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跨越千年的經典

梁聖君廟
魏晉南北朝開始,梁山伯與梁英祝所發生的故事,已於民間流傳一千多年,被列為中國四大愛情故事之首,並且美譽為東方版《羅密歐與茱麗葉》。提到這個故事,大家都知道祝英台女扮男裝,也都知道梁山伯吐血身亡,最終雙雙化蝶的浪漫結局,更是眾所皆知。正因如此,對於這一段傳奇悲劇,試圖以任何藝術媒介再說一次的嘗試,都值得嘉勉。
黃梅調版《梁山伯與祝英台》,縱使號稱當年的東方《鐵達尼號》,畢竟年代已久遠,向來未列入觀影計畫中。音樂版《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是至今沒有被超越的經典,堪稱一絶,然而畢竟為管弦樂演繹,樂曲再怎麼動人,故事臨場感薄弱。倘若有心想再接觸這個東方版《羅密歐與茱麗葉》,個人推薦首選是1994年徐克編導、由吳奇隆和楊采妮主演的電影:《梁祝》(The Lovers)。
經典之所以跨越時代,必定具備某些普世雋永的題材,於梁祝而言,無非為愛情,從相識相戀、私定終身、捍衛盟約、到雙雙殉情,中間歷經了所有動人愛情的基因,這一點,是《梁祝》和《羅密歐與茱麗葉》的相同之處。不過,兩大經典由於畢竟已久遠,有時代違和感的包袱,因此重新演繹經典要得到掌聲,首先必須跨越的障越,便是克服這個違和感。
《羅密歐與茱麗葉》是以黑社會幫派、精彩MV風格的影像魅力,成功塑造出煥然一新的色彩,而徐克所編導的《梁祝》,電影一開始,我們看到徐錦江反串成功的塗妝抺粉,再看到楊采妮笨拙逗趣的琴棋書畫,在這裡,電影不僅巧妙交代背景,還將陳舊千年的歷史場景,無痕融入當代氛圍,封建思想被淡化,父權主義被和緩,於是,老故事有個新開場。
雙雙化蝶
描述愛情,第一關鍵莫過於兩人相遇。在新一代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中,李奧納多和克萊兒丹尼斯憑著俊美脫俗的氣息,配合導演細緻舖陳的場景,成功詮釋何謂一見鐘情。而在《梁祝》,古書僅簡述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三年,同窗之情究竟怎麼好法,古人沒有、其實也毋須說清,因此這裡留下空白可供發揮,這段空白,如同電影裡看到的,第一晚起便有不期而遇的「同寢之誼」,兩人自然是一拍即合,而且還多了一個斷袖之癖的配角,透過男女虛實的辯證,巧妙帶出女扮男裝的曖昧。
上課搖鈴、分水而睡、考試作幣、踼球比賽,隨著這些具有現代感的學院趣事,梁祝之間的情愫漸長,於梁山伯,是「我對你的感覺很怪……」,於祝英台,是「不管多麼開心都不能變實了……」,而於電影觀眾,是一場銘心刻苦的開始。
「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倘若要找一首電影《梁祝》的主題曲,除了《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再無第二之選。也許出於對另一經典的致意,電影巧妙安排,原本「心肝脾肺腎」不全的梁山伯,面對心中壓抑不住的情感,彈奏出那段觸動人心的樂曲。聲本無哀戚之音,可是看著電影畫面,那段旋律一再響起,如同情感滿溢的小提琴協琴曲,在那音樂中,可以聽到繾綣的傾心契合,也聽到了終將離別的感傷。
「你要記著,一定要來我家提親,不然我會恨你一輩子。」
傳統戲曲中的十八相送,對於故事轉折相當重要且關鍵。祝英台透過各種暗喻,想表明自己真實的性別和情感,此為傳統文學的表現手法,可是其實在那裡面,隱約預設了女性壓抑和禮教束縛。而在電影中,同樣地,很巧妙的現代化改編。將十八相送直接改成一場巫山雲雨,這個不僅符合年輕一代的風格,而且把原本類似《羅密歐與茱麗葉》的陰錯陽差,無形中轉化成兩人私訂終身,想與封建體制對抗,終究無力回天的悲劇,這個轉化,將原本較狹隘的愛情故事,提升到另一個境界。
吳奇隆與楊采妮
行文至此,談很多這部電影的巧妙改編,而除了前面已敍及的之外,其實還有一項,頗具深刻寓意,就是出家人若虛的角色。
電影中沒有直接道破,但很明顯的,上一代的母親同樣女扮男裝,也同樣有過一段刻苦銘心,結局是女方嫁入權貴,男方看破出家。下一代的祝英台,在母親安排之下,再次女扮男裝到書院,而結局,同樣在母親主導下,兩代姻緣表面上沒有更好,似乎只有更壞。
原著為祝英台投墳之後,墳中冒出一對蝴蝶,電影中,是若虛剪下祝英台所畫紙蝶,紙化為蝶,於是透過若虛之手,象徵佛法意義的解脫,梁祝化蝶並非因果輪迴,而是擺脫了輪迴,從此不受人世間虛執所苦。
為了最後一場哭墳,徐克團隊極其用心舖陳,除了原著情節,還加上祝英台母親上門強逼梁山伯血書、密室封閉祝英台、若虛恍如隔世地拜訪祝英台母親、 梁山伯終究死於若虛懷中等等,可謂作足了戲 ,於是,電影最後一個場景,是狂風驟雨、荒山野嶺赫然出現梁山伯之墓,於是祝英台奮不顧身……
「山無陵,天地合,乃敢與君絶!」所有電影所藴涵的情感力量,都在這最後一幕,無論看了多回,每次看,每次為了鼻酸,光是這一幕,1994年的《梁祝》已足以成為經典。
跨越時代、千古傳唱的經典。
若虛剪紙化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