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油條,深植於台灣鄉鎮的早餐記憶。即便如今,大街小巷為美而美漢堡店盤踞,火腿蛋土司以其便捷爽口的西式快餐風格,不知曾幾何時,已然追上現代人節奏,不過,偶爾路上經過豆漿老店,那油滋滋的熟悉氣息,仍會觸動童年記憶中,最溫暖的味道。
回憶,最為彌足珍貴。童年許多古早食品,如「黑松汽水」、如「伯朗咖啡」,至今未被時代淘汱,而豆漿油條,縱使消失於清晨巷弄,然堪稱神奇、卻又合乎情理的,它轉而點綴夜晚的繁華。人們不喜歡上學上班途中,弄得兩手滿嘴油呼呼,可是到了晚上閒情逸致,豆漿油條反而成了消遣時間、茶餘飯後的最佳宵夜。
高中時期,環保局清潔工作結束的媽媽,晚上十點多,她順路必定帶「阿博豆漿店」的宵夜回家,當時正奮戰三角函數或是牛頓定律,每每腹虛頭昏之際,豆漿油條混雜著愛心和關懷,迅速補上滿滿的能量。
畢業後事務所打拼,周末淩晨兩三點,騎著摩托車,靈巧梭巡於台北汀州路,終於找到一家深夜不打烊的豆漿店,其實我找的,不僅僅是宵夜,因為隨處可見便利店,不缺關東煮和肉包子,但唯有熱呼呼油膩膩的豆漿油條,才有加油打氣的熟悉感,孤身異地工作,什麼不缺,唯一缺親情。
那輛摩托車,黑色Pro Jog、90c.c.,大一開學,奶奶特地北上買的。載著南部囝仔在北部唸大學,闖蕩八年,跟著我回高雄家鄉,服一年四個月兵役,退伍再托運到台北,繼續大台北三年,YAMAHA經典車款十多年風雨,引擎聲絲毫聽不出老態。一直到我外派離開台灣,車子不怕摔不怕撞,就怕擺在車庫當古董……
隨著我定居蘇州,服役十多年、奶奶留下的摩托車,註定走上報廢一途。
媽媽退休,本來家裡隨近打點零工,逍遙過活,今年辭掉工作,初次坐飛機來大陸蘇州,專心幫我帶小孩。
帶小孩同時,媽媽喜歡看《舌尖上的中國》,邊看邊感慨,大陸果真地大物博,直誇這個節目跟《大陸尋奇》一樣精彩。然後有一天,我晚上九點下班回家,媽媽興沖沖拿一本小冊子,說小區地上撿到的:《舌尖上的蘇州》,其中一頁:《姚記豆漿》。
關於大陸豆漿店,一般不會引起我和媽媽的注意。在大陸久了,我早感覺到同樣的食物,台灣有,大陸也有的,無例外是家鄉味道好,在上海喝過一次永和豆漿,那次之後沒有再喝過。而媽媽,來蘇州一段時間,早上都會到附近超市晃,雖然照例喜歡買點油條,但吃不到熟悉中的油膩滋味。這家《姚記豆漿》,如果在小冊子上光吹捧美味,那是亳無新意,然而,它標榜的亮點是24小時營業,越是夜晚越是人潮如流,這一點,對於深植《阿博豆漿店》記憶的媽和我而言,完全無法抗拒。
隔天,周六晚上,我們開車到山塘街附近的西中市,這個路名非常之奇特,但我無絲亳懷疑,因為百度地圖導航,我在大陸敢自駕遠至南京杭州上海鹽城,靠得全都是百度地圖。這一次,它仍然沒有讓我失望,好不容易於狹窄的蘇州老巷停好車,我們改步行導航,成功到達一家店舖,上面掛著《姚記豆漿》的招牌,只不過,大門深鎖,透明的玻璃牆裡面,的確是豆漿油條店的擺設,儘管烏漆抹黑,但明顯看得出歇業已久,那時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掏出那本《舌尖上的蘇州》,想確認小冊子的「製造日期」(微怒)。
也是轉換心情,也是時間尚早,將近九點,我和母親信步走過老閶門,沿途經過現代化燈光點綴的小橋流水人家,媽來大陸帶孩子辛苦,我還沒請媽媽遊歷見識,剛好利用這個機會,一起走走七里山塘。
一個小時之後,初至蘇州必訪的景點,媽媽算是遊歷過了。我們倆拖著疲憊步伐,總得再經過老閶門,走一段路終於返回停車場。我關掉百度地圖,出停車場時右轉,不走來時路,並非對百度地圖失望,是刻意避開石路山塘的擁擠,然而,奇妙的事情發生了,西中市(路名)開沒多長,我眼尖發現左側有一塊亮眼招牌,紅底白字寫著:「閶門姚記豆漿」。
果然人潮如流,十點多了,還是很熱鬧,我和媽非常欣喜,本來以為姚記豆漿已經關閉了,小冊子《舌尖上的蘇州》是舊資料,沒想到,是搬到了同一條巷子另一個地方,我們一邊埋怨怎沒有像台灣貼個「遷移啓事」,一邊排隊。
終究我們已經走累,只買了最起碼的豆漿油條,因為店裡沒座位了,不想等,拿回車上吃。不知道是否走得有點餓的緣故,那油條特別有味道。別小看這油條,看店家炸個油條似乎容易,大油鍋裡滾燙,撈起即可,但如果要炸得好吃,吃貨標準是很講究的,質地上必須軟硬合度,不能咬起來像餅乾,也不能咬起來像麻糬,總之,好吃油條應有其獨特的清脆口感,至於油膩度,更是師傅多年功夫的拿捏,多一分則太稠,少一分則太清。
為了吃這個《閶門姚記豆漿》,我們特地從園區趕到古城區石路,且陰錯陽差繞一大圈七里山塘,然而回家路上,我和媽滿心欣喜,因為家鄉味道的美食,千里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