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效應》關於太空探索的種種可能(星際穿越)

庫柏,他們沒帶我們來這裡改變歷史
「庫柏,他們沒帶我們來這裡改變歷史。」-90%誠實、75%幽默的機器人塔斯
將場景移到外太空的電影,有兩種典範:一種是像《星際大戰》,在各個星球和星系之間移動,表面上場景非常壯闊,究其實際,那些只是故事的背景而已,所謂的星系星球,可類比為地球的某個大陸或島嶼,除了奇形怪狀的外星生物和不可思議的先進科技,對於太空本身,電影沒有太多「形而上」的探討。另一種典範是像《異型》,雖然故事發生於外太空,但大部分情節在太空船內展開,星際場景充其量只是偶爾匆匆一瞥的裝飾,把這個裝飾從電影中抽離,這部電影的價值仍然存在。
綜觀影史,以浩瀚星辰作為題材,根據已知物理學理論作延伸,諸多影史上的經典傑作在這塊領域,幾乎是一片空白。這裡面渉及到技術、也渉及編劇,嚴肅的物理學術理論、遼闊的宇宙太空場景、巧妙的故事情節安排,要在一部電影中,同時將這三個要素融合起來,必須非常有企圖心和創造力,並且得投入各式各樣電影資源,其中種種困難度,造成這一類電影領域的空白。
2014年,完成票房口碑俱佳的《蝙蝠俠》系列作品後,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累積足夠能量,不打算複製先前的成功,而是將目光投射到外太空,那一塊荒蕪的領域,沒有登陸成功的先例,他所推出的新作《星際效應》,正是填補太空探索這一塊空白的勇敢嘗試。
這部電影很長,將近三個小時,大致上分成三段。第一段是世界觀設定及人物介紹。在一個對科學絶望的未來,地球環境不再適合人類生存,曾經登陸月球的壯舉,從官方教科書中抺消。這個設定,在我們目前仍然科學至上的角度看來,似乎不可思議,可是,只要想想一直以來對於科技文明的省思、一直都存在的對於工業污染的警告,(或者是想想現在北京市民必備的N95口罩),便可理解這樣的一個未來,其實並不遙遠。
這樣的一個未來,其實並不遙遠
「爸爸,你是不是真的……把我拋棄在這裡等死?」-庫柏的女兒墨菲
第一段另一重點是家庭親情,編劇很細心地舖陳,舉重若輕地把後來情節發展的核心埋在這裡。觀賞之前,大家都知道這部電影關於太空探險,第一次看會覺得親情戲舖陳過多,可是如果耐著性子看到最後,甚次是再看第二次,才能體會到情感羈絆是貫穿始終的電影核心。
在父親庫柏即將「遠離」地球,告別的氣氛有醞釀出來,感覺還不會特別強烈,因為類似場景我們看多了,不過,等到真的到了外太空,一次意外,把時間的軸度一次拉長23年,當庫柏看到遠從光年以外的地球持續傳來的影像,才離開沒多久,兒子一下子長大,學校畢業,結婚生子,父親逝世、女兒耿耿於懷、避而不見,透過馬修麥康納精湛動人的演技發揮,那種跨越累積十幾二十年的人事滄桑,全集中在某一點爆發,那一幕場景很有情緒渲染力。前面如此用心的舖陳,想必就是要特意著墨太空探險必須承受的與世絶離孤寂,那是人類野心夢想的極點,但同時也超乎了人類情感所能承載的極限,在這方向的刻畫上,電影做得非常成功。
電影中間部份,是太空探索最主要的段落。在經過《蝙蝠俠》三部曲之後,導演對於大場面調度的功力是駕輕就熟,這次場景移到外太空,必須調度完全虛擬的環境,諾蘭同樣沒有讓觀眾失望。還記得小時候在牛頓雜誌看到宇宙外太空的介紹,那些關於蟲洞黑洞、大熊星座獵戶星座、混沌理論大霹靂爆炸的專題,說明文字將定位座標無限延伸、精美圖片將心靈想像帶到無垠壯闊的宇宙,不知道多少人進電影院看《星際效應》,是為了臨場感受小時候看牛頓雜誌的震撼,至少我是的,在三個小時的聲光效果之中,彷彿親身經歷了一場太空探索。
那幅景象雖然壯麗無比,但是稍微有點科學常識的人,都知道景象的背後,距離是以光做計算,時間是以年作單位,因此付出的代價難以計算,不光僅是人力物力資源的消耗,更是青春歲月寶貴時間的消磨殆盡。如果是單純的科幻電影,這個不是問題,因為小叮噹一般的先進科技會抺消一切困難。然而,諾蘭的《星際效應》一直沒打算脫離現實,於是在無法擺脫的相對論方程式裡,所有渉身其中的人,都必須面對時空扭曲帶來的錯置感。
諾蘭的《星際效應》一直沒打算脫離現實
「我在這裡掙扎了好幾年,我知道,一旦按下按紐,有人會來救我。」-曼恩博士
在處理這一個命題上面,如同先前提到的親情羈絆,電影所切入角度,仍然回歸在人本身。即使於浩瀚宇宙間穿梭,人性沒有抺滅,故事主軸是一本外太空探險科幻小說,但是在裡面,拋出了很多很多嚴肅的議題,包括人類勢將面對的絶境、包括拯救與捨棄之間的抉擇、包括人心無可避免的自私恐懼。這些議題,在墨菲對於父親無法諒解的悲恨裡、在布蘭德教授臨終淚流不止的謊言中、在艾米莉亞始終堅信不移的愛的原力、在曼恩博士拋棄所有理性尊嚴的求生慾望中,隨著後半段電影開展,所有觀眾,應該都能接收到電影所提出來的大哉問。設身處地作換位思考,如果是你,又該如何回應及行動?
在先前作品《黑暗騎士》中,我們讚嘆過諾蘭如何擅長將所有角色之間的衝突,全都舖陳在某一個時點爆發出來,鏡頭同時在不同場景間切換,將情節一波一波往前推送,營造出極為緊湊刺激的氣氛。在《星際效應》中,電影後半段也是相同手法,在冰星球上曼恩博士危機、地球上墨菲與湯姆的衝突、一直到庫柏被吸進黑洞、透過重力將訊息傳達至一直都在的小房間,最後甚至是91年後的人類土星太空站、還有艾米莉亞所在的新希望行星,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在前段稍嫌沉悶和中段較為緩慢的節奏基礎上,後面可說是大呼過癮。
作為一部商業片,電影結局不免落入俗套,非常圓滿的大結局:庫柏實現承諾再次見到女兒,而且不僅A計劃成功人類獲救,B計劃也在新行星新希望開展。不過,假使那個絶望悲觀如黑夜般的未來,有一天真的降臨,人類唯一所能剩下的武器,也只有無可救藥的樂觀信仰吧。然後,在有點老套放大絶的未來拯救現在之餘,電影最成功也最巧妙的,是在一開始就舖了一個幽靈梗。人類幾千年文明以來,超自然靈異現象一直存在,也一直都有種種科學或不科學的解釋,而電影所詮釋的,無疑是最為溫暖的一個答案。當我們還是小孩、當我們已經身為人父,無論是實際或者妄想,我們都希望有這麼一個幽靈存在。
這部電影相當具有企圖和格局,如果沒有看過,即使只是為了感受炫目的聲光娛樂效果,應該給它一個機會,已經看過的人,建議再看一遍,不僅是為了更深入體會其中的科學論述,也是為了更能夠省思電影中所提出來的議題。
「切莫溫馴地走入良宵,遲暮之年更應燃燒且咆哮,狂怒吧,狂怒吧,對抗光之隕滅。」-布蘭德教授
電影最成功也最巧妙的,是在一開始就舖了一個幽靈梗

最新文章: