩。先成家後立業,希望以後日子長長久久、能在蘇州這個地方開枝散葉。

發佈日期:20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