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9)(完):越女劍法

「臭道士挺識貨嘛!」楊云子看青袍道士閃之唯恐不及的模樣,想到自己的一陽指大發神威,一整個開心。
「有名有姓,叫我吳江道長吧」吳江臉色一沈,擋下楊云子劍指的右手順勢往前推,提醒楊云子甚麼叫重心。
同時他左手運氣,直接攻向楊雲肩膀。
楊云子和吳江過了幾招,知道吳江沒傷害自己意思,如今眼看吳江急攻而來,她索性賭它一把,連忙側身,以一招疾風掃浪腿攻向吳江下盤。
近身相搏,雙方靠的是臨機應變和內力功底。楊云子內力不足,沒法承受陽剛大氣的猛攻,吳江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就算他有十分的力氣只會出三分,楊云子尚可抵檔。
再加上楊云子家學淵博,熟悉各家各派的獨門絕學,三番兩次在危急之時巧出奇招,總是可以把吳江給唬住。
但是奇招用久了,會鈍掉,會被看破手腳。
吳江收回原本攻向楊云子肩膀的撥雲掌,不是因為害怕楊雲的疾風掃浪腿,而是害怕自己的撥雲掌傷害到楊云子。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是說你施多少力在物體上,如果沒有推動物體,就會有同等的力量返擊回來,就像你用力踼一面牆,沒有牆踼倒,踼起來就會很痛,牆卻完全沒事。
對於吳江來說,他必須小心拿捏分寸,避免在格鬥中稍有閃失誤傷楊雲,他想到最好的方法,是以反作用力的方式還擊。
於是吳江凝神,將全身的氣集中在腿上。
楊云子的掃浪腿踼上吳江。
吳江一動也不動,任由楊云子踼上來。楊云子感覺自己踼上一面牆,在踼到那一瞬間,疼得受不了。
叭一聲,吳江閃到楊云子側面,出手擊打楊云子手腕,讓她鬆開手上的長劍,再順手將長劍拿下。
吳江往後跳一步,留下滿臉錯愕的楊云子。
「不是說用越女劍法擊落我的長劍嗎?怎麼變成用手擊落了呢?」楊云子突然想到。
「姑娘屢出奇招,吳某很是佩服,只是可惜呀……」吳江邊摸下巴邊說道。
「可惜甚麼!臭道士」
「姑娘耍了很多門派的奇特武功,可惜每樣都學藝不精,使不出精䯝,只有表面功夫嚇唬人用,而對於真正自己的本門功夫:越女劍法,姑娘卻荒廢了。」
「……」
這段話,說到楊云子的要害,也說到楊云子的痛處。
「我不用枯枝施展越女劍法,是因為發現姑娘空有一手長劍,卻一直施展拳腳功夫,不使劍法,這太可惜了。所以我借姑娘長劍一用,想讓姑娘見識下真正的越女劍法!」
說完不待楊云子回話,吳江逕自划轉手中長劍。
越女劍法第一招:《月出關山》,越女劍法第二招:《孤星伴月》。
是西湖霜雪滿天、傲梅林立,吳江舞弄長劍的身影,如同霜雪中的梅花,有種孤絕的美感。
子虛和楊云子都看呆了。
一直到第十招:《海上明月》。
「你怎麼會這套劍法?」楊云子眼眶紅潤,臉頰滑過兩行清淚。
「姑娘呢?是誰傳授你這套劍法?是姑娘母親?」吳江收起長劍,嘆了一口氣。
「……」楊云子沒有回應,其實也等於是回答了。
「這套越女劍法,《吳越春秋》上雖然有記載,其實早就失傳了,每個人都知道這套劍法,但沒人真正見過劍譜。就連現在我所使的劍法,是我師父獨創的……」說到這裡,吳江頗有深意看著楊云子。
「你師父獨創的?」楊云子開始有點懂了。
「嗯,我跟師父多年,幾乎沒看過師父使劍。就在他臨終前幾個月,他將這套劍法傳授給我。他還交待我,這套劍法是他自己獨創的,當今世上,除了他之外,就只有另外一個女孩會。」
「只有另外一個女孩會……」楊云子覆誦了一次這句話,聲音越來越稀微。
她想起母親傳授這套劍法跟她說的話。
「剛才跟你過招,我就知道你這越女劍法沒學全,我必須把這套劍法都傳授給你。」
「必須?」楊云子不解。
「這是師父臨終交待的。」吳江很篤定。
後來,楊云子答應在她到西湖練劍的時候,讓吳江傳授她越女劍法,條件是:在她學成之後,子虛還是要聽她使喚一個月。
吳江接受了。
當時的他們都不知道,這套劍法竟然足以撼動歷史,就跟春秋時代撼動吳越一般樣。
(第一部 完)
發佈日期:2015-09-27
長相思(8):一陽指

只見楊云子將長劍收攏,擺劍向下,輕輕迴向左後方,長劍閃現光芒,照耀在她素淨的臉龐上,突然間揮劍飄忽向前,劍鋒削向青袍道人下盤,這一招,正是失傳已久玉女劍法裡的「花前月下」,劍法奧義在於自下向上揮削,模擬冰輪橫空、清光舖地的情境。
這套玉女劍法是古墓派創辦人林朝英所傳,當年她情場失意,沒能和全真派祖師王重陽有結果,於是將自己一番愛恨情仇,全都灌輸到這套劍法中,所以劍法施展出來,將女性溫婉多情的氣質融入到劍式中,而到了真正出招的時候,感情受挫的恨意又在劍鋒處完全展現。
子虛在一旁看傻了,他每天挑水擔柴,小世界裡很少出現女孩子,突然看到如此陰柔特質的劍法,當真從所未見,太漂亮了他不禁讚嘆。
青袍道人本來打算化要被動為主動,看見楊云子使劍的英姿呆了半㫾,只希望能再多看一眼,於是他屈身後躍,拉大與楊云子的距離。
楊云子見他後退,連忙搶進,先將全身重量集中在後腳根,一個緃步揚劍向前,使的是越女劍法裡的「流星追月」。這一招式本來沒有特別奇巧的地方,但它氣勢非常陽剛,和上一個玉女劍法的招式剛好相反,一陽一柔造成反差,讓青袍道人有點措手不及,心中暗暗吃驚楊云子如何能變換這麼快。
一轉眼間,楊云子連出四招,攻勢一招比一招凌厲,她都覺得自己漸入佳境,越來越施展得開。練武功講究實戰經驗,更講究棋逢對手,這對手不一定要很強或是實力相當,重點是能夠營造出盡情發揮的氣場。像剛才的「流星追月」,平常楊云子怎麼練都練不出來追奔向前的氣勢,但在一心想要乘勝追擊青袍道人的情況下,她很自然將意志貫徹於長劍之中,人劍合一往前衝,這個招式的潛在威力就這樣完全釋放出來,楊云子的戰鬥經驗值也在無形中得到累積。
青袍道人一直處於守勢,本來是想看看楊云子的越女劍法是否純正、練到什麼地步了,沒想到楊云子接連出招,而且巧妙將不同的名門劍法串在一起,看得他又驚又喜。
他年輕時候遊蕩大江南北,經歷過幾場惡鬥,見過世面,後來隱居西湖,潛心研究多年來所接觸的武門絶學,務求融會貫通,找出各家門派獨到精妙的地方,潛移默化在自己的功夫底子裡。這個吸收的過程,他花了相當多的時間,終於有點成績,現在看楊云子年紀輕輕,已然接觸過許多當世奇功,並且可以隨機應變在實際戰鬥中,實屬非常難得。
這女孩子,有成為一代女俠的資質,想到這,青袍道人眼睛噴火,一股慷慨激昂的熱血在身體內翻滾。為了磨練一下這個女孩子,為了給自己掙點面子,為了在武林傳奇寫一頁新的開始,青袍道人覺得自己該出手了。
當即他弓身穩住下盤,手上枯枝急掃向前,在空中劃成弧形。楊云子見他此招又急又猛,側身一扭,勉強閃過。她母親在教她越女劍法的時候,總是以各門各派的武功向她進逼,讓她學習如何閃避敵人攻擊,所以她不但對於各派武功瞭若指掌,而且在閃避方面也很有心得。
青袍道人喝采:「閃得好!」只見他側身踩穩步伐,將枯枝急交右手,左臂屈肘抬至肩高,微微內旋後將掌力推擠向前,直朝楊云子側腰進逼。這一招劈掌本來尋常無奇,但是隱居之人每天將功夫應用在砍木劈柴,早練到爐火純青,因此威力相當驚人。
楊云子才剛閃避完回身,但覺得不陣掌風襲來,自己上半身完全被掌力給壓住,當即使出父親教她的防身絶招「一陽指」,以指作劍點向青枹道人手肘上的「小海」、「天井」、「曲池」三穴,這一陽指本是武當六絶之首,可在一瞬間近身制敵於無形,不過要內功極深之人方能運用自如。楊云子父親明知自己女兒內功並無太大修為,發揮不出這門功夫應有的威力,但是仍然傳授這招快準狠的武林絶學,只希望女兒在萬一危急的時候,足以自救。
武當六絶在江湖上名氣響亮,但是見過的人不多,青袍道人曾跟武當派交手過,深知這套武功的厲害之處。他本來準備好出手將楊云子手中的長劍打落,乍見楊云子出此奇招,瞬間讓他想起之前吃過這一陽指的大虧,一驚之下連忙反手將劍指擋下。其實仔細一想,以楊云子的年紀和剛才過招幾下來看,她的內功尚不足以連點三穴,可是在如此的近身搏鬥,稍有閃失勝負立判,當然他沒必要冒這個險。
發佈日期:2015-09-26
長相思(7):打狗“劍法”

楊云子在心裡盤算過:剛才跟子虛交手,子虛雖然招式笨拙,但是閃躲功夫不錯,想必這個師兄功力在子虛之上。他必須在十招之內擊落她的長劍,與其被動接招,不如反客為主,連發十招擊落他手上的枯枝!
「姑娘,當心了。」青袍道人運氣凝神。
聽到這句話,楊云子連忙提劍當胸摜出去,使的「華山劍法」裡的太岳三青峰,在刺出之前劍尖先閃劃兩個小圓,趁對方一時疑惑該守該攻之時,迅速連攻對方三劍,刺胸刺腳刺首。青袍道人一看楊云子閃劃兩圓,知道後續馬上是一陣猛攻,事先已經做好準備,輕鬆閃躲掉這三劍連攻。
楊云子喝道:「看我第二招!」長劍回轉,身子順勢跟著躍出,卻是「全真劍法」裡的第一劍:“大江似練,滄波萬傾”。
青袍道人喊道:「好一個全真劍法。」不待楊云子劍鋒向下攻來,低下縱身向前,伸指摛拿楊云子手腕。楊云心裡大吃一驚:「這道士果然不是土包,我劍氣已經展開來,他手上沒有兵器,竟然敢赤手空拳搶攻。」眼見自己手腕快被對方摛住,情急之中使出打狗棒法中的「撥狗朝天」,以迅猛之勢握劍以柄攻向道士的下顎。
她自幼出身武門,家學淵源,熟悉各門各派的劍法,她也很有興趣分析各家招式的特別之處。對於威震天下的打狗棒法,她一向很想瞭解,可惜這棒法是鎮幫神技,普天之下只傳幫主。楊云子只知道那三十六路一十二招都是取什麼名稱,但是不清楚到底怎麼使法。
儘管如此,有時候她在西湖邊遇到可愛小狗,剛好她在練劍,興致一來,自己想像那可愛小狗變成惡犬向自己撲來,對於惡犬的種種凌厲攻勢,她必須要怎麼使出那三十六路一十二招應對,透過這種她自己發明的練武方式,倒也讓楊云練出一套只屬於自己的「打狗劍法」,其中一招「撥狗朝天」,在這個危急時候派上用場啦。
青袍道人眼前就要抓住楊云子的手腕,順勢將她手中長劍拿下,突然楊云子險出奇招,竟然以劍柄攻向自己下顎,真的差一點,就被「撥狗朝天」了。總算他實戰經驗還是夠,在最驚險的一瞬間出於本能反應急退兩步,嚇出一身冷汗。
看到自己發明的打狗劍法發揮作用,楊云子哈哈大笑:「臭道士,有沒有聽過打狗“劍法”?」其實天下打狗棒法是有的,根本沒有用來打狗的劍法,她總聽說打狗棒法奧妙強大,苦於無機會一睹真面目,如今拿自創的打狗劍法消遣道士,倒也開心無比。
楊云子心想:「這個打狗劍法第一次拿出來用,一試驚人,可惜它再怎麼厲害,畢竟是抵抗惡犬撲來的招式,只能被動反擊,不是主動出擊的招式,以後有機會,再來研究改良這打狗劍法。現在當下,還是改用一套華麗進攻的劍法。」
發佈日期:2015-09-25
長相思(6):越女劍法十招

這套越女劍法是楊云子母親私下傳授給她的,記得傳授時神秘兮兮,說這是春秋時期大名鼎鼎的劍法,失傳已久,還說這個世間上,大概只有她一個人還知道這套劍法。
楊云子生性傲氣,聽那青袍道人識破母親神秘兮兮的劍法,那肯承認:
「你說這是越女劍法,我還吳女劍法呢?你證據在哪裡?」
那青袍道人雖然談不上年紀大了,但至少也是個三十幾歲的中年男子,而且還像個一事無成有點猥瑣的中年男子。儘管如此,他年輕時候也幹過遊遍大江南北這一檔事,即使現在淪落成一枚道士,心中還是有闖蕩過江湖的豪氣在,所以他把自己當做是武林中人,剛才,他就是以江湖上慣用語說破楊云子所使用的劍法。
沒想到,遇到完全沒闖蕩過江湖、更甭說理會什麼江湖慣語的楊云子,青袍道人自以為江湖老手的識破被一句話打爆。
於是青袍道人輕輕地說:
「難道你不是武林中人?」
「關你屁事!」楊云子回的很快。
「至少學過武功吧?」
「關你鳥事!」楊云子照樣回的很快。
「……」
這時候子虛已經撿好地上的枯枝,聽到師兄跟楊云子兩個人之間的對話,再看看師兄的表情,忍不住覺得好笑。
咳咳,青袍道人假裝閉眼養神一下,還順便深深嘆了一口氣,突然間一道閃光,他想起江湖上一個老招,於是說道:
「這樣吧,我就用我師弟剛才所使的枯枝,施展「越女劍法」,姑娘接我十招,看看我這道士武藝如何,能不能將姑娘手中的長劍擊落。」
楊云子道:「看你人老,用的還真是老招!那你說說,十招中擊不落的話,我有啥好處,大姑娘我考慮考慮。」
青袍道人聽完哈哈大笑,說道:「姑娘若能接的下我這老人十招,我還有什麼好說的,要什麼都給你!」
楊云子聽完一臉不屑:「你這臭道士身上一毛我都不想要」她指著子虛:「這樣吧,旁邊那位小童子看起來笨笨的,砍柴擔柴的功夫倒是做的利索,倘若我的長劍抵得住你十招枯技,就讓他幫我做活一個月吧,一個月之內,聽我使喚!」
子虛原本靜靜聽他們兩人對話,本來還想說師兄倒也多事,趕緊歸還白馬一起回道觀就是了,何必跟這姑娘拉扯,完全沒料到師兄竟然要跟楊云子再比十招,而且竟然……是拿他一個月做牛做馬當賭注!忍不住脫口而出:「師兄,這……」
「嘖,幹嘛,你都可以拿枯枝跟這姑娘的長劍對招,難道你以為,我沒辦法在十招之內將姑娘長劍打落?」
「我不是這個意思。」
「我都不想講你,叫你出外砍柴,不要惹事,結果偏偏讓這姑娘給耽誤到了,害得師父叫我出來找你,如果不是你,我又何必跟這姑娘比試?」
子虛本來就不太敢違逆師兄,加上自己本來就擔柴延誤在先,所以儘管覺得師兄這番根本強詞奪理,也只能唯唯諾諾,不同意,但也不好表示反對。
「喂,你們兩個講完了沒?十招到底比不比,不比我走了。」楊云子開始不耐煩了。
「子虛你退下吧,姑娘我們開始吧!」青袍道人走到子虛旁邊,抓起一根枯枝,示意要子虛離遠一點。
他感覺自己年輕時闖蕩江湖的那股豪氣,終於又流回到血液裡面了。
發佈日期:2015-09-24
長相思(5):枯枝對長劍

子虛沒料到楊云子動作這麼快,可以在一瞬間拔劍反擊,他見狀反應很快:在半空中急忙變化招式,改以枯枝夾住劍身,借力使力,讓自己彈向右側,甫一落地,單腳輕踩,馬上又撲向楊云,打算從側身攻向楊云子,避開劍鋒。
畢竟他手中拿的枯枝,對方是真槍實彈的劍,楊云子出於學武之人的本能反擊,子虛也出於學武之人的本能回應。
楊云子看子虛又攻來,不敢懈怠,立即擺出所學劍法中的第一式:《丹鳯朝陽》。
這一式是越女劍法裡的起步式,雖然平凡無奇,可是最基本的招式,往往最管用,而且最變化無窮。況且楊云子常常在西湖邊練劍,在大自然的美景中獨自思考劍法裡的奧妙,她天資聰穎,而且有耐心一再演練,所以對於越女劍法的絶妙之處,領悟的很快。
只見她平身向前,右手展前、左手展後,前弓後箭重心落在右腿,劍尖斜向前下方,手腕上提,劍勢飄忽,長劍一掃,便掃向側邊的子虛。
子虛並不慌張。他每天扛柴上山沒有捆綁,用意不僅僅在鍛練平衡感,更在熟悉枯枝的動蕩節奏,所以他雙手施展起枯枝,運用自如。不過子虛再怎麼運用自如,畢竟是枯枝打長劍,好比是鷄蛋打石頭,正面迎擊再怎麼打,也是被砍劈的份。所以子虛一看楊云子長劍掃來,不管自己再怎麼威風,也只能故技重施,改以枯枝夾住劍身,借力使力,讓自己再彈開,只不過這一次,他落地後穩住重心,沒有再撲向楊云子。
子虛之所以會撲向楊云子,本來就是因為看到楊云把師兄震飛,一時心急所致。和楊云子對招兩次下來,心情已經回復,再加上自己手上沒有武器,只有兩把枯技,再怎麼對招也是跳來跳去而已,所以索性放棄了。
楊云子見子虛沒有進一步攻勢,哼一聲,撇嘴說道:「原本我看你一路擔柴,以為在學功夫,可是現在,武器是枯枝這麼怪也就算了,真的打起來,還只會一直夾劍彈跳,這哪招?」
子虛生性木納,遇到像楊云子這種伶牙利齒的女孩子,對話上亳無招架之力,加上自己手上枯枝對比楊云子手上的長劍,氣勢當場矮人!如今被楊云子這麼一說,想回嘴,找不到話講,只能一臉黑青。
「姑娘好劍法!」
被楊云子突襲的青袍道人,早就跌倒爬起來,他在旁觀看楊云子跟子虛過招,一方面贊許自己的師弟練功有成,另一方面,更驚訝於楊云子這姑娘看起來傲嬌,劍法卻是了得,忍不住出聲喝彩。
楊云子專注在應付子虛的枯枝逆襲,都忘了還有青袍道人的存在。現在聽到聲音,她轉過頭來,只見那道人雙手籠在袖中,微笑和靄到讓她不太自在。楊云子沒把這個偷馬賊放在心上,可是一想到剛才她假裝牽馬卻趁機偷襲,總是有點心虛。
「算你識貨的,可惜了這個絶妙劍法,竟然拿來砍枯枝。」楊云子臉上頗是得意。
青袍道人聽楊云子一再損子虛的枯枝,看了子虛一眼,只見子虛正在整理散落在地上的枯枝,不禁覺得好笑,說道:「敢問姑娘師承何方?」
楊云子大是得意,想說乾脆吹個大牛皮好了,於是說道:「劍法自創,怎麼著,想學跟我拜師!」
青袍道人聽楊云子明顯吹牛,倒是很淡定:「自創的呀!很厲害,只不過⋯⋯」
「只不過什麼!」楊云子馬上插話。
「只不過姑娘的劍法,很像失傳已久的越女劍法,而且依我看,是劍法裡的第一招:《丹鳯朝陽》。」
楊云子萬萬沒想到,自己所使的劍法竟然被一語道破,緃使她伶牙利嘴,一時半㫾,大是驚訝,說不出話來。
發佈日期:2015-09-23
長相思(4):青袍道人

「喂,你怎麼偷我白馬?」楊云子提劍,差一步就要跳上前廝殺。
那個人一身青色長袍,跨在白馬上,擺出不屑一顧的姿態,根本不理會楊云子,對著童僕吼:「子虛,你這渾蛋,跑去砍柴,砍老半天還不回來,不回來就算了,竟然連戒規也忘了帶出去,跑來這裡跟小女人說話!」童僕聽完低頭,一臉愧色,並不答話。
青袍道人正眼也不瞧楊云子一眼,根本當她是空氣,楊云子一肚子火:「你們這算那門子的戒規,到底是不能說話?還是不能跟女人說話?我看和尚都沒像你們這麼難搞!」楊云子講完,青袍道人總算翻了一下白眼,轉過來看楊云子:「這位姑娘,戒法如何,是本派自己的事,與姑娘無關,姑娘沒事的話,還請離開。」楊云子聽完火冒三丈:「你以為我閒閒沒事,還趕我走!我本來就要走了,要趕去找繫在湖邊的白馬,我怕會讓哪個老賊給搶走,沒想到,真的被搶走了,你這個老賊,現在你騎的這匹白馬,就是我的,給我下來!」
童僕子虛這時候已經把原來散落的枯柴撿好,重新背在後面,青袍道人看了子虛一眼,從馬背上跳下來,說道:「姑娘說的是,我就是擔心姑娘的寶貝白馬被搶走了,所以特地騎來交給姑娘。」
楊云子聽完,當場傻眼,一下子轉不過來:這個青袍道人是個好人,特地騎白馬來還我?還是根本壞人一個?本來偷騎白馬來追徒弟,因為當場被我抓包,所以反應很快立刻改口?
管他好人壞人,試了就知道!楊云子今天本來就是出來練劍的,一個人在西湖對空氣舞劍,早就有點不耐煩,剛才看那個叫子虛的小童僕,好像有點功夫底子,想必這個青袍老賊,也有三兩下吧,姑且給他來個出其不意,順便消消心上的火。
想好之後,楊云子走上前,作勢要從青袍道人的手中接過繮繩,青袍道人倒也真把繮繩遞到楊云子的手上。楊云子剛接到繮繩就暗中運氣,透過繮繩將一股力道往前推。
青袍道人握住繮繩的手正要鬆開,突然間那繮繩變成了電極棒,幾千幾萬瓦的電流逆襲,震得他向後急仰,退了好幾步,幸虧他功夫底子深,神經反射的運氣鎮住雙腳,並且硬靠腰力將身體挺住,才沒有失去重心而跌倒。
他完全沒防備,沒想到,這姑娘來陰的!!!
一直裝無辜不想理人的童僕子虛,反應倒是很快,見情況不對,立即一個緃身,飛快往楊云子這邊撲來,氣勢上如猛虎出閘,不過巧妙的是,他不知道什麼時候又將背後的枯柴給卸下,兩隻手卻還各抓一把枯枝,凌空而起,緃身向下,如同雙劍舞空。
楊云子雖然沒看到子虛的動作,但感受到劍氣,第一時間就是長劍出鞘:提腳轉體、弓步反刺。
發佈日期:2015-09-22
長相思(3):狂追童僕

楊云子一路追那位童僕,始終只差一兩步的距離,始終沒能把他給攔下。楊云子的心情,已經從一開始的好奇,轉變成有點惱怒:追不上就算了,還一直就近在眼前,這死小孩是存心的嗎?眼看離當初練劍的地方越來越遠,一匹白馬還繫在那裡,離太遠離太久,白馬很可能就被別人牽走了。
楊云子心裡焦急,剛好有前面一株果樹,她心生一計,在經過果樹的時候,舞動長劍,掠下樹上果實,再借力使力,在空中划個圈,將那果實朝童僕的方向彈出去。
那果實對準的不是童僕,而是他背後扛的柴堆。楊云子心裡盤算:只要把童僕的柴堆打散,童僕還能不停下來嗎?到時候看他往那裡跑!沒想到,眼看果實就要砸中柴堆,童僕身體往左稍微傾斜,果實落地,叭一聲,變成一攤泥醬。
在整個過程,童僕完全沒有回頭看。楊云子氣歸氣,腦子逐漸冷靜下來,這個童僕不僅僅是平衡感極佳,可以高高背起一整疊的柴堆,還可以聽聲辨位,所以才能和楊云子一直保持固定的距離,而且還能閃躲丟向他的果實。童僕雖然自始至終沒有回過頭,但是顯然對自己是很留意的,不然不會持續保持這麼接近的距離。
好呀,既然你存心想捉弄我,我也想個法子捉弄你一下,楊云子臉上浮現笑容。
眼前又一株果樹,楊云子在經過果樹的時候,假裝失足,讓身體在空中翻轉,童僕聽到楊云子跌倒的腳步聲,停下來回頭望,沒想到童僕一回頭,一顆果實打中他身後的柴堆,柴堆散落一地,他嚇一大跳,瞪大眼睛看散落在地上的木柴,然後有點不解的望向楊云子。
楊云子料想自己假裝失足,可以騙童僕回頭,所以她早準備好,在跌倒時順手以長劍掠下果實,就在童僕回頭的時候,使勁往童僕身後彈出,果然,童僕再怎麼會聽聲辨位,在回頭張望的時候,也料想不到楊云子早已經設計好了。
楊云子見機不可失,縱身一跳,跳到散落的柴堆邊,正要開口,只見童僕神色惶恐,撿拾木柴,楊云子笑道:「就幾根破柴,有甚麼好撿的?」童僕也不答話,只是繼續撿拾木柴,楊云子道:「怎麼,是啞巴嗎?剛才聽你呤誦《吳山青》,還蠻好聽的,怎麼現在開口說一句話這麼難?」童僕略顯無奈,左右張望,楊云子還不死心:「在找甚麼?」
童僕還沒回答,突然間有人從後面騎著一匹白馬衝出,童僕看到那個人,面如死灰,楊云子還沒有看到那個人,就先看到那匹馬。
那匹馬,是楊云子剛才系在湖邊的白馬。
發佈日期:
長相思(2):擔柴童僕

楊云子獨自在西湖畔練劍。
不知不覺兩個時辰過去,她有點疲累,坐在大石頭上休息片刻。看著湖邊的堤岸,長長的蘇堤橫跨湖面,楊柳倒映,一幅美景天成的潑墨山水畫。她看得出神,心裡讚嘆:西湖美,冬天的時候最美。
「長達五里的長堤,竟是湖中淤泥築成!」楊云子望湖面發怔,想起蘇堤的由來,不禁想像當年大文豪的神采。那個時候,宋朝皇室尚未南渡,西湖淤塞,旱季乾涸,蘇東坡任杭州知州,主持治湖工程,親力親為,號召動員二十萬眾,浚湖築堤,最終砌成這座貫穿南北的蘇堤。
當年蘇東坡反對王安石變法,自請外放來到杭州,沒想到才一百年後,金人虜走宋朝兩個皇帝,最後只能割讓大片江山,偏安杭州。楊云子本來看著蘇堤心情很好,但是一想到國仇大恨,心裡一陣慷慨,於是拿起長劍,準備繼續練劍。
正起身,忽然聽到樹林後面傳來吟詩的聲音:「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楊云子心中一凜,這不是宋初詩人林逋的詩句?這位詩人,隱逸西湖,終其餘生,世人多稱贊為文學大家,不過武林中人盛傳:林逋梅妻鶴子,長年在湖畔邊舞劍,從梅花的風骨和仙鶴的氣韻中,開展出一套獨特劍法。這位隱士本性不求聞達,寫好的詩都可以當場丟掉,還是因為有心人士偷偷記下來,才得以流傳。可惜詩有留傳,劍法卻沒有留傳下來。
樹林後面這位吟誦林逋詩句的人,終究是雅好文學之人,還是跟楊云子一樣的學武之人?楊云子心裡好奇,便收起長劍,把白馬系在樹上,繞到樹林後面,尋聲找人。
樹林後面是一條狹窄小徑,只見有一個人扛一擔柴,正往山上走去。楊云子悄悄跟上,到了那人後面不遠處,大吃一驚。原來那人卻是小童僕,個子不高,身後扛的柴,足足有自己身長童三倍高,而且沒有捆綁,只是密密麻麻堆壘起來。奇的是,童僕一路行走,柴堆穩若泰山,沒有一塊掉落一來。楊云子讚嘆:「小兄弟,年紀輕輕這般厲害。」
那童僕轉身過來,楊云子一看,這童僕雖然是個小孩,但是身體清瘦結實,腳步沈穩,頗有從小習武的風範。那童僕只是點頭示意,並無回話,轉身繼續往前走。楊云子叫道:「小兄弟,看你身手如此厲害,可有學習武功,師承那一門派?」童僕卻不再回頭,仍舊踩著原來的步伐,吟誦詩句揚長而去。
越是不理人,楊云子越是好奇,當下她腳步加快,想走到那童僕的前面。熟料童僕雖然背著一堆高高的木柴,卻是健步如飛。楊云子追了一會,始終追不上,而且始終就差幾步路。楊雲急了,連忙運氣施展輕功,腳下一點,身體馬上騰空飛越,她伸手就要抓取童僕背後最頂端的一塊木柴。豈料童僕背後長眼,暗中似乎加快速度,結果楊云子還是一手抓空,她有點給惱怒了,大聲叫道:「小兄弟好本事,存心要跟姐姐比賽,姐姐難道追你不上?」只見那童僕不改其樂,輕鬆自在的踏步,口中吟詠《吳山青》詩句不綴。
發佈日期:2015-09-20
長相思(1):西湖練劍

「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作這一首《長相思》的,是宋初著名的隱士詩人林逋。歷史記載,他年輕時好學不倦、曾游歷江淮一帶,後來,隱居在杭州西湖,一輩子不娶妻、當然也沒有生兒育女,歲歲年年深居草蘆,竟然有二十年之久。
是個詩人,也是個怪人!
但是想想中國歷代文人,怪人多的是,像這位林逋老先生,也只是幾萬分之一而已,不足為奇。
長年寡居的人,總會有一點打發時間的創意,他老先生也不例外,喜歡種梅養鶴,戲稱自己是以梅為妻,以鶴為子。後來流傳一句話叫“梅妻鶴子”,就是引自這位隱士的典故。
除了種梅養鶴,他老先生還喜歡呤詩作對,但有個怪癖,好不容易寫完一首好詩,常常是當場順手就丟,完全不打算留。旁人怪哉,他卻不改其樂,還有自己的一套說法:既然不求聞達於當世,又何必留名於後代。
話雖如此,還是有好事者偷偷將他的詩作記下來,後來流傳後世的,總共有詩三百多首。
這三百多首詩裡面,大多是吟詠杭州西湖的美,不過其中有一首,很特別,就是前面所提到的那首《長相思》。詩句里描寫兩座青山相對,江水邊是一對君淚盈、妾淚盈的男女,離情依依的情感,溢於詞表。
詩寫得好,沒錯,只是不免好奇:老先生不求名、不求利,連寫好的詩,也是隨手就丟,又怎麼會有雅興寫出愛情的詩篇?
沒有想到,一個獨老終身的詩人,自稱梅妻鶴子,但是也有情深意重、熱淚盈眶的時候。詩中的那位女孩,究竟何人,有這麼大的魅力,可以讓老詩人念念在心,因為史無記載、老詩人自己也不會說出來,所以已不可考。
老先生是北宋初期的人,當時是宋朝開國後的太平盛世。在他死後的兩百年,華夏中原有了很大的變化。金兵入關,被迫南遷的宋室,把國都就定在杭州,當時稱之為臨安,是取臨時安頓於此,日後不久會再還都開封的意思。
南宋理宗寶慶二年(1226),冬天。
一位少女身穿淡紫衣衫,坐在一匹白馬上,走到西湖邊上的孤山。她並不使力拉繮繩,只是任由白馬緩緩前行,離開湖邊不久,沿途是霜雪滿天、傲梅林立的景色,她想像著當年林逋在此隱居的歲月,心胸該是如何的自在寛廣。
她腰繋一把長劍,雖然年輕,而且是女流之輩,但是臉上所煥發出的英氣,和霜雪中的傲梅,竟是如此的相襯。
這少女姓楊,名字叫云子,乃是當年武狀元楊必高的次女。她從小跟著父親習武,所以功夫底子很好,對於當時盛行的太祖拳所強調的手法相連、上下相隨,她自然是相當的熟悉,而且父親也誇她運用自如。從小她就嚮往《吳越春秋》里,為越王句踐練兵的越女。
越女可以憑一套優雅的劍法,傳授士兵,甚至是幫助越國打敗吳王夫差。這個中國有史以來最早的武俠紀載,讓雲子在心裡覺得:有為者亦若是。她因此在眾兵器里,獨衷劍術,常常一個人長劍單騎,到西湖邊練劍。
發佈日期:201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