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賞析:3年同窗的淒美故事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賞析包括相關資訊及分析心得,這首樂曲融合東方傳統和西方曲式,3年同窗的淒美故事,嚴謹奏鳴曲式呈現,本文帶你一起聆聽經典。

一、民族音樂的創新

1958年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是何占豪與陳鋼兩位作曲家共同完成的瑰寶。這部作品並非僅僅是音樂的結晶,它承載著兩位藝術家對東西方文化的深刻理解與交融。

何占豪,在創作《梁祝》之前,已經對越劇有了深厚的情感積澱。這段情緣,讓他在弦樂四重奏的初版中,便為這部作品注入了濃郁的民族氣息。他的旋律,如同一縷絲絲入扣的情感線,穿越了歲月的長河,深深植根於中國民族的血脈。那是中國音樂的「靈魂」,能夠直接撩動每一位聽眾心中最柔軟的部分。

陳鋼,作為上海音樂學院的作曲系畢業生,擁有深厚的西方作曲理論與配器功底。當他接過何占豪的旋律,便將這些富有民族情感的音符,轉化為交響樂的有機結構。這不僅是技術的巧妙運用,更是一場文化的對話與碰撞。西方的交響樂,與中國的民族音樂,在他的筆下和諧共生,彼此交融,彼此成就。

這樣的創作過程,不僅是一種技術上的合作,它更是兩種文化的對話與交融。它展示了在「中西合璧」的理想面前,專業分工與集體協作的力量。正如《梁祝》中的音符,流動的不僅是音樂,還有兩位藝術家心中對理想與使命的深刻理解。

一、民族音樂的創新

二、4大愛情之首

作為漢民族四大愛情故事之首的《梁祝》,自西晉開始,民間流傳了一千七百多年,儘管非正史所載,歷朝各代都有文書提及,考查起來,梁祝故里有許多版本:汝南、上虞、杭州、……等,然而,相信只要聽過《小提琴協奏曲》中,開場序曲由長笛所吹奏出來的悠揚曲調,加上雙簧管柔情無限的詠嘆,相信閉上眼睛,馬上浮現的是一幅江南風光,因為在我們想像裡,最適合梁祝故事的發生地,莫過於江南水鄉。

小提琴拉奏出全曲的主題。第一遍輕輕地吟奏,彷彿少女初次出閣的嬌羞,第二遍伴奏較為豐富、轉折較為流暢,彷彿遠離家鄉、擺脫束縛的自由和歡欣,然後大提琴加入應和,以至於整個管弦樂團為之舖陳,初嘗愛情的喜悅,在這裡大家都能感受的到。

看過電影《梁祝》,再聽這一段主題旋律,總會不自覺地,吟唱電影中祝英台譜寫的歌詞:「無言到面前,與君分杯水……」

主題呈示之後,是一段小提琴獨奏,接近自由發展的裝飾樂句,似乎與開場的長笛獨奏相呼應,也似乎是祝英台女扮男裝、初至新環境內心的不安。

二、4大愛情之首

三、同窗3年的生活

如果開場序曲所呤唱的江南風光,還不足以令人驚艷,那麼接下來一段輕快的樂段,或是小提琴、或是管樂團、或是大提琴、或是弦樂團,共同演繹出無比活潑喜悅的氣氛,在聆聽的過程中,我們很快可以體會到,梁祝同窗三載的愉快生活,於此作曲家描情寫景的功力,著實令人讚嘆。

越是快樂,離別時越是不捨。

梁祝主題再次出現,一樣是小提琴獨奏,不同於先前初至書院的明亮,想到兩人相處的融洽、想到即將分離的揪心、再想到未來不知如何的前途,小提琴不自覺將節奏一再放慢,滿腹柔情,苦於對方不知自己是女兒身,無法直接明述,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琴音越拉越細,在逐漸消逝之際,微微響起的銅鑼敲打聲,彷彿預示兩人的往後命運。

三、同窗3年的生活

四、嚴格的封建體制

銅管樂器的低鳴,如同暴風雨前的寧靜,此時弦樂器也跟著附和,於是銅管終於奏出父命難違的主題,是那麼的嚴峻,一夕之間,所有的疼愛消失殆盡,剩下的只有不可動搖的封建體制、門第意識,不見大提琴的琴聲,只有小提琴一個人孤身抗婚,原本是慷慨激昂的痛述,一再被銅管冷峻而迅速地切斷,看不見一絲希望,整個樂團合奏出抑鬰的悲劇主題,象徵兩人無望的愛情、也象徵大時代對於所個人的壓迫。
小提琴聲撕力竭,最終轉為悲憤。

樓台會,是梁祝最後的生離、也是最後的死別。小提琴和大提琴互訴衷情,一應一答,將彼此相愛卻無法結合的悽楚,透過琴弦末端的微微顫音,在人世間低鳴不已,聽者有心,必定為之動容,於是這段旋律,在中原跨越了千年,爾後一想起淒美的愛情故事,便會想到梁祝。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全長約25分鐘,在15分到20分這一個段落,小提琴獨奏近乎囈語瘋癲、管弦樂團全體窮追不捨的張狂,是全曲最具戲劇性、最有音樂張力的部份,只要閉上眼睛,任憑音樂在腦海中激起畫面,熟悉梁祝故事的聽眾,想必都會知道這在描述哪一段(哭靈、控訴、投墳)。

樂曲結束於再現部「化蝶」,熟悉的長笛,熟悉的旋律,仍然是一幅江南風光,梁祝已雙雙羽化為蝶,我們必須再完整聽一次這段主題,因為有最初的美好,才有中間的掙扎,也因為有掙扎的痛苦,才能體會得之不易的幸福。

四、嚴格的封建體制

贊贊小屋推薦那些好聽的音樂

好聽的國語歌曲炒熱氣氛的台語歌自學鋼琴心得古典音樂名曲

好聽的音樂Top 100:聆聽內心深處那些經典歌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